崇禎臨死前,在桌子上寫了六個字,國家就是亡於他們之手

生在改朝換代這一節點上的亡國之君,往往都是比較可憐的。他們或不是導致王朝覆滅的無道昏君,偏偏因為時運不濟為祖先的弊政買單,成了背黑鍋的不肖子孫。

崇禎臨死前,在桌子上寫了六個字,國家就是亡於他們之手

崇禎皇帝,大明亡國之君,說起他的人生可謂是相當不幸。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朱由檢雖不是什麼有為之君,但他卻也不是一個無道昏君。若不是被黨爭和內憂外患逼得神經質,崇禎倒也算是個勵精圖治的勤快皇帝。放在和平年景,以崇禎的能力來說守成絕非難事。遺憾的是,命運給了他一個行將就木的王朝,以他的能力根本無法拯救大廈於將傾。許多歷史愛好者都說崇禎是最不該亡國的亡國之君,這種說法也是有一定依據的。

中原王朝,一直是以“父死子繼”的原則進行傳位。在崇禎以前,坐在龍椅上的是他的兄長朱由校,按照既定的原則崇禎並無資格上位。不過,朱由校直到去世,都沒能留下子嗣,皇位無法遵循父死子繼的原則傳續,只能以“兄終弟及”之原則傳給朱由檢。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朱由檢這新皇帝登基,自然也要搞出些大動靜。

朱由檢剛剛上位,便殺掉了魏忠賢,肅清閹黨,將皇權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朱由檢的行事作風,與後世的雍正頗為類似。不過,朱由檢沒有雍正那麼強的政治手腕,所以即便他有心將國家導向正軌,亦沒有力量改變現狀。在崇禎一朝,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現象。一旦國家出現某種不利情況,朱由檢往往會站出來寫“罪己詔”,主動承擔錯誤。

古代喜歡寫罪己詔的皇帝不多,將黑鍋主動背起來的皇帝更是少之又少。朱由檢以李世民等明君為榜樣,想要成為一個被刻在豐碑上的有為之君。

崇禎臨死前,在桌子上寫了六個字,國家就是亡於他們之手

不過,崇禎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他生性多疑,手下的文武群臣均對此噤若寒蟬。

結合朱由檢的童年生活來看,多疑的性格正是生長環境決定的。崇禎的母親劉氏雖貴為皇后,但她的地位是在死後被當了皇帝的朱由檢追封的。在劉氏生前,只是光宗身邊的“淑女”罷了,從地位上來看屬最下等的嬪妃。因為母親的身份不高,所以朱由檢幼年不受父親待見。在崇禎四歲那年,他的母親因得罪了明光宗遭遇殺身之禍,在其死後崇禎便被送到其他宮苑中寄養。

收養了朱由檢的西李對他不錯,可在西李生了女兒後,便沒時間照料朱由檢了,只能將他送往東李處。朱由檢畢竟是其他宮妃所生的孩子,所以東李對他的態度頗為不耐煩。寄人籬下的朱由檢,每天都要看人臉色過活。時間一長,朱由檢的性格難免變得謹慎多疑、小心翼翼。

崇禎臨死前,在桌子上寫了六個字,國家就是亡於他們之手

在朱由檢登基後,他身邊的政治環境相當複雜。

東林黨爭剛剛度過白熱化階段,朱由檢能相信的只有魏忠賢垮臺後散亂的閹黨。由於,朱由檢對群臣大加猜忌,使官僚階層逐漸失去了對皇帝的向心力。為了制服文武百官,崇禎只能殺雞儆猴,沒想到卻引發惡性迴圈,使得大明君臣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學者們對崇禎所言的“大臣誤國”一事眾說紛紜,筆者認為:雖然朱由檢算不上有為之君,但崇禎朝的官僚階層實已自私到了極點,若他們肯為江山社稷出資出力,恐怕大明絕不會在崇禎朝亡國,所以,“大臣誤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國家面臨危亡之際,兵部需要大筆銀兩採辦軍備、招募新兵,由於連年的災荒,國庫已拿不出銀兩。負責管理國庫的趙士錦,在戶部銀庫交接給闖軍時做出了統計:“新庫中止二千三百餘金。老庫中止貯籍沒史家資,金帶犀杯衣服之類,只千餘金;沅為予言,此項已準作鞏駙馬家公主造墳之用,待他具領狀來,即應發去。外只有錦衣衛解來迦納校尉銀六百兩,寶元局易錢銀三百兩,貯書辦處,為守城之用。”

很難想象,一個國家的國庫竟窮的只剩幾千兩黃金了。

崇禎臨死前,在桌子上寫了六個字,國家就是亡於他們之手

於是,走投無路的崇禎,只能向大臣和豪紳伸手要錢,號召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當崇禎頒佈了捐款的詔書後,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大爺來到戶部門前,捐出了一輩子的家當——四百兩紋銀。相比於這個拿出全部家當資助國家發展的老爺子來說,作為棟樑的京官們的表現差強人意。

宦官裡最有錢的王之心,不過捐了一萬兩;內閣首輔魏藻德,僅拿了五百兩。崇禎在頒佈詔書時,明言“以三萬為上等”,可滿朝文武的捐款竟無一人能夠得上“上等”這一標準,出資最多的不過兩萬兩,絕大多數官員只是拿出幾百兩“意思意思”,甚至,有官員僅出幾十兩應付了事。

眼看湊出來的錢還不足以武裝一支軍隊,崇禎火上眉梢。思來想去,滿朝文武中最有錢的莫過於老丈人周奎。於是朱由檢低三下四地找上岳父,希望周奎能出筆銀子應應急。朱由檢倒也聰明,並未直接張嘴提錢,而是在上門後先給周奎封了侯,隨後才希望岳父拿出十萬兩銀子幫國家度過危機。

可笑的是,家財萬貫的周奎裝出一副苦大仇深的嘴臉,鼻涕一把眼淚一把地說道:“老臣安得多金?”老傢伙說自己家裡只剩下爛得發黴的陳米,清廉得家徒四壁。最後,周奎極不情願地拿出了一萬兩銀子,連哄帶騙地送走了崇禎。

朱由檢原打算讓老丈人周奎做個榜樣,第二天便向周奎提出讓他再多掏一萬兩。周奎一分錢都不想多拿,乾脆入宮找上自己的女兒周皇后。周皇后希望父親能深明大義,為文武百官起到模範作用,所以,便自掏腰包,拿了五千兩銀子資助父親。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周奎拿了女兒五千兩後,僅捐給崇禎三千兩,其餘的兩千兩均扣了下來。

崇禎皇帝拉下老臉,僅從大臣們手中榨出二十萬兩銀子。無奈之下,崇禎只好讓地方官推舉州縣裡的豪紳,讓他們出錢幫助國家。耐人尋味的是,僅有浙江和南直隸有兩名豪紳願意捐款,“餘省未及舉也”。這種情況,讓朱由檢徹底絕望了。他知道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地方豪紳,這群人背地裡做了不少貪汙受賄搜刮民脂民膏的勾當,但他們就是不願意為國家慷慨解囊。

對於這一點,朱由檢毫無辦法。如今江山社稷正值危亡之際,總不能放下戰事整肅貪腐吧?

崇禎臨死前,在桌子上寫了六個字,國家就是亡於他們之手

不得不說,明朝的官員屬實奇葩,朱由檢是真的窮,而他們卻是在哭窮。其實,絕大多數大臣都瞭解崇禎帝的脾氣秉性,也知道戶部銀庫裡的狀況。每個人都知道,朱由檢是個相當自傲的皇帝,若非到了走投無路的緊要關頭,他是絕對不會低頭向大臣們索要錢財的。

既是如此,大臣們還不肯出錢的原因就只剩下一個了,那就是他們都抱著這樣的想法:江山社稷是你老朱家的,即便丟掉了於我也沒有損失,憑什麼要讓我們掏腰包救國?

最諷刺的事情則是:這場募捐的後續,募捐八日後闖王攻入京城。

三月十七日的時候,農民軍東路進至高碑店,西路進至西直門外,開始炮轟城牆。紫禁城內,早朝依然照例進行,皇帝和大臣們相對哭泣,手足無措,有的說,應當起用“閹黨逆案”中遭到嚴懲的官員;有的說,應當加封劉澤清為“東安伯”,要他從山東趕來“勤王”。朱由檢知道這些都是“馬後炮”,不予理睬,低頭在御案上寫了十二個字,讓站在旁邊的司禮監太監王之心看了一下,隨即將其抹去了。據說,其中,六個字就是“文臣人人可殺”,在皇帝心目中,國家就是亡在這幫文臣手中的。

朱由檢身死社稷,這些不肯為國家出資出力的大臣向闖軍貢獻了驚人的財富。魏藻德,就是那個只掏出了五百兩銀子的大臣,想要向闖王投誠,結果被闖王手下的劉宗敏痛罵了一頓,關在大牢裡。魏藻德為了向李自成表忠心,拿出了幾萬兩銀子。另一位向崇禎哭窮的明朝大臣陳演,主動繳納了四萬兩白銀的“助餉”,換了一條性命。這兩人的表現,讓李自成看到了前朝舊臣有油水可刮。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闖軍對前朝的文武大臣、貴族豪紳進行瘋狂勒索。

一時之間,炮烙、凌遲、杖責、挑筋等酷刑被拿上臺面,四九城響徹富人們的哀嚎聲。根據文獻的記載,李自成以強硬的手段從大臣及富商手中勒索了七千萬兩銀子!朱由檢的老丈人周奎,被李自成抓起來嚴刑拷打,僅從他的身上,闖軍便榨出了價值五十三萬兩白銀的錢物。

倘若,這些人能奉獻出財產的十分之一,七百萬兩軍費至少可武裝一支足夠拱衛京師的臨時部隊,屆時憑藉京城的防禦工事,將闖軍拒於城牆外也未可知。

崇禎臨死前,在桌子上寫了六個字,國家就是亡於他們之手

話說,當農民軍圍攻北京時,心灰意冷的朱由檢率一眾太監出逃未果,最終下定決心,君王死社稷。在臨終之前,朱由檢命令所有後妃及公主自盡,命人帶幾名皇子出逃。

最後,朱由檢寫下絕筆書,於煤山自縊而死。

“朕涼躬聖意,有傷天德,死去無顏見祖宗。故去面冠,以發覆面,任賊分割,無傷百姓一人!”

即便是在生命走到盡頭時,這位皇帝仍不忘京城中的老百姓,寧願將遺體交由闖賊處置,也不願起義軍傷害城中的居民。

參考資料:

【《明史》、《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