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

這是古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關於出行的一種古老的方法,融合了封建迷信、做人的道理,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一種行為習慣。這句俗語不僅是過去農村盛行,現在農村仍然還有很多人都相信和運用這種古老的出行方法。~~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

“七不出”,古代人在逢七的日子是不能出行的。古代人出行,那個時候交通工具落後,普通人出行只能徒步行走,一到遠方求學、做官、經商,一去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因此,非常講究吉祥,相信封建迷信。“七”字諧音“欺”,出遠門的人最忌諱被別人欺負;“七”字從字形上看是“匕”字,匕首之意,是一種利器,不吉利,古代人出行就怕在路途遭遇兇殘之事。古代人出行時間比較長,行期不定,必須把家裡七件事辦好再出行,即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家裡老小日常生活的必須品,家裡的頂樑柱出行前,必須處理好這七件事後,才能出行。所以,後來民間就形成了逢七不出門的習慣做法。~~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

“八不歸”,古代人把“八”看作吉祥字,逢八是吉祥日。“八”的諧音是發,古代人常說,“若要發不離八”,八是古代人最迷信的好日子。因此,古代人出行就是為了“發財”,求學、做官、經商等等一切事情,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發財,過好日子。所以,發財的日子就不要回家了,就多多地發財,等財富多了再回家。另外,古代人出行在外非常講究“孝、悌、禮、義、仁、信、廉、恥”這八字,是做人之本。古代人做人的標準就是以這八個字來衡量的。如果外出的人,這八個字都做不好,做不到,就沒有臉面回家見家人和父老鄉親。所以,古代人出門在外,逢八的日子是不回家的。~~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

“初九出門惹是非”,古代人出行最害怕行期太長久了。“九”諧音是久,有長久之意。古代人出遠門,就怕出行時期長久,要多花盤纏,所帶財物不夠用,江湖險惡,害怕夜長夢多,多出兇險事情。九字有“九五之尊”的含義,是最高統治者慣用的數字,普通百姓不能擅自使用這個數字的,因此,初九出門耽心惹上禍端,冒犯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所以,初九日那天,百姓是儘量不出遠門的,避免招惹禍根。~~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

總而言之。農村古老的俗語是一個時代的烙印,是時代記憶。這句俗語不僅在過去流行普遍,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而流傳至今,在農村仍然還有很多人相信和遵循這個俗語。~~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