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深夜為何要打更?如果沒打更人後果嚴重,古人的智慧令人歎服

寂靜的青石小巷中,遠遠地走來兩個拿著鑼鼓和梆子的打更人。“篤篤———咣咣”,邊走邊敲。他們一夜共要敲五次,每隔一個時辰(兩個小時)敲一次。第一次敲的時候是在現在的七點,打更人會喊一聲“鳴鑼通知,關好門窗,小心火燭!”。

古人深夜為何要打更?如果沒打更人後果嚴重,古人的智慧令人歎服

而敲到第五次的時候,也就是凌晨三點。天也快亮了,雞也開始叫了,一句我們慣熟的話語也就出來了“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一更落梆子,那青石小巷就熱鬧起來了。家家戶戶都開始開啟大門,洗衣的洗衣,做飯的做飯,出門的出門。

就連那遠在皇宮中的皇帝,都要在五更天的時候爬起來準備上朝了。而官員們,則是在四更天的時候基本都起身了。隨著更夫的第五聲梆子響,世間的一切彷彿都鮮活了起來。當然,隨著更夫的第一聲梆子響起,世間也就寂靜了下來。

古人深夜為何要打更?如果沒打更人後果嚴重,古人的智慧令人歎服

而以上那一幕幕的畫面,在古代的每個城市,基本上日日都能夠見到。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缺少那種精確的報時手段。白天還可以靠著日晷記時,那晚上的報時基本就只能夠是靠著更夫。

所以歷來有城池的地方,就會有著敲梆打更的習俗。而擔任更夫敲梆打鑼的人,基本上也都是鄉間的貧民亦或者是老人。每到除夕夜的時候,敲更人走過的各家各戶,都會捐錢捐物給更夫,以示酬謝,也是給了更夫一個活命的機會。

古人深夜為何要打更?如果沒打更人後果嚴重,古人的智慧令人歎服

而官府也有一個專門管理時間的“譙樓”來管理這些更夫。而每個城池甚至是鄉村的前後入口處,也會設有一個專門供更夫休憩,以及關門的“閘口樓”。樓門口設有木杉,每晚到點了更夫就會用木杉將閘口關閉,掛上“二更關閘,天明乃開”的牌子。

那麼問題來了,關注老弱給予其一個吃飯的本事有道理。晚上報時也有道理,但為何要一夜報時五次呢?如晨鐘暮鼓一般,報一個早睡的時間,報一個早起的時間不就夠了嗎?

但實際上,打更報時的作用不僅僅是在報時。有一句詩叫做“譙門漫打更,卻怕催歸騎。”便可看出,這打更的作用可深了。首先管理更夫的“譙樓”還有“閘口樓”一般會是一個城鎮或者是一個村中最高的建築。

古人深夜為何要打更?如果沒打更人後果嚴重,古人的智慧令人歎服

這相當於的是一種獨特的烽火臺,古時候戰爭頻繁。夜晚暮色漆黑,一不小心就容易遭受夜襲,而打更人在這制高點發現敵人夜襲,就要儘快吹響號角,敲響警鐘。為城內的居民示警。

其次,打更這一傳統最早是來源於巫術之中。人們晚上更夫敲梆,是可以驅除邪祟的。再有就是古代的建築基本都是木質,而使用的光亮來源又基本都是火燭。如若有起火的話,基本上一起就是一片地火。

古人深夜為何要打更?如果沒打更人後果嚴重,古人的智慧令人歎服

而更夫打更時說出的那一句“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更多的是提醒城內的居民,注意防火。而大聲報時的更重要的作用,是在告訴隱藏在暗處的小偷。這裡是有人的,起到驅趕盜賊的作用。

而打更人每打一根,敲出的梆子聲也是不一樣的節奏。所以如若有人在夜間醒來的時候,也可以根據更夫敲出的梆子聲,去判斷大致的時間。這也是更夫的本職工作了,他們通常都是一整晚都不能水,眼不離漏刻,到點出去打更。

古人深夜為何要打更?如果沒打更人後果嚴重,古人的智慧令人歎服

但是在1949年解放後,隨著鐘錶在民間漸漸普及。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漸漸提高,晚上的娛樂活動也是開始豐富了起來。自然而然的,打更這一項古老的職業也就漸漸消失了。但是在古代,卻不知多少災難因為更夫而被化解。

現在許多人依舊還在懷念那個幽靜的打更時代,每每聽到更聲。似乎也就將我們帶進了那個景色依舊的寂靜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