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寇三千人夜晚突然攻城,城中只有騎兵三百,為何退盜的卻是更夫

話說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後,開始了統一全國的大業。這一年,後蜀滅亡,雖然大局已定,但是在戰亂中逃亡的逃兵們,搖身一變,成為打家劫舍的強盜,燒殺搶掠,禍亂地方,擾亂民生。尤其是劍閣這一帶,賊寇十分猖獗,其中有一個叫做上官進的後蜀軍將,糾結了三千多人,勢力最為強大,特別囂張,敢於公然攻城掠地。

賊寇三千人夜晚突然攻城,城中只有騎兵三百,為何退盜的卻是更夫

為了平息賊寇之亂,朝廷委派馮瓚擔任梓州知府,責令平定賊寇之亂,劍閣屬於梓州管轄的範圍。可是,馮瓚剛到梓州上任,就被上官進來了個下馬威。這一晚,上官進帶領所部的3000人馬,脅迫著幾萬名老百姓,趁著夜色,突然殺至梓州城下。

上官進對手下叫囂說:“各位弟兄,趙家小兒派來馮瓚,意圖消滅我們,我們今天就來會會他,讓他嚐嚐我們的厲害。梓州城內守軍不多,援軍最快也得天亮以後趕來。弟兄們,以天亮為限,大家奮勇殺進城內,活捉馮瓚,讓趙家小兒再也不敢小瞧我們。”一聲令下,賊寇們驅趕著老百姓,吶喊著開始攻城。

確實讓上官進說對了,梓州城裡的守軍不多,只有300名騎兵,根本無法出城迎戰。面對城下舉著火把,氣勢洶洶地叫囂的賊寇,手下們驚慌失措,哀嘆說:“賊寇如此眾多,圍住了城池,戰又不能,逃又不能,看來死路一條,只能城破殉職了!”

賊寇三千人夜晚突然攻城,城中只有騎兵三百,為何退盜的卻是更夫

馮瓚冷靜地站在城牆的望樓上,用馬鞭指著賊寇,朗聲說道:“此言差矣!你們只看到賊寇人多勢眾,卻沒有看到他們的薄弱之處。第一,賊寇們之所以為賊寇,目的只是為了錢,愛錢的人必然惜命,賊寇們不會真的為上官進拼死的,特別是脅迫而來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會真心為上官進賣命,軍心必然不振,士氣必然不能持久。第二,賊寇們的武器裝備太差,沒有攻城的精良裝備,僅僅憑藉手中燒火棍一樣的武器,怎麼能夠攻破堅固的城池?只要我們拼死堅守,到了天亮,他們就會自動撤退。不然,附近的援軍一到,他們必然成為甕中之鱉。”

手下們聽馮瓚這麼一分析,覺得確實如此,於是紛紛振作起來,帶領士兵們守城。馮瓚把300名騎兵平均分到四個城門,又發動城中的百姓,拿著武器協助守護城牆。馮瓚又把城中的更夫們召來,不但讓他們一如既往地報時,而且還要聲音洪亮,把梆子敲得更響亮一點,把報更的嗓門叫得更大一點。

賊寇們發動一波又一波的進攻,他們架起雲梯,呼喊著向城牆爬去,被弓箭和石塊擊潰。他們抬著橫木撞擊城門,也被弓箭和石塊擊退。馮瓚站在城樓上,鎮定自若地指揮著官軍和百姓們,守護著城池。隨著時間的推移,賊寇們進攻的節奏越來越緩慢,勢頭也越來越衰弱。

賊寇三千人夜晚突然攻城,城中只有騎兵三百,為何退盜的卻是更夫

不知不覺間,更夫報更的聲音響起,已經到了五更天。上官進聽見報更聲,長嘆一聲,心有不甘,猶豫著要不要下令退兵。這時候,猛然聽見有人高喊一聲,“天快亮了,官兵衝出來了,快撤呀!”

賊寇們本來就有天亮之約,聽見更夫已經報到五更了,腦海裡都在想著要不要撤退。如今猛地聽見喊聲,大家不由自主地高喊一聲,轉身就跑,一鬨而退。幾萬人你推我搡,相互踐踏,一片混亂。上官進喝止不住,只得帶著幾名親兵逃逸而去。

那個高喊的人,根本就不是賊寇中人,而是馮瓚讓人從城牆角落裡墜下的間諜,趁機高喊,擾亂賊寇軍心的。

馮瓚看見賊寇們撤退了,即刻傳令300名騎兵,“馬上追擊,務必活捉賊首上官進!”過了不久,捷報傳來,官軍們活捉了上官進,招降了1000多名俘虜。後來天亮後,馮瓚下令將上官進斬首示眾,對1000名投降的賊寇進行了勸誡,予以釋放回家。

賊寇三千人夜晚突然攻城,城中只有騎兵三百,為何退盜的卻是更夫

話說官軍們驅散賊寇後,等了好久,天還沒有亮,不由得很是奇怪,明明早就敲過五更了,為什麼好像不到四更天?有人跑去質疑更夫,更夫們神秘地一笑,說道:“這事得去問馮大人,我們可不敢洩密。”

手下跑去問馮瓚,馮瓚哈哈一笑,說道:“這是我讓更夫們搞的鬼!”原來,馮瓚悄悄地把更夫們召來,命令他們把更次的時間縮短,每半個時辰當做一個時辰來報時,如此一來,三更天的時候,更夫報時五更,人為地提早了時間,麻痺了賊寇。

得知真相,手下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馮瓚的這個計策實在高明,大大地縮短了賊寇們進攻的時間,不然,城內的官民們,還真的不一定能夠擋住賊寇的進攻了。這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馮瓚亂更驅盜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