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袿衣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

魏晉時期|袿衣

袿衣,是深衣的一種變體,

儘管中國古籍中早已有了袿衣的身影,

但也只有在魏晉這樣極端藝術化的個性時代,

它才能真正風靡起來。

魏晉時期|袿衣

魏晉時期|袿衣

魏晉時期|袿衣

東漢瓦解後,中國進入一段政治混亂時期,

國家政權更替頻繁,思想自由開放,

文化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人們對人物的品評由道德風範轉向人物外貌,

進而發展到人物的精神氣質,

稱之為魏晉風流。

以魏晉風度為開端的儒道互補計程車大夫精神,

奠定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基礎,影響深遠。

魏晉時期|袿衣

這個時期,士大夫追求名士風度,

峨冠博帶,飄然出塵,

影響到女子身上,則成就了奢麗飄逸的袿衣。

《爾雅》解釋袿衣的具體形制:

“婦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廣下窄如刀圭也。”

魏晉時期|袿衣

魏晉時期|袿衣

魏晉時期|袿衣

袿衣的上半身與傳統的深衣相同,

只是下襬的衣裾一律被剪裁為上寬下窄、形如刀圭的三角形,

穿時層層相疊,參差垂下,如同燕尾,

被稱為雜裾,也叫做垂髾。

魏晉時期|袿衣

魏晉時期|袿衣

這些用彩色織物作成一條條上寬下窄的尖角形飾片,

重重垂掛在腰部周圍,

沒有任何實際用途,

純粹在於製造重重疊疊的視覺效果。

魏晉時期|袿衣

袿衣的裙襬部分非常長大,

裙裾拖墜在地面,堆疊如雲;

在裙的正前垂係一片近似圍裙的蔽膝;

蔽膝兩側則顯露出條條袿角,

縫上叫做“裗”的長飄帶,

於是,穿衣人的身周圍就有著數條飄帶拖曳逶迤,

逗風飄嫋。

魏晉時期|袿衣

魏晉時期|袿衣

細折喇叭袖短上衣“繡镼”作為袿衣的配套衣飾,

罩穿在袿衣之外。

由於繡镼的袖長只有袿衣袖長的一半,

因此袿衣的喇叭形大袖

會從繡镼的短袖口中奔瀉而出。

袿衣的袖口、裙緣也縫接有細折飾邊,

其上往往貼有金箔的紋飾,

與繡镼的千折袖形成形式上的呼應。

可以想象,這一套繡镼與袿衣的組合既是繁飾重重,

以華麗取勝,同時又具有飄逸輕盈的效果。

魏晉時期|袿衣

魏晉時期|袿衣

除此之外,袿衣還有一種關鍵性裝飾——襳,

是女子上衣用作裝飾的長帶。

因此除了燕尾形的雜裾外,

袿衣上還綴有長長的飄帶。

二者交相輝映,穿在身上,恍若神妃仙子。

魏晉時期|袿衣

無論是參差垂下的燕尾,還是飄動的長帶,

都與實用的追求背道而馳,

全是為了美而存在。

當六朝金粉散去,

曾在魏晉時期風靡大江南北的袿衣,

也如曇花一現般隨這個浮華的時代終結,

在人們日漸模糊的記憶中,

被逐漸等同於神仙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