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為何曹操劉備孫權分別代表的魏蜀吳,沒有一家統一天下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時期,因為華夏大地上第一次出現了三個並存的政權,分別是:曹操建立的魏朝,劉備建立的蜀漢,孫權建立的東吳,雖然歷史上以魏朝為正統,因為魏朝不僅勢力強大,而且佔據華夏核心地區,但一本《三國志》的出現,還是讓人承認了三個同時並存的政權。

以華夏的傳統文化來看,”天無二日、地無二君“,從秦始皇開創封建社會皇帝制度以來,到三國相繼建立的公元229年,已經有四百多年了,在這四百多年的歷史中,除了亂世之外,普天之下只有一個皇帝,華夏核心思想也只承認整個天下只有一個皇帝,現在一下子出現了三個皇帝,這種情況讓整個華夏子民感到困惑,無數仁人志士想從思想上找到原因。

東漢末年,為何曹操劉備孫權分別代表的魏蜀吳,沒有一家統一天下

魏蜀吳三國鼎立

為什麼在東漢末年亂世結束之後,曹操、劉備、孫權分別代表的魏、蜀、吳三家政權,沒有一家統一天下呢?

東漢末年的亂世與秦朝末年的亂世是完全不一樣的,秦朝末年,是整個天下除原秦國之外的所有關東六國,無論是貴族還是百姓全部起來反抗秦朝,大那個反秦就是絕對政治正確的大背景下,只要扯一張大旗,拉一支隊伍,幾乎沒有不成功的。

但在東漢末年的亂世,則完全不一樣。東漢末年的亂世是因為朝廷內部政治勢力的火拼,導致漢朝中央政府失去了對整個國家的掌控,朝廷名存實亡,相反,地方政府或者軍閥勢力卻不受控制似的發展壯大,漢末亂世之中爭奪地盤的基本上就是這些勢力。

東漢末年,為何曹操劉備孫權分別代表的魏蜀吳,沒有一家統一天下

袁紹

比如袁紹,袁家四世三公,算是朝廷的棟樑和天下的名士,袁紹是以朝廷任命的渤海太守開始,奪冀州,佔河北,敗公孫,成為漢末最大的政治勢力。再比如曹操,曹操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東漢朝廷的高官,曹操同樣是從東郡太守的任上開始發展,擊敗青州黃巾軍,升任兗州牧,迎天子,升任司空,敗呂布,收張繡,戰袁紹,統河北,一躍成為整個北方最大的政治勢力。

再比如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涼州的馬超,漢中的張魯,這些漢末哪吒風雲的人物,都是以朝廷命官開始發展壯大的,打著漢朝地方官的名義,搶人口,擴地盤,爭資源,這些原本是東漢既得利益者,在失去朝廷的控制後,一下子變成了左右地方和天下的政治勢力。

從東漢末年到走向三國鼎立的幾十年間,就是這些政治勢力相互角逐的時期,但是在這些政治勢力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非常壯大的勢力,這就是士族門閥。

東漢末年,為何曹操劉備孫權分別代表的魏蜀吳,沒有一家統一天下

曹操

以劉表為例,他是荊州牧,劉表之所以能夠成為荊州牧,那是因為他得到了荊州當地士族門閥蔡瑁、蒯越、蒯良等豪強大族的支援,沒有劉表,也有其他人作為荊州士族豪強的代言人,真正左右荊州局勢的是當地士族門閥,劉表只是一個傀儡,這從他兒子劉琮被逼投降曹操就能看出。

再比如袁紹,袁紹之所以發展很快,同樣是得到了河北士族和豫州士族的支援,袁紹在漢末時期是當時名聲最盛大計程車人,出身名門,家族四世三公,真正的根正苗紅,所以支援袁紹計程車族門閥越來越多,所以袁紹很快能成為漢末第一大勢力,袁紹手下基本上全都是士族門閥在為他打天下,袁紹已經與士族門閥的利益綁在一起,所以士族門閥會大力支援袁紹,出錢,出人,出力,出糧,這是袁紹成功的最大作用。

再看曹操,曹操有些特殊,但是支援曹操的基本盤主要是他的家鄉譙縣的夏侯氏和曹氏宗親,再加潁川士族的支援,比如荀彧、郭嘉、陳群、鍾繇等等,就連當時的皇帝漢獻帝都在潁川郡的許都城,曹操與士族的融合是相當多的,這是曹操在兗州大戰後學到的經驗,因為兗州大戰,正是因為曹操打擊兗州士族,所以差一點被兗州人消滅了,所以後來曹操開始融合士族勢力,再加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及曹操個人能力非常強,所以勢力越來越大,最終統一北方。

東漢末年,為何曹操劉備孫權分別代表的魏蜀吳,沒有一家統一天下

漢末局勢

再說孫權,孫權是繼承的父親孫堅與兄長孫策打下的基業,直接成為一方諸侯,但是孫權鞏固江東權力採用的方法卻是與江東當地士族門閥不斷的融合,否則孫權無法在江東生存,因為江東士族勢力是非常強大,孫權依靠這些士族成功地抵禦了來自北方曹操與西邊劉備的攻擊,併成功地建立了政權。

最後說劉備,劉備是東漢末年唯一的例外,因為整個劉備政權在早年就是一群屌絲和社會底層人物透過打拼建立的,劉備本人雖說是皇族,但早已經沒落,關羽、張飛就不用了,就是社會底層人物,沒有背景,投資劉備的糜竺、糜芳兄弟,只是商人,商人在當時的地位很低,連農民也不如,當時有錢可不一定有地位,還有像趙雲、黃忠、魏延等人,都來自社會底層,就連諸葛亮也是沒落士族,劉備政權又是一群外地人管理本地人的政權,所以一直得不到益州當地士族門閥的支援,所以在三國第一個滅亡。

東漢末年,為何曹操劉備孫權分別代表的魏蜀吳,沒有一家統一天下

曹操發動赤壁之戰

與其是三國政權的較量,不如說這三家政權背後所代表勢力的較量,也就是魏蜀吳三家背後計程車族力量加上君主的個人意志和能力在較量,比如說三國鼎立的最關鍵一戰,赤壁之戰就是一群為了保住江東而利用孫權野心計程車族擋住了曹操統一天下的步伐,像周瑜、魯肅這些激烈的抗曹派,哪一個不是出身士族門閥?

這些士族門閥最大的特點就是:守土有責,統一無志。他們只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不願意冒險去進行統一天下的重大風險,這可是要花錢,耗費物資,消耗人口的,所以在曹操攻打南方時,南方士族聯合起來抗曹,曹操就無法統一南方,所以只能分裂為三國。

為啥誰吃不了誰呢?

東漢末年,為何曹操劉備孫權分別代表的魏蜀吳,沒有一家統一天下

劉備、曹操、孫權

有兩個原因:

一是天下大勢。兩漢已經統一了四百多年,只在漢末時期亂了四十年而已,根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原則,天下大勢力仍然是”分“的狀態,所以魏蜀吳三家誰也吃不了誰,只能維持分裂的局面,這是天下大勢力,非人力所能改變。

二是力量均衡,南北有差異。

魏蜀吳三家之所以維持平衡,是因為蜀+吳的力量在致等於魏的力量,除了魏蜀吳三家,其實在早期還有遼東的公孫康勢力,以及西北草原和北方草原上的鮮卑人和烏桓人,曹魏要同時對付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顯得力不從心,再加上時機不成熟,所以曹操不能統一南方,曹丕也不行,不能統一就只能維持分裂了,於是就是有了三國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