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對魏晉南北朝君主專制政體的影響有哪些?

中國君主專制政體也可以叫作“官僚帝國體制”。在這個“官僚帝國體制”中,君主可以說是最大、最高級別的官員,透過金字塔式的科層體系控制著其下的各級官員。在常態的君主專制政體中,一般不會出現官僚貴族化現象,更不會出現權貴勢力平行甚至超越君權的現象;否則,就意味著君主專制政體發生了變態。大約從東漢中後期歷經魏晉南北朝,中國的君主專制政體就在發生著種種變態,其中最顯著的當屬官僚貴族化,即門閥的形成和發展。門閥的形成源於東漢中後期的世家大族,正如田餘慶指出的:“沒有東漢世家大族的存在,就不可能出現魏晉士族階層。”瑏瑦直到曹魏、西晉,門閥制度初步形成。

九品中正制,對魏晉南北朝君主專制政體的影響有哪些?

魏晉門閥制度發展過程中

九品中正制度是起了積極作用的。九品中正制度的具體內容是:每州設一大中正,每郡設中正,由當地出身的朝官中“賢有識鑑”者擔任,負責將本地士人狀況考評定級,以供吏部選官參考。設立中正官,用以代替鄉里評議考察人才,目的是要將選舉權收回中央,改革漢末察舉制選舉權被世家大族所控制的弊端。中正官對本地士人考評定級的標準有兩項:一是“家世門第”,即“簿世”,類似於今天的家庭出身狀況;二是“狀”,即對本人道德狀況、才能學識的評語。根據“狀”,參考“家世”,評定每個人的“品”。

九品中正制,對魏晉南北朝君主專制政體的影響有哪些?

“品”分為從“上上”到“下下”九等。大致的等級則只是上品和下品(卑品),上品包括一品和二品(一品留給皇族,用不著中正來評,形同虛設;二品就算是最高一級了),其餘的均為下品。九品中正制度實行以後,一般布衣士人是不可能被委任為中正官的,充任中正官的大都是士族權貴。這就連中正官本身的公正性也不具備了,他們從自身利益出發,在制定人才標準時突出家世門第,評定人才時當然也只看重這一項。門第高者品級就高,門第低者品級就低。後來,發展到完全按門第選舉的地步,中正官甚至也沒有什麼用,吏部靠名門大姓的譜牒就可直接選官,以至於凡出任吏部官員者,都必須精通譜學,否則便難以稱職。

士族權貴就把上品控制在自己這個等級裡

排斥寒族爬上上品的行列,從而保證了他們在政治上永遠享有特權。到了晉代,又有清官、濁官之分,入仕途徑也就分為清途與非清途。寒族只能被評為下品,沒資格做清官,只能走非清途,做濁官;只有士族才能被評為上品,走清途,有資格做清官。走清途、做清官,才能逐步上升到高階官,而這隻有門閥貴族才可以做到。九品中正制與“清途”的配合,成了士族門閥獲取高官的終南捷徑,“貴仕素資,皆由門慶;平流進取,坐至公卿”。瑏瑧可見,九品中正制度創立時,儘管有將選舉權收歸中央的企圖,但事實上卻加重了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威權,從而鞏固了門閥的統治。

九品中正制,對魏晉南北朝君主專制政體的影響有哪些?

隨著門閥士族勢力的發展,使君主專制政體的權力結構發生變化,即門閥士族勢力得以平行或超越皇權,皇權政治演化為門閥政治。門閥政治出現在東晉,東晉的建立與存在全靠琅琊名族王導、王敦兄弟,這兩兄弟一主政、一掌兵,成為東晉政權的支柱,當時有“王與馬共天下”的民謠。門閥政治的實質是“門閥與皇權的共治”,這是一種皇權政治的變態。說門閥政治是皇權政治的變態,並不是指它在皇權政治之外另行造成了一種貴族政體,只是說強大的門閥勢力使皇權專制成為不可能。趙翼說:“晉元帝忌王氏之盛,欲政自己出,用刁協、劉隗等為私人,即召王敦之禍。自後非幼君即孱主,悉聽命於柄臣,八九十年,已成故事。至宋、齊、梁、陳諸君則無論賢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權於大臣。

其時高門大族,門戶已成

令、僕、三司,可安流平進,不屑竭智盡心,以邀恩寵;且風流相尚,罕以物務關懷,人主遂不能藉以集事,於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則希榮切而宣力勤,便於驅策,不覺依之為心膂。”瑏瑨這說明門閥政治與君主專制兩不相容,而布衣入仕則可以助長君主專制的事實。另外,士族門閥還影響支撐君主專制政體的官僚體系。這種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造成依靠家世門第的官員們政治能力嚴重退化。中央政府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都出自士族門閥,都不過問政事,實際負責的則是那些出自寒族的低階屬員。尚書省不僅尚書令凡事不理,就連各個尚書也不管事,具體負責的是各個曹的書吏。

九品中正制,對魏晉南北朝君主專制政體的影響有哪些?

南朝中書省起草詔令,竟然專由中書舍人負責,例如,茹法亮為中書舍人,“太尉王儉常謂人曰:我雖有大位,權寄豈及茹公”。瑏瑩地方州郡長官也為士族門閥壟斷,同樣不問政事,他們的屬員長史和不入流的點籤成了州郡政務的實際操作者。各級官員不屑於公務,熱衷於清談,行為古怪放誕,沉湎於清閒、驕奢淫逸的生活;甚至連漢魏以來士大夫必須掌握的一套傳統文化知識也完全荒廢了,成了高階文盲,提筆只能寫姓名,宴會上別人吟誦詩賦,他們只能“塞默低頭,欠伸而已”。瑐瑠二是造成“士大夫政府”的文治精神喪失。這個時期計程車大夫已經不是漢武帝以來熟讀儒家經書計程車大夫了,他們皆習玄學(《老子》《莊子》《周易》,兼及佛教教義)。

九品中正制,對魏晉南北朝君主專制政體的影響有哪些?

結束語:

玄學不但“尚無為”“任自然”,而且包含否定儒家綱常名教的思想成分。他們談玄不談儒也就罷了,怕的是由談玄演變到反儒家的綱常名教,這就同支持“士大夫政府”的儒家文治精神根本牴觸了,所以,一到王朝統一局面有了頭緒,這種流弊就必須予以糾正。總之,這兩個方面對於君主專制政體的穩定均十分不利。而造成上述兩個方面的原因之一就是九品中正制異化———成了變相的世襲制,士族門閥的子弟根本不需要才能,也不需要讀儒家經書,就可以憑藉家世的顯貴出任上品、做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