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是如何挑選外交使節,化解錯綜複雜的外交風雲

兩漢時期,是中國首次開啟大門與外國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外交。

以張騫“鑿空”作為分界點,我國由封閉走向開放。

在外交過程中,外交使節承擔了與外國溝通,傳遞資訊和達成訴求等外交任務,與此同時,外交使節還代表了國家的形象,可謂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位置;那麼在最開始建立外交體系的漢代,是如何挑選外交使節的呢?

我們從漢代外交局勢背景、漢代外交決策體系、漢代外交使節人選要求等幾個方面來分析。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是如何挑選外交使節,化解錯綜複雜的外交風雲

漢高祖劉邦

漢代外交局勢背景

漢代初期由於剛剛穩定政權,國力薄弱。

漢高祖六年,匈奴冒頓單于洶洶來犯,劉邦本想直接舉兵擊退,怎奈在白登之戰中戰敗。

至此,漢代開始用和親等外交手段處理與匈奴間的關係。

同時,西域和各個周邊少數民族部落也對漢朝的政權蠢蠢欲動,為了在國力薄弱的時期處理好與外國的複雜關係,漢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外交體系。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是如何挑選外交使節,化解錯綜複雜的外交風雲

白登之戰

漢代外交決策體系

“漢承秦制”,漢代的政治體系繼承了很多先秦時期的制度並進一步進行了完善,其中就包括了以皇帝為首,以三公六卿為輔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

但由於秦代對外交的需求要求不大,對匈奴的唯一政策也不過是率兵抵禦匈奴進攻,故而秦朝留下的政治體制中並不包含外交部門。

漢代在面臨新的外交需求的情況下,在原有的政治體系中增添了一套比較完善、系統的外交決策系統和官職體系。

這套決策體系建立於原有的政治體系之上,皇帝為該體系的最高決策者,宰相和各個公卿為二級決策者。兩者互相配合,確定對方策略方針。

皇帝決策以御前會議的形式為主,同時兼備垂詢、納諫等方式;二級決策的形式主要有公卿百官集議決策、中朝決策、中外朝合議決策、有司決策等方式。

這其中歷史存在感極高、一般處理重要和緊急的外交問題的是皇帝御前會議。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是如何挑選外交使節,化解錯綜複雜的外交風雲

匈奴

御前會議由皇帝認定有必要召開時召開,同時,參加會議的人選和議事方式由皇帝決定;御前會議一般都爭論激烈,有時甚至會出現君臣面對面爭論的情況;最終,御前會議的決策結果由皇帝拍板定論,皇帝會根據會中提出的各種意見進行整合,敲定最終方案。

在這套決策體系下,兩漢時期共對外進行了26次正式外交,整套體系很好地結合了集團智慧、確保了對外方針的正確性。

它確定了對外基本方針、事件處理、和談出兵等有關外交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是隨著時間發展,整套體系的弊端也顯露了出來:皇帝決策和公卿決策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也導致了決策緩慢、執行力低下等問題。

同時,選擇誰作為外交使節也是這套決策體系中的重要議題之一。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是如何挑選外交使節,化解錯綜複雜的外交風雲

漢高祖劉邦

外交使節人選要求

外交使節分為正式使節和輔佐人員,正式使節作為整個外交活動的主要推動者,其餘輔佐人員負責提供類似翻譯、傳訊等額外幫助以確保資訊傳遞準確,禮節正確。具備翻譯能力且其他要求達標的翻譯官也會委任正式外交使節進行外交活動。

外交使節作為最主要的外交活動承擔者,確保由皇帝確定的外交決策能被準確傳達,更難的是有時需要達成某些政治訴求。漢代在挑選外交使節時主要看重以下四方面的條件: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是如何挑選外交使節,化解錯綜複雜的外交風雲

車千秋

形體容貌端莊

《漢書》卷66《車千秋傳》記載車千秋

長八尺餘,體貌甚麗,武帝見而說之...立拜千秋為大鴻臚。

(大鴻臚:類似外交部長一職。)要求的容貌端莊是指“頗有威儀”而非“容貌秀麗”。

外交使節在出使時代表了國家的形象,故而漢代對外交使節的容貌有著較為嚴苛的要求,醜陋者不用,過於秀美者不用;不僅如此,對外交使節的陪同人員的外貌也有著相同的要求。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是如何挑選外交使節,化解錯綜複雜的外交風雲

車千秋

具有禮儀文化修養

無禮不可行事,這在挑選外交使節時更是要求嚴苛。被選中的外交使節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儲備和深厚的文化禮儀修養。

他不光要特別熟悉本國的各式各樣的禮儀,還要精通要出使國的文化禮儀,這是為了避免在出使之時因觸犯了當地人某條禮儀而導致最終交涉失敗的情況發生。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是如何挑選外交使節,化解錯綜複雜的外交風雲

漢武帝

熟悉邊事及外國事務

為了傳遞漢武帝想要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的想法,張騫曾經兩次出使西域,前後週期長達二十餘年,因此對西域瞭如指掌,而且他在西域內頗有威信。

他擔任使節後,漢朝和西域來往十分密切,最終開闢了“絲綢之路”可謂是成功外交的典範。

使節團也會帶一些本國特產進行交易,同時攜帶一些他國特產回來,判斷特有物品的貿易價值,也是使節團需要做的工作之一。這也就要求了使節需要深入瞭解當地風土人情。

使節也需要對邊境關係有清晰的判斷,在出使時兩國處於友好或者敵對狀態,需要達成什麼樣的政治訴求,都是需要牢記於心的重要情報。針對不同的情況,也會有不同的外交手段。

故此,在挑選外交使節時也會要求使節熟悉當地文化和兩國之間的關係,並對天下大勢有清晰的判斷。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是如何挑選外交使節,化解錯綜複雜的外交風雲

張騫

勇武善戰

外交使節常常會深入敵對國以達到傳遞資訊的目的,任務和行程都極其危險。

想要做到這件事,需要使節具備面萬人敵而無懼色的勇氣;同時,因為路途往往遙遠艱險,對使節的武力值也會有一定的要求。

除了以上兩點,有時使節還會擔任刺殺的任務,在承接這種任務時,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勇氣和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武力便成了唯一的要求。

由上所述可見漢代皇帝和三公六卿在任命使節的要求和特點是:

他必須兼備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禮儀文化修養。熟悉出使國地方文化和風土人情、同時顏值線上且能打。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是如何挑選外交使節,化解錯綜複雜的外交風雲

張騫出使西域

這種極其嚴苛的人事要求也是這一職位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出使時使節便代表了國家和政府的形象。

同時由於古代通訊不便,若有臨時變動或是交涉不順利皇帝想傳遞資訊給使節團或者使節團想要傳遞急訊回京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這也就極其考驗正式使節的綜合能力,由此看來,這種程度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