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巧的梨形壺,你喜歡嗎?

北宋詩人梅堯臣在《得雷太簡自制蒙頂茶》中寫道“顧渚及陽羨,又復下越茗。”陽羨,江蘇宜興的古稱。出好茶處,亦出名器——紫砂壺。誰料,此器一出竟名揚天下。

輕巧的梨形壺,你喜歡嗎?

一點禪韻,幾許空靈。紫砂壺誕生之初,便少了些許俗世凡塵。

明代正德年間,宜興進士吳頤山攜書僮供春,在宜興金沙寺讀書。書僮供春發覺金沙寺僧人將製作陶缸陶甕的細土,加以澄練,捏築為胎,規而圓之,刳使中空,製成壺樣。便“竊仿老僧心匠,亦淘細土,摶坯茶匙穴中,指掠內外”,做成“栗色暗暗如古金鐵”的茶壺。

輕巧的梨形壺,你喜歡嗎?

明代 供春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至此,聞名後世的紫砂壺,誕生了。 明代文人尤善修身養性,把才學與詩情盡皆賦予日常所用之器物。供春取佛門超脫之靈氣,匯主人文墨之綿長,將紫砂壺從實用茶具上升為至雅茗器。

珠寶何足,陽羨丸泥。江蘇宜興,鍾靈毓秀,取原礦紫砂泥料——清水泥為胎,融百年制壺工藝作骨。形料具佳,渾然天成。

輕巧的梨形壺,你喜歡嗎?

清水泥,是當代制壺大家顧景舟先生於泥料中之至愛。以此做壺,日久色變,最為紅潤溫和,古樸可愛。使其沖泡茶飲,歷久老味濃厚,茶湯清揚。

輕巧的梨形壺,你喜歡嗎?

於品茶之用,則親和力強,溫度極易掌握;於賞玩之用,則日久愈潤,古穆端莊。

形貌昳麗,梨態曼妙,其形若梨,樸素清雅,腹鼓圓融,形制飽滿,曲線流暢。梨式造型,於乾隆時期之後,便成為紫砂壺經典造型之一。在閩南地區,更有“手中無梨式,難以言茗事”之美譽。陶人陸思亭所創經典紫砂器型——思亭壺,亦脫胎於梨式壺。

觀復梨形紫砂壺,壺嘴小巧可愛,憨態嬌嗔;

輕巧的梨形壺,你喜歡嗎?

壺把圓融飽滿,前後呼應,盡顯玲瓏精雅。

輕巧的梨形壺,你喜歡嗎?

壺蓋與壺身渾然一體,與流、把前後一氣貫通,無一不足;

輕巧的梨形壺,你喜歡嗎?

茶濾梅形七空,不阻茶湯,不塞茶渣。

輕巧的梨形壺,你喜歡嗎?

馬未都先生曾言,如何定義一把好壺?絕不是中看不中用之擺設。賞用具佳,出水流暢、聚而不散,斷水利落、湯不迴流。

輕巧的梨形壺,你喜歡嗎?

紫砂壺——

其形圓融,賞玩妙趣芸芸,是為喜;

其性通透,泡茶越宿不餿,是為善。

喜善二德,便是其傳世百年不衰之根本。

小壺如爾,卻可見天地大觀。

輕巧的梨形壺,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