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一、海外貿易——揭秘宋代調料的運用發展迅速的原因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宋代飲食業繁榮發展,帶動了調料的生產與消費。同時,各民族各區域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流,以及宋代社會崇尚儒釋道思想等社會形勢都對宋代調料的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宋代的調料有天然調料和人工調料之分。天然調料的獲得主要在於種植,在當時已具有很高水平。

三教合一、海外貿易——揭秘宋代調料的運用發展迅速的原因

在飲食上,其不僅含有豐富的調味功能,使食物變得更加美味,達到五味調和的最高境界,還能充當重要的食物主料,所以消費與利用非常廣泛。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經濟重心南移在宋代得以完成,北方人的南遷給宋代調料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而這時,宋與周邊少數民族時戰時和,使得各民族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方面產生交

流與碰撞,促進了各民族的發展。

且當時社會上還出現了崇尚

“儒釋

道”三教合一的思想風氣影響著宋代社會生活,對宋代調料的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教合一、海外貿易——揭秘宋代調料的運用發展迅速的原因

一、

宋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

1.

宋與遼的關係

東漢以來,由於戰亂頻繁,北方少數民族開始內遷,這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大交融

北宋時期的民族融合更是進一步發展,宋代調料的發展深受其影響。

宋代是漢族統治者在中原地區實現的統一,其周圍還有許多少數民族政權與其並立。

從宋代疆域圖中來看,北宋時期,與之接壤的少數民族政權有北方的遼、西北的西夏以及西南的大理。

南宋時期,與之接壤的少數民族政權有北部的金、西部的吐蕃以及南部的大理。

遼使沈括的描述中能夠發現契丹人仍主要以牛羊為主要生產、生活資料,除放牧外,還以狩獵作為衣食的補充。

這主要因為他們所在地區高寒,許多植物不適合在這裡生長,從而導致他們不善農業,種植水平不高。

只有一些諸如從西域經草原絲路引種的蔥、大蒜等植物比較適合種植,可見契丹人在日常飲食中的農作物必需品是比較缺乏的。

三教合一、海外貿易——揭秘宋代調料的運用發展迅速的原因

2.

宋與西夏的關係

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疆域在宋之西北部。西夏與遼一樣,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

其畜牧業發達,品種繁多,有馬、羊、牛、駱駝等動物,而農業、手工業產品卻不足。

但因其國土自河西逐步東擴後,有了黃河的灌溉,農作物的品種增加,主要有麥、粳米、豌豆、黑豆等,其中植物調料品種有所增加,包括香菜、蔥、椒、乾薑等,人工調料主要是酒和鹽,其他的則需要從中原補充。

西夏境內有很多鹽池,主要產青白鹽,青白鹽的產地臨近宋代解鹽的產地山西解池,而且口感比解鹽好,所以西夏的青白鹽除了自用外,還要作為主要貢品向宋、遼進奉。

三教合一、海外貿易——揭秘宋代調料的運用發展迅速的原因

3.

宋與金的關係

宋金

“海上之盟”

相約

攻遼,遼亡後,宋收復

“燕雲十六州”

,但金撤兵時,卻發生了

“燕之職官、富民、金帛、子女,皆為金人盡掠而去”

現象,給宋留下一座空城。

之後金仍然不放棄戰爭,認為透過戰爭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故將戰爭的矛頭指向宋朝,大肆掠奪財產,迅速滅亡了北宋。

在北宋京城淪陷時,出現了

“金

人掌受納物者多不遜,求瑕指疵,動輒退易,官吏難逃其責,至於棒毆。

省臣以謂所易不廣,遂奏令兼以雜物博易。

點明瞭手工絲織品價格高於宋代的茶,而鹽是女真族盛產的物品,所以可以

用鹽換茶

之後的貿易中將鹽或其他物品取代絲織品與宋人交換茶,同時也制定了禁茶令,規定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飲茶,民間禁止飲茶,以此來減少絹銀的支出。

綜上所述,宋統治時期內,各民族政權之間以及各地區的人民之間透過官方與民間等方式進行貿易交換,緊密地聯絡在一起,進一步加深了民族融合。同時,貿易中調料的互通,對於宋代調料的發展也起著無可替代的推進作用。

三教合一、海外貿易——揭秘宋代調料的運用發展迅速的原因

4.

南北飲食的交流

在北方的少數民族不斷內遷的同時,原本居住在中原地區的漢族人民也因為戰爭因素不斷向南遷徙。

北宋滅亡後,宋朝的權力中心完全從北方的開封遷到南方的臨安,經濟上一直以來沒有完成的經濟重心的南移在宋代得以完成。

此時南方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在宋代已經超過北方,甚至是取代了原本北方經濟重心的重要地位。

交流都是雙向的。我們都知道北方的大片國土淪喪使得北方人南遷,而初遷南方的北方人對南方飲食的不甚適應,故北方的貴族與商賈到了南方,尤其是杭州,他們對杭州飲食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

對於他們來說,僅是換了一個地方居住,所以有很多在定居杭州後重操舊業,再現

“太學饅頭、宋嫂魚羹”

等以

汴京為代表的食物,帶動了杭州的飲食消費。

三教合一、海外貿易——揭秘宋代調料的運用發展迅速的原因

二、

儒釋道思想的影響

1.

佛教

的影響

佛教產生於印度,宣揚善惡和因果輪迴,主張眾生平等,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不僅滿足了貧苦民眾渴求生活平安的心願,更有利於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

在周世宗時期,寺僧不計其數,寺院經濟發展的膨脹直接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比如賦稅和兵役的減少。

且當時老百姓多數信佛,於是大量金、銅被用於製造佛像,使得銅錢出現嚴重的短缺,不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所以周世宗下令滅佛,沒收寺院的田莊,破壞佛教設施等。

長久以來,由於寺廟中的廚師專門

研究素食,用香料代替五辛

,所以創造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齋菜,對整個宋代飲食產生了一定影響。

可以說老百姓在選擇參佛的同時,就更容易接受佛教飲食

三教合一、海外貿易——揭秘宋代調料的運用發展迅速的原因

2.

道教的影響

道教是本土宗教,由東漢末年的張角、張陵創立。道教的宗旨是濟世救人,追求現世生命的健康長壽,甚至是長生不死、得道成仙。

在唐代的時候,李氏王朝將道教始祖老子作為先祖,崇通道家,因此民間也多信奉道教,追捧源於道教的服餌辟穀。

宋和唐一樣崇通道教,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為宋代道教盛世奠定基礎的是宋太祖和宋太宗兩兄弟,然而真正迎來鼎盛則在宋真宗和宋徽宗時期。

同時道教徒也十分注意避忌有損身體健康的食物。

因為食性各異,人體各異,人攝取的食物,如果有益,可以達到養生延壽的目的;如果有害,不但不能補養身體,反而引發疾病。

所以調料中有很多在道教中被限制使用,比如說三月份不能吃小蒜,會傷人志性,五月份不能吃韭菜,因為會損人滋味,令人沒有力氣等。

三教合一、海外貿易——揭秘宋代調料的運用發展迅速的原因

3.

“三教

合一”的影響

到了宋代,儒釋道三教合一的趨勢更加明顯,宋真宗曾說過

“三教之設,其旨一也。”

說明了宋代的帝王也支援三教合一,還提出三教要相容幷蓄的政策,推動了三教融合,讀書人也基本上都是三教兼修,身體力行。

三教合一、海外貿易——揭秘宋代調料的運用發展迅速的原因

三、

宋代海外貿易的發展

宋代是我國古代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由於北方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的崛起,使得宋失去了對河西走廊和西域的控制。

同時在經濟上,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經濟重心南移完成,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的進步,使得宋代海上貿易地位不斷提高,逐漸取代原來繁榮的陸上

“絲綢

之路”,成為宋與境外諸國的交流最主要的方式。

宋代雖處於內憂外患的社會環境下,但是各民族各區域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流為調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機遇。

三教合一、海外貿易——揭秘宋代調料的運用發展迅速的原因

再加上有儒釋道教的思想支援,以及道教對五味和五行關係的分析,使得宋人對調料性質的瞭解更加清楚,也充分運用到了飲食當中去。

宋代海外貿易的發達,促進了宋代調料的消費,也使得宋代飲食業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