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鑿壁偷光”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文丨木木

話說,西漢有個小孩叫匡衡。

匡衡家裡世代務農,家境貧困,上不起學,但小匡衡卻十分熱愛學習。由於沒錢買書,匡衡就跑到大戶人家打短工,並且不收費,只求能把書借來看。

白天要幹活,只有晚上才有時間看書,但家裡窮,買不起煤油燈怎麼辦?匡衡一抬頭看到鄰居家透過來的光,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用小刀將牆壁的縫隙挖大一些,這樣就可以藉助鄰居家的燈光來看書啦。

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西京雜記·卷二》

那個“鑿壁偷光”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鑿壁偷光

匡衡特渴望讀書求知,並沒有因為家庭條件的不利因素放棄學業,這個故事常常拿來教育小朋友,要像匡衡學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那麼,這位讀書人的楷模,長大後都做了些什麼呢?

讀書人的楷模,讀書人的標杆

講解《詩經》參加考試

因為勤學苦讀,匡衡獲得了寶貴的知識財富,終成一代文豪,尤其在《詩經》方面,理解十分獨特透徹,在當時就有這樣的流傳:若是匡衡來解讀詩經,一定會讓人眉頭舒展,心情愉悅,

“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

那個“鑿壁偷光”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古人讀書多是為了做官,匡衡也不例外,可惜他的仕途並不太順利。根據當時漢朝的規定,博士弟子只要能夠掌握“六經”中的一經,就可以透過考試來獲取官職,正好匡衡是《詩經》高手,只可惜,他考了九次,卻只中了兩次丙科!

按照當時的規定,考試成績有甲科、乙科、丙科,分別對應的官職是郎中、太子舍人、和補文學掌故。最後匡衡被補位太原郡的文學卒史。

這種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直至成功的精神,也是很值得讚頌的。

雖然匡衡最後只得了個小官,但他已經成功地引起了太子的注意,也就是後來的漢元帝。

官至丞相,風光無限

漢元帝即位後,匡衡的春天來了,漢元帝十分喜愛儒家文學,尤其是《詩經》更是愛不釋手,於是直接將文學卒史的匡衡提升為郎中。

升職後的匡衡恰逢一場日蝕和地震,他藉機上書,引用《詩經》向皇帝表達上行下效的道理,勸皇帝減少宮闈用度,華麗服飾等花銷,省點錢,多跟忠臣在一起,少搭理奸臣等,同時還在百姓中宣揚禮讓仁和之風,提高普通老百姓的道德標準。

“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漢書·匡衡傳》

那個“鑿壁偷光”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西漢中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匡衡的見解言論剛好符合時代需求,皇帝一看匡衡的奏書,大加讚賞,接著就給他升了官,任命為廣祿大夫、太子少傅。從此匡衡的官職節節高升,一度達到了丞相的位置,並且被封為樂安侯,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府。

看來“知識改變命運”,並非沒有道理,匡衡的人生經歷就是一部從農家窮小子,逆襲為人生贏家的勵志片。

結黨營私,貪汙土地

官做大做久了就容易變質,匡衡也不例外。

漢元帝后期時有一位叫做石顯的宦官很受寵信,石顯仗著皇帝權威,結黨營私,甚至趁漢元帝生病時趁機專權,把持朝政。多位賢明的官員在石顯手下丟了官職,丟了性命。但因他是皇帝面前的紅人,皇上寵信他,也就沒人敢得罪他。

當時,匡衡溜鬚拍馬諂媚石顯,就為了能與之交好。

“中書謁者令石顯貴幸,專權為奸邪。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皆阿附畏事顯。《漢書·王尊傳》

那個“鑿壁偷光”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等到漢元帝駕崩後,漢成帝繼位,石顯終於沒了靠山,匡衡就站出來彈劾石顯,列舉他之前犯下的種種罪行,並且還舉報了其黨羽,請求皇帝嚴懲,但卻遭到了皇帝的拒絕,還被司隸校尉王尊無情嘲笑

“阿諛曲從,附下罔上”

,一點都沒有大臣的樣子!

“於是司隸校尉王尊劾奏:‘(匡)衡、(甄)譚居大臣位,……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改之義。’”《漢書·匡衡傳》

見彈劾不成還被王尊揭了底褲,匡衡內心很是忐忑,畢竟石顯在時,他倆也沒少勾結。匡衡趕緊向皇帝提交了辭職申請,但卻遭到了皇帝的拒絕,這下匡衡更加不安了,此後每到風雨不調,水旱災害時,匡衡都會向皇帝提離職,但無一例外都被拒絕了。

直到匡衡的兒子匡昌醉酒殺人,被抓入獄,匡昌的弟弟準備劫獄救人,被人發覺,匡衡也被連累遭到彈劾。

久之,衡子昌為越騎校尉,醉殺人,系詔獄。越騎官屬與昌弟且謀篡昌。事發覺,衡免冠徒跣待罪《漢書·匡衡傳》

牆倒眾人推,同僚見形勢不利,便將匡衡利用職務之便,非法兼併土地的事也一併揭發。

原來,匡衡被封為樂安侯時只有三十一萬畝土地,但匡衡利用地圖錯誤,又非法擴張了四萬多畝土地,做了百姓官,貪了百姓財,這下底褲被揭了個精光,匡衡終於被奪了侯爵,罷了官,重新做回一介平民,沒幾年便去世了。

那個“鑿壁偷光”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總結

回顧匡衡這一生,彷彿黃粱一夢,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憑藉自身的奮鬥,終於走上了康莊大道,做了官,封了侯,一時風光無限。

我想,曾經意氣風發,飽讀聖賢書的少年,也想要修身、齊家、治國、心懷天下,但在前行的路上,有什麼東西讓他的初心變了質,最終結黨營私,貪汙受賄,落了個褫奪爵位,貶為庶民的結局。

所以,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歷經風雨,仍不忘初心的品格,才更可貴。

雖然匡衡的結局不完美,

但他勤奮無比,靠個人奮鬥改變命運的精神,還是值得人們學習。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