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宗室政治,以科舉制的形式,是怎樣貫穿整個大唐的

全文共1833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自隋朝建立了科舉制以後,

歷朝歷代都是透過考試來選拔人才的

。可以讓許多窮苦人家的孩子,透過學習來達到他們的政治理想。

隋朝的科舉制度是從隋代開始的,隋一統天下,

將官員的選任權力下放給了朝廷

,隋煬帝在大業三年設立了一所士科,

透過科舉來決定進士的人選。

到了唐代,科舉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對後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唐代的宗室政治,以科舉制的形式,是怎樣貫穿整個大唐的

一、科舉制度的演變

從隋朝開始,

科舉制度在唐朝進一步完善

,在宋代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直到明代達到了全盛時期,而隨著中國最後一個朝代的清政府的滅亡,科舉也逐漸消失。

二、唐代的科舉制

隋朝滅亡以後,唐代繼續沿用隋朝的科舉,

並在隋代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和完善

,從而使科舉制度逐漸趨於完善。唐代有兩門考試,一門是常科,一門是制科。常科和我們現在的科舉一樣,每年都會舉行一次,是皇帝陛下臨時起意要辦的。

唐代的宗室政治,以科舉制的形式,是怎樣貫穿整個大唐的

我們所熟知的秀才、進士都屬於常科,

唐代的常科有五十餘種

,其中很多都是不太被重視的學科,許多課程都是不定期的。

初唐時,

科舉制度要求較高,但科舉制度逐步衰落

。後來的主科改為《明史》和《進士》。因此,唐代的讀書人,都把中進士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很多大臣都是進士。

常科有兩類生源

,一類是生徒,一類是鄉貢,一類是尚書省的學徒,另一類是透過州考,然後送往省裡。

鄉貢及州試,即一般稱為舉人。

省試一般在春季舉行

,因此也被稱為“春闈”。唐代的讀書人以中進士為目標,而唐代則僅有一名。

唐代的宗室政治,以科舉制的形式,是怎樣貫穿整個大唐的

唐代的人都是有上進心的

,為國效力的。陳子昂、王維、賀知章、白居易、韓愈、中唐劉禹錫、柳宗元。

杜牧,李商隱,晚唐。杜甫、溫庭筠都沒有考上,李白也沒有考上,杜甫雖然天賦異稟,但也是個倒黴蛋。

溫庭筠雖然沒有中過秀才,但在當時卻是出了名的幫人。

李白雖然沒有參加科舉,但曾經在唐玄宗的御用翰林。

這就需要提到唐代的另一種科舉方式了

,唐代的進士不僅要考出好的分數,還要考出好計程車子。

唐代的宗室政治,以科舉制的形式,是怎樣貫穿整個大唐的

三、唐代的科舉考試

李白在唐代的科舉考試中未及格,但由於科舉考試,李白有幸結識了賀知章先生,賀知章對李白的《蜀道難》讚不絕口,

於是向唐玄宗推薦了李白。

賀知章不僅是著名的大詩人,更是一位才子,一位皇帝的老師,他的履歷很美,就像是大唐最好的教授一樣。

唐玄宗對李白很感興趣

,再加上他的才華,被保送進了文職。

唐代的科舉不只是考生的表現,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人品、才幹、名聲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落榜的考生會選擇這種方式。

唐代有一種名為“榜貼”的功績榜,

考官們可以透過“榜貼”來確定自己的得意門生

。所以,舉子們都會在考試之前,將自己最好的作品,提交給大臣們,讓他們推薦。也有人寄來了詩詞。

唐代的宗室政治,以科舉制的形式,是怎樣貫穿整個大唐的

四、公薦制度之優劣

推薦制度有優劣之分,可以很好的權衡優劣,但也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被人利用,

“公薦制度”還為當權者和官吏謀取私利。

王公大臣們互相推薦自己的學生和親屬,

這就給了他們在科舉中的巨大優勢

。因此,當時許多世家大族都說韋氏是“韋杜城南,天尺五”。

河東裴氏、蘭陵蕭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都是一代名臣,唐太宗也曾眼紅過。七大世家,

為了維護自身威嚴,都會聯姻,推薦後代。

那些大家族甚至不願意嫁給王妃,可是那些出身名門的女人卻是最搶手的,就算是盛唐的宰相薛元超,也後悔沒有把五個女兒嫁給他們,

薛元超也不是靠著舉薦的方式被選入了官場。

唐代的宗室政治,以科舉制的形式,是怎樣貫穿整個大唐的

在唐初、盛唐,人才輩出、政通人和的時代,

科舉推薦制度尚未出現明顯的缺陷

。但在唐代中期和晚期,逐漸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五、唐中後期的科考

唐代早期的科舉考試製度開始顯現出一定的弊端,

到了唐代中期,這種弊端就顯現了出來。

到了唐代中期,要想透過正式的科舉,是非常困難的。

大部分人都是靠著自己的人脈,找到了自己的靠山。韓愈曾經三次舉人,三次落榜,最後去見了已經退休的大臣鄭餘慶,

覺得韓愈很有才華

,於是在自己的圈子裡大肆宣揚,那年韓愈中了舉人。

唐代的科舉制度,無疑是較為完備的,

它是從各個方面進行選拔的。而且,他們看重的不僅僅是成績,還有他們的道德品質,保證他們能為國家挑選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這就是唐王朝對人才的開放態度。

唐代的宗室政治,以科舉制的形式,是怎樣貫穿整個大唐的

當時的學生都以能當上皇帝的學生而自豪,

對科舉也是非常積極的。

讓所有人都知道,唐朝的許多大詩人都是天才,這對他們來說,

都是一種正面的影響

。然而,這種方式雖好,

卻極易被權勢所利用

,以致於唐代晚期的科舉體制出現了一片混亂、黨派鬥爭和腐敗現象。白居易是唐代中期有名的頑固少年,經常作詩諷刺宮廷。

唐代晚期的科舉成為了一種政治槓桿,這也是後人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與完善。

參考文獻:《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