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滅佛是怎麼回事?究竟是佛道之爭?還是其他原因?

北魏太武帝滅佛,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佛道之爭在其中起過作用,但不是主要的原因,太武帝滅佛主要是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根本原因還是為了維護和加強北魏的統治。

北魏太武帝滅佛是怎麼回事?究竟是佛道之爭?還是其他原因?

要分析一個事情的原因,先要把一個事情發生的過程瞭解清楚,所以要先梳理一下北魏太武帝滅佛的過程。在過程分析原因能看的更清晰。

公元423年,太武帝即位,即位之初,對佛教並無特別反感,《魏書-釋老志》說: 世祖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之業,每引高德沙門,與共談論。於四月八日,興諸佛像,行於廣衢,帝親御門樓,臨觀散花,以致禮敬。

這說明太武帝剛登上皇位的時候,對佛教是採取了因循前朝的態度,但是也僅限於此,說不上對佛教有多信仰,更說不上對佛法有多瞭解。因為太武帝即位之初主要的心思是放在了 “銳志武功,以平定禍亂為先”上,所以《釋老志》說太武帝“雖歸宗佛法,敬重沙門,而未存覽經教,深求緣報之意。”意思很簡單,太武帝內心並不信佛。

北魏太武帝滅佛是怎麼回事?究竟是佛道之爭?還是其他原因?

對於銳志武功的太武帝來說,既然平定禍亂才是最重要的事,也就不難理解,在公元438年,太武帝下詔“罷沙門年五十以下者”,原因很簡單,要打仗,兵源不足,所以五十歲以下的都給我還俗,強壯者編入行伍,身體不怎麼大行的也給我去種地去,承擔軍事保障任務。

公元444年,太武帝又下詔禁止私養沙門,詔書說:

“ 愚民無識,信惑妖邪,私養師巫,挾藏截記、陰陽、圖緯、方伎之書;又沙門之徒,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齊政化, 布淳德於天下也。 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有私養沙門,師巫及金銀工巧之人在其家者, 皆遣詣官曹, 不得容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過期不出,師巫、沙門身死,主人門誅。 ”

詔書裡最值得注意的是指責佛教徒挾藏截記、陰陽、圖緯、方伎之書,這些書都是一些所謂的“預言”,當時北魏鬼神方術、 讖諱之學盛行,統治者以應圖讖自我標榜, 陰謀僭逆的野心家、 農民起義的組織者也往往以其為號召。

太武帝認為沙門之徒的行為已經到了不遵王法,有礙政教的統一和實行的嚴重程度,這個是下詔禁止的真實原因。

北魏太武帝滅佛是怎麼回事?究竟是佛道之爭?還是其他原因?

公元446年,蓋吳在杏城起義,人數十萬眾,嚴重威脅北魏政權,太武帝親自帶兵鎮壓,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事情,成了太武帝滅佛的直接導火索。

太武帝西伐到了長安,手下的人在沙門於廟裡種的麥地裡放馬,太武帝入寺觀馬,寺裡的沙門把從官的酒喝了,從官找沙門理論的時候,在他們的房間裡發現了大量的兵器,就回來報告給太武帝知道,太武帝當時大怒,說沙門要兵器做什麼用?一定是和叛亂的蓋吳有勾結。

於是下令把全寺的沙門全殺了,之後又在查抄寺廟的過程中,搜出專門用於釀酒的器具,州郡富人寄藏在寺內的珠寶財物數以萬計。更離譜的是,寺內還發現了沙門與“貴室女”淫亂用的“窖室”。

當時,崔浩正好隨行,崔浩是漢人,骨子裡是儒家,有著強烈的政治抱負, 試圖用儒家文化改造北魏政治,同時他信奉道教,曾經引薦道士寇謙之給太武帝,直接促進了太武帝,在政權文化的選擇上既尊崇儒家學說,又重視道教信仰,同時也造成了太武帝對佛教的疏離甚至厭惡。

北魏太武帝滅佛是怎麼回事?究竟是佛道之爭?還是其他原因?

崔浩於是借這個機會“滅佛”。

釀酒賣酒,搜刮和幫富人隱匿財產,勾結私通淫亂貴族婦女,尤其是其中還可能有皇室婦女,這三條“酒、財、淫”既犯了佛門的戒律,也同時觸犯了北魏的法令。

佛教沙門自身的墮落,加上對法令的違反,都是讓太武帝心生厭惡的原因,再加上私藏兵器,有謀反之嫌,就算沒有崔浩的趁機推波助瀾,太武帝滅佛也應該是早晚的事。

於是在446年3月,下詔:“諸州坑沙門,毀諸佛像”。有司宣告徵鎮諸軍、刺史,諸有佛圖形像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 ”

北魏太武帝滅佛是怎麼回事?究竟是佛道之爭?還是其他原因?

綜上,從太武帝滅佛的過程來看,政治因素才是太武帝滅佛的首要也是主要的原因,主要是擔心佛教與反政權勢力勾結,加上佛教沙門自身墮落,更有沙門利用鬼神方術、 讖諱之學“夸誕大言”, 蠱惑人心。使王法廢而不行,威脅北魏統治。從經濟方面看,寺院與北魏政權之間存在爭奪耕地、人口、賦稅等資源的衝突,而這種衝突又與政治因素息息相關。

在我看來,太武帝對佛或者道都沒有絕對的信仰,崇哪個滅哪個,根本取決於那一個對於北魏的統治更有利。

佛教和儒,道之間存在競爭和矛盾,佛教本身也有流弊,這些都是導致太武帝滅佛的原因。

北魏太武帝滅佛是怎麼回事?究竟是佛道之爭?還是其他原因?

但是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佛教和北魏王權之間的矛盾。

此後,佛教對華夏文化不斷調和,經過長期的選擇、改造和重構,中國佛教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從而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得以長久立足於華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