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河畔出好米,南稻北種四百年

潮白河畔出好米,南稻北種四百年

進入大暑熱汗流,想吃好米別發愁

01

袁知縣到任寶坻,種水稻首開先河

有田人農場小站稻,種植在寶坻潮白河畔,寶坻四百年前就在當時的知縣袁黃(1533-1606)倡導下開展水稻種植,袁黃是我國曆史文化名人,1588年出任寶坻知縣,初到任時,袁知縣在考察寶坻風土人情時發現潮白河流域遍生蘆葦和稗草不長莊稼,民生疾苦,聯想到自己南方家鄉搖曳的稻田,在寶坻種植水稻的想法油然而生。

潮白河畔出好米,南稻北種四百年

現在的寶坻潮白河,生態環境越來越美

02

試種首年獲成功,潮白好米傳美名

說幹就幹,袁知縣託人從家鄉帶來稻種,親自教授當地農人種稻之法,第一年便獲得成功,產出的大米顆粒晶瑩,口感甜香,好吃的程度超過了南方出產的大米,一時間“潮白好米”的名頭不脛而走,袁知縣還專門寫了一本《寶坻勸農書》把漚肥,育秧,引水,用水,中後期管理等實操要務逐一羅列清楚,派人分發給“里老”求得宣傳複製經驗的最大化,又加上數年的經營,寶坻逐漸成為魚米之鄉。

潮白河畔出好米,南稻北種四百年

今天的寶坻,蟹稻共生,可釣螃蟹

03

啟發葛沽小站稻,鄉村振興第一人

此後數十年,同處明代的大科學家徐光啟在葛沽種稻,1875年清代督軍周盛傳在小站屯兵,令軍士開挖馬廠減河因南運河水灌溉小站土地培育小站稻,都借鑑和吸取了袁黃種稻之法,從這個角度來說,袁知縣堪稱“鄉村振興第一人”

潮白河畔出好米,南稻北種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