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宋代城市遊民是唐宋以來城市發展與繁榮的產物,也是宋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現象和社會問題。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生活狀況

宋代城市遊民數量眾多,主要分佈在:城市短期僱工、破落無賴、閒人、兵痞等群體中。他們處於社會最底層,生活艱辛,大部分人以出賣勞動力為生,也有從事不法活動的。在長期的遊蕩中,他們結成自己的組織以求互助,他們的活動對宋代城市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的穩定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城市僱工以出賣體力為生,有長期僱工和短期僱工之分。長期僱工擁有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雖是城市遊民的一個來源,但其群體本身並不屬於遊民。破落無賴是宋人對流氓的稱呼之一。宋代城市中破落無賴甚多,以非法手段為生。宋代城市中的破落無賴按來源可分兩類:一類本就是一群好吃懶做的人。因不願從事生產,故而流蕩於城市之中,以種種不法手段為生。

他們的脫序是主動的選擇。還有一類多來自鄉村破產農民,被迫流入城市。在這樣完全陌生的環境下,既沒有穩定的收入,也沒有親戚鄰里的幫襯。生活的苦難將他們蛻變成奸詐的無賴。“閒人本食客人”,是城市遊民中文化素養較高的一個群體。兩宋時期閒人作為城市遊民的出現與當時劇烈的貧富變遷和科舉取士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

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宋代貧富變遷劇烈。宋代城市中存在大量遊民化計程車兵。宋代下層士兵生活貧困,既為社會所輕視,又不得安定生活,故有宋一代軍隊譁變次數為歷朝罕見。

還有許許多多的群體,宋代城市遊民雖然謀生方式不同,但是所從事的大抵都是低賤的、為人所鄙的營生,長期生活在沒有自尊與卑賤、貧苦之中。 宋代城市經濟繁榮,商業手工業和服務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那些破產農民大量湧入城市做工,再加上本來城市中的一些坊郭下戶,沒有自己的資產也是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儘管城市對勞動力需求很大,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宋代城市的勞動力供應明顯是供大於求。在一個市場上一旦供大於求了,必然出現買家市場,那麼宋代城市勞動力價格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如果家中人少的話還是可以勉強度日的,若人口較多則日子就比較艱苦了。更何況還有將領層層剋扣,宋代軍士的生活艱難可見。 至於破落無賴收入則難以備述,其奸尻之心得逞之時收入自然多起來。

這些人即是市井之徒就絕沒有積攢財產的心思,錢一到手大概就去妓院賭場立刻揮霍一空,所以其平日生活也不會比僱傭工人更好。藝人及乞丐收入水平則難以考量。

朝廷如何處理

宋代的城市遊民從整體上來說屬於弱勢群體,雖然政府對遊民持反對的態度,但實際上宋代政府對於遊民是多種政策並用的。

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宋代社會保障措施較為完備,對於生活貧窮的城市遊民,政府儘量給以賑濟和救助。同時也會採取一些措施減少遊民,諸如招募做工。而對於城市遊民中那些危害地方治安的不法之徒也會狠狠打擊。

宋代很早就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的社會保障機構來救助社會上困苦人員。宋代所建立的保障機構主要有: 福田院,又稱養病坊。北宋初年就在京城建立了東、西福田院,因其規模較小,故宋英宗時又增置南、北福田院。居養院,居養院居養物件廣泛,始置於崇寧元年。安濟坊,安濟坊是北宋收容患病貧民的地方。養濟院是一個綜合救助機構。

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除此之外,還有保障措施。宋代對於城市遊民的保障救助集中在冬天和災荒時。冬季是社會貧困者最難熬的季節,尤其對於那些依靠每日被僱傭為生的人。進入冬季,被僱傭的機會減少很多,很多人是半乞討半做工,一旦他們連續幾日找不到工作,那麼就要靠乞討度日,淪為乞丐了。每年到這個時候政府都會登記人數,提前準備紙衣,為貧窮百姓發放。

除此之外,遊民們還有新的去處。那就是軍隊。宋代立國實行募兵制,當兵完全出於自願,一旦當兵也就成為自身的一種職業。宋代政府大量招募遊民進入軍隊,當兵成為遊民的一個出路,而宋代政府的目的也非常明確,透過招募遊民進入軍隊將這些“失職獷悍之徒”收為己用。

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既減少了社會上游民的數量,對遊民也是一種安置辦法,同時還消除了社會的紛爭隱患,而且還能將這些“不顧死亡”的人轉變成平定紛爭的工具,真是一舉多得。但是這些被政府招募進入軍隊的人員,到了六十歲退役之後,仍然還是遊民,而且增加社會的負擔。

王安石變法後,行免役法,即本應服役人家只要按照政府規定繳納免役錢,就可以不服役,而政府就用這筆錢去僱人服役。這樣一來,農民可以專心農業生產不用為徭役所累,而遊民呢又有了工作,不必再遊蕩。除此之外,政府還利用開礦煮鹽等行業來大量招募遊民。開礦無疑是需要大量人力的,政府利用開礦吸引了大量遊民。

那麼,為什麼宋代會有如此之多的遊民呢?

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遊民產生的原因

宋代城市遊民的產生與其社會經濟的新發展和政策走向有著密切的關係。宋代小農經濟發達,其天然的脆弱性使得農民很難有效應對災難,很容易破產。同時宋代“不抑兼併”的土地政策,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這些失去土地和破產的農民就成為社會流動勞動力。城市經濟的繁榮吸引著他們進城謀生,促進宋代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促使了城市遊民的大量產生。

尤其是“靠天吃飯”的農民們,再加上宋代災害不斷。生產力低下的當時,力量之小可想而知。儘管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使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相對減弱,但有宋一代也未能完全擺脫小農經濟的這些特性。宋代下層農民佔有土地很少,層農民日常生活都難以保障,更不要說修整農田所必須的配套設施進行防旱防澇。

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更何況這區區幾畝土地還要傳子,假如一家有十畝地,育有二子,將來這兩個兒子每人將會只有五畝土地,依次類推,土地只會越來越少。 小農經濟生產的小規模性和隔絕性註定了小農經濟無法抵禦嚴重的自然災害,一旦遇見天災,勉強維持的生產就很難進行下去。所以小農經濟有著固有的脆弱性。這種脆弱性作用於擁有發達小農經濟的宋代,必然產生遊民。

除此之外,還有人地矛盾突出的緣故。宋代人口增長很快,從宋太祖開國時的 300 萬戶到宋徽宗時已超過 2000 萬戶,古人說 5 口之家,則宋徽宗時人口已超過 1 億。而漆俠先生推算,宋代墾田最高數字大約是 7億 2000 萬畝,那麼每戶人家有田 30 多畝,在當時 30 畝養活一家 5 口,可想而知是比較困難的。

“下戶才有田三五十畝,或五七畝;而贍一家十數口,一不熟,即轉死溝壑。”

由於人口分佈不均勻,在人多地少的地區情況肯定更加嚴重。

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宋代實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併的土地政策,直接導致了宋代社會嚴重的土地兼併。土地日益集中到富人手裡,佔總戶數不到 10%的富人階層佔有了 67%的土地,佔總戶數90%的下層農民,只佔有 30%—40%的土地,而佔總戶數幾近一半的客戶和第 5 等戶卻幾乎沒有任何土地。

再加上兩宋災害較多。遭受各種災害總計八百七十四次。災害的發生往往會導致農民遷移,宋神宗熙寧六年,“河東、河北、陝西大飢,百姓流移於京師就食者……取道於京師者,日有千數。”這些農民到處流浪成為流民。一旦最終沒能迴歸生產便會轉而成為遊民。戰亂也是導致遊民產生的重要原因。

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宣和末,燕雲戰事起,北方緣邊諸鎮兵禍連結,賦役沉重,於是當地百姓紛紛“棄產而居京師”。既而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兩宋之交,戰爭不斷,“建炎之後,江、浙、湖、湘、閩、廣,西北流寓之人遍滿。”隆興二年,金兵南侵,“淮甸流民二三十萬避亂江南”。每次戰亂都會產生大量流動人口,這些流動人口無疑是城市遊民產生的重要來源。

宋代城市的發展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業區擴充套件到了全城。商業的繁榮,必然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宋代擁有 10 萬人以上的城市有 30多個,其中開封、臨安人口更是達到百萬以上,其中有大量貴族、官僚及其家屬。他們的日常生活也需人照料。眾多的人口和發達的工商業使宋代城市需要更多失業人口來從事服務行業,為遊民進入城市求取生存提供了基礎。

在宋代,無業遊民過得怎麼樣?朝廷如何對待他們?

宋代賦稅沉重,百姓常常不堪重負而逃亡。宋代三冗對於財政壓力巨大,政府不斷加稅,而且地方賦稅不公,胥吏殘暴,朱熹曾說:“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百姓一旦逃亡,脫離政府戶口控制,就會成為遊民。 宋代社會發展的新情況使得城市遊民大量產生。自然農民失去土地也未必就一定成為遊民,但是如此龐大的流動人口,無疑為城市遊民的產生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