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統一後,西晉為何數十年後迅速敗亡?

公元263年,蜀漢國滅。但早在蜀亡之前,曹魏就早已被司馬氏掌控。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承襲晉王爵位,逼迫曹奐禪讓,正式稱帝,在明面上代替曹魏,從此,西晉開始了。

但篡位只是一個開始,從265年至280年,司馬炎用十五年的時間,終於啃下了孫吳這個硬骨頭,一統天下,結束了漢末以來紛亂的局面,開創“太康之治”。

三國統一後,西晉為何數十年後迅速敗亡?

然而好景不長,滅吳之戰後僅過了十年,西晉便爆發了“八王之亂”,元氣大傷,匈奴貴族建立的漢趙大軍趁虛而入,攻入洛陽,晉懷帝被俘虜,西晉從此名存實亡。

十五年後,西晉徹底覆滅。

從280年滅東吳,一統三國,到311年走向滅亡,西晉只短短統一了三十餘年。

一、晉滅吳之戰,統一全國的圓夢之路

蜀國已被納入版圖後,吳國內亂初平,實力還未完全恢復。看起來,似乎只需拿下東吳,統一大業便可成為現實。可惜,這只是表面現象。

一方面,西晉內部並非鐵板一塊。

蜀國剛滅不久,人心並未歸服,而且司馬炎是篡位稱帝,不少魏國舊臣也心懷不滿。再加上鮮卑等外部勢力也蠢蠢欲動,西晉若陷入長期、大型的戰事,恐怕會內外交困。

三國統一後,西晉為何數十年後迅速敗亡?

另一方面,迅速拿下東吳的可能性極低。

雖然東吳曾陷入長達十餘年的內亂,但當時司馬氏在外與蜀國拉鋸,在內與曹氏爭權,無力東顧,等局勢稍定,建立西晉時,東吳內亂已被吳末帝孫皓用強硬手段平息。

正因上述原因,司馬炎並未採取剛正面的戰略,而是拿出了驚人的耐心,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只被動迎戰,不主動出擊。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司馬炎放棄伐吳,相反,這十幾年中,他一直在為此做準備。

三國統一後,西晉為何數十年後迅速敗亡?

針對篡位人心不服的問題,司馬炎並未走父親的殺伐路線,他主張“以孝治天下”,做好思想宣傳工作。而對當時維持統治的基礎——士族,司馬炎則或縱容,或故意出讓利益,緩和矛盾,爭取支援。

第一個聚寶盆,是田地。

在曹魏時期,採用的農業制度是民屯制,也就是土地歸國家所有,官府僱一批農民種地,等糧食種出來再按比例分成。這些農民不用服徭役,不需另外交稅,因此在頒佈前期,響應積極。

但到了西晉建立時,民屯制已經亂了套,農民與官府分成比例,甚至達到了2:8的程度。

司馬炎上位後,很快便下令廢止民屯制,這個命令下達之後,世家貴族聞風而動,明裡暗裡佔有了大片田地,而原先在民屯制下苦苦掙扎的農民,很多都轉為世家貴族耕種。

三國統一後,西晉為何數十年後迅速敗亡?

第二個聚寶盆,則是官職。

雖然西晉叫停了不少曹魏政令,但九品中正制卻一直沿用,“中正”就是各級負責舉薦人才的官員,“九品”則是人才按照家世、才幹、品行,綜合評級,形成的九個等級。

但此時的九品中正制已經變了味,原先評定人才的品行與才幹兩項,逐漸淪為擺設,家世才是決定性條件。再加上各級中正多來自望族世家,推舉時自然會優先推舉世家子弟。

廢止屯田令對民生經濟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而沿用九品中正制則緩和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這都為日後的滅吳之戰打下基礎。

三國統一後,西晉為何數十年後迅速敗亡?

而且吳末帝孫皓的殘暴本性卻逐漸暴露,他一方面不斷對晉發動戰爭,損耗嚴重,同時又不顧國庫空虛,建造昭明宮,耗費以億萬計。再加上其人性格多疑暴躁,動輒血腥殺戮。

在如此明顯的對比下,西晉“以善取勝”戰略效果顯著。在公元279年,晉滅吳之戰全面打響,二十萬雄師水陸並進,分六路伐吳,勢不可擋。而東吳軍隊的抵抗卻可謂“兵不舉刃”。

於是開戰不到半年,孫皓便自縛投降,西晉的統一大業終於完成。

三國統一後,西晉為何數十年後迅速敗亡?

二、太康之治——統一後的休養生息

滅吳之後,西晉依然面臨著兩個重要問題:

其一,在統一全國後,西晉有了更廣大的疆域需要管控,鞏固政權,穩定局勢,是當務之急。

其二,是民屯制被廢止後,世家貴族佔用私田,剝削日漸嚴重,不少農民另覓生計,農田荒廢。為此,司馬炎頒佈了一系列政策應對。

在農業方面,

下令罷州郡兵以歸農,聊以補充農民數量

,同時允許農民佔有一定數量的田地,無論是否佔滿,都按統一標準交稅,這就是西晉的佔田制、課田制。

三國統一後,西晉為何數十年後迅速敗亡?

而在穩固政權方面,司馬炎則更為激進,為了防止地方外姓重臣造反,他在罷州郡兵之後,

施行封國制,分封27位皇室宗族為藩王,

削弱地方軍力,再給予宗室子弟兵權,司馬氏對政權的掌控達到了巔峰。

封國制既是維護司馬氏地位的猛藥,也是將西晉推向滅亡的砒霜。在得到兵權後,地方藩王勢力迅速增長,經濟發展,也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再加上九品中正制下,寒門子弟無處施展拳腳,往往投靠藩王,挑唆謀劃。

與此同時,西晉還埋下了另一個隱憂,那就是五胡。西晉對五胡的政策極為嚴苛,五胡中不少人淪為奴婢,或受到殘酷壓迫剝削。時間久了,五胡積怨頗深。最終,西晉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第三階段。

三國統一後,西晉為何數十年後迅速敗亡?

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到了這一階段,西晉早已埋下三大地雷:其一,士族驕奢淫逸,作風腐敗。其二,封國制度下,封王勢力大增,軍權在握。其三,五胡仇怨漸深,反抗不斷。公元290年,司馬炎病逝,響雷的時刻,終於來了。

司馬炎死後,司馬衷(晉惠帝)繼位。

但晉惠帝才能平庸,皇后賈南風便以惠帝的名義攬權,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宮斗大戲,為了鬥垮輔政大臣楊駿及楊太后,不惜暗中與藩王合謀,在以謀反的罪名處死楊駿後,亂局苗頭初現。

影響最大的就是

八王之亂

了,八王之亂耗盡了西晉在太康之治恢復的元氣,兼之晉懷帝並不具備力挽狂瀾的能力,西晉經濟衰敗、社會動盪,野心勃勃的五胡伺機起兵,進入中原。

三國統一後,西晉為何數十年後迅速敗亡?

310年,匈奴漢趙政權攻佔洛陽俘晉懷帝、屠三萬餘人,史稱“

永嘉之禍

”。316年,又攻佔長安俘獲晉愍帝,西晉完全滅亡。自此,北方地區又陷入長期分裂的局面,五胡十六國的亂世開始了。

總結

西晉之所以才經過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就滅亡了,是各個方面的因素綜合導致的,

司馬懿屠遼、不合理的制度、分封諸侯、內亂外患、繼承人推選出現問題

等等,所有的這一次都讓西晉成為了一個短命王朝。

小編認為西晉之所以衰落這麼快,還有一個原因是

司馬炎沒有為子孫打下一個根深之基,

如果根基牢固,也不至於只歷經了四帝便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