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安後他官至國相,看望了六和寺的武松,還祭拜了魯智深

《水滸傳》的結尾,讓很多人都不禁為之扼腕嘆息,遙想當年梁山,那是何等的豪邁。

因此,後來的學者都情不自禁地對施耐庵原有的小說進行了重新的創造,從而使這些英雄人物有了自己的、或相會的故事。

比如說,“小旋風”柴進,作為方臘的女婿,在看到阮小七因為方臘的身份而被降職後,害怕被人揭發“讒佞”,所以,他就藉口身體不適,回到了滄州。

原書上說:「突然有一天,沒有結果」,但在別的傳說中,卻是另有一件大事。

招安後他官至國相,看望了六和寺的武松,還祭拜了魯智深

《水滸後傳》在明末清初問世,與《水滸傳》中悲壯的結尾形成鮮明對比,陳忱為主人公帶來了一個意外而又符合讀者口味的圓滿結尾。

在這個英雄故事中,柴大人與李俊結盟,成為泰國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宰相。

柴大人的個人魅力

在《水滸傳》中,“小旋風”柴進的天賦是最好的,而“宋江”則是因為對自己的朋友們伸出了援手,仗義疏財,博得了不少人的愛戴和愛戴,而作為一個更大方的人,他的名氣也只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流傳開來,就算是林沖,也險些沒有注意到。

招安後他官至國相,看望了六和寺的武松,還祭拜了魯智深

不過,得到他庇護的不單單是林沖,還有宋江,武松,石勇,杜遷,李逵,這些都曾經對他有恩,李逵莽更是因為殺人而入獄,他也只給自己取了一個李大的名號,並沒有將梁山上的任何訊息洩露出去。

柴進在那次災難中險些喪命,獲釋後,他只是“養了一身病痛,人稱謝晁和宋二公為首領。”

他對李逵的所作所為並不耿耿於懷,也沒有對曾經對宋江的恩情耿耿於懷,自從來到梁山之後,他就迅速地融入到了自己的管理之中,勤勤懇懇的管理著梁山的錢財和糧食,甚至還幫著兄弟們救人、守城、剿匪,在必要的時候,他也會表現出自己的實力。

招安後他官至國相,看望了六和寺的武松,還祭拜了魯智深

在梁山,柴進管理著銀子和糧食,展示了他管理家族生意的能力,也展示了他的賺錢能力。跟隨宋江前往東京,展示了他天生的貴族風範和隨遇而安的智慧;而在徵方臘喬莊做間諜,更是顯示出了他的運籌帷幄,也顯示出了他超凡的魄力。

從這一點來看,柴進在領袖方面的能力並不比宋江遜色,甚至可以與朱武相提並論,最關鍵的是,他會藏鋒,在必要的情況下,他會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然後,他依舊是十號位置,負責糧食和金錢的統帥。

招安後他官至國相,看望了六和寺的武松,還祭拜了魯智深

梁山上層人物

《水滸傳》中雖然沒有提到過柴進的學識,但是對於方臘的瞭解,卻是貨真價實的。

再看婁敏中對他的評價:“文武雙全,才華橫溢,博學多才,精通天文地理,精通風水,精通陰陽五行,精通三教九流。”

雖然,他想要引起方臘的關注,肯定也會誇大其詞,但是,如果他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很可能會被人發現。

所以,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是在強調,柴進的學識淵博,已經到了可以分類的地步。

招安後他官至國相,看望了六和寺的武松,還祭拜了魯智深

一名博覽群書,又有錢有勢的人,都是因為他的出身,“他是大周柴世宗的嫡系後裔,大周早已沒落,但宋太祖卻因為功成名就,心地善良,特意賞賜了一張信箋和一張鐵票,可見他的出身不凡。

正因為他的地位太過特殊,他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樣“博覽群書,博覽群書”,學習的東西也是多種多樣,除非對趙氏皇室造成什麼危害,否則的話,大宋國願意收留那些有錢有勢的人。不過,柴進也不是一個廢物,他的見識和能力,都在不斷的提升。

招安後他官至國相,看望了六和寺的武松,還祭拜了魯智深

像他這種才華橫溢、才華橫溢、才華橫溢的人,卻因為一個柴氏而錯過了施展才華的好時機,實在是太遺憾了。在大宋國不行,那麼就換一種方式,像李俊現在正在國外的暹羅國,憑他的才智和才幹,當上一任宰相,暹羅國政必然興隆。

借柴進談作家的心聲

水滸中的那些英雄豪傑,被大宋朝廷招降,東奔西走,用自己的弟兄犧牲換取了一時的太平,但朝中那些小嘍囉,還是想要將他們一網打盡。《水滸後傳》三十七回,北宋滅亡,高宗被困在牡蠣灘,在危急關頭,李俊等人對他有恩。

招安後他官至國相,看望了六和寺的武松,還祭拜了魯智深

柴進在拯救了宋王朝的時候,所說的這句話,其實就是所有喜愛《水滸傳》的人心中所想:“現在看來,趙家的嫡系子弟,已經和柴家人相提並論了。”

趙構在北方被敵人追殺,在國外為他出謀劃策的時候,在王座上的地位並不比他高。

救援行動結束,高宗被暹羅皇帝陛下護衛著返回臨安,當然要到六合殿探望故人。與武松的對話,讓他有一種梁山上的重逢之感,唯一的區別就是,宋江帶著手下的人去了國外,與李俊一起遠征,實現了梁山所有人的夢想,一個嶄新的《水滸》世界。

招安後他官至國相,看望了六和寺的武松,還祭拜了魯智深

在武松的陪同下,一行人來到了魯智深的靈柩前,在林沖的墳前敬了一杯,告別了武松之後,前往了湧金門的張順廟。《水滸後傳》終於在五百多年後,將自己的靈魂轉移到了另一個世界,讓水滸中的所有人,都能夠在自己的生命中,為自己的戰友而戰。

《水滸後傳》和《水滸傳》中的柴進並沒有太多的筆墨,在那些殺戮的英雄小說中,像柴大將軍這樣的武功並不算出色的人物,是不太擅長戰鬥的,而且他身上的那種高貴的氣息,也不是用來戰鬥的,不過,梁山之戰和封君之戰的不同之處,就是國家必須要有一個能治理天下的人。

招安後他官至國相,看望了六和寺的武松,還祭拜了魯智深

因此,柴進在梁山時期,也就是個擺設,後來柴進終於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可以盡情的施展自己的能力,高宗敕旨:“柴進太傅,吏部侍郎,兼泰國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