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分封|週而復始、頑強生長的西周諸侯國滕國

天下分封|週而復始、頑強生長的西周諸侯國滕國

中國西周時期的

滕國

,是個非常小的國家。初封時期,其疆域東拼西湊也就只有方圓五十里。

在“八百諸侯並立、戰國七雄爭霸”的戰國時期,滕國不但沒有被大國吞併,反而轉身一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善國”。

滕國為何才擁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

西周分封示意圖

天下分封|週而復始、頑強生長的西周諸侯國滕國

位於今山東南部的滕州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根據考古發現,這裡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滕始於黃帝,因境內泉水“騰湧”而得名。

《史記》、《國語》和明、清、民國年間的滕縣誌記載:“黃帝有二十四子,賜土得姓者十四,其第十子封於滕”。

黃帝所封的滕國,疆域廣大,歷時十分長久,至商末才滅亡。

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後,周武王姬發給他的十四弟姬琇賜予了一塊方圓僅五十里土地。《左傳》中記載滕國疆域,“絕長補短方五十里”。

姬琇就在這一小片土地上,建立了滕國,成為了滕國的第一代國君。

在姬琇的努力下,滕國百姓也過上了安居樂業、自給自足的生活。古時的滕國境內,風景十分優美,曾有“兩池荷花,一城芙蓉”之稱。

據專家推測,滕侯方鼎就是這一時期鑄造的,精良的銅質,以及清晰的銘文代表了滕國青銅鑄造的最高水平,也充分說明了西周時期滕國手工業的發達和經濟的繁榮。

天下分封|週而復始、頑強生長的西周諸侯國滕國

西周滕侯方鼎,現藏滕州市博物館

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卻在歷史上存活了七百年之久。

那麼,滕國到底是依靠什麼,才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混亂局面中生存下來的呢?

事實上,進入春秋時期的滕國也並未逃過小國的命運。一向自給自足的滕國被各大諸侯國肆意搜刮,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地生存。

到公元前326年

滕文公

姬宏繼位時,滕國處境已經十分惡劣。危難受命的滕文公為使滕國富強起來,決定尋求大國的保護。

一天,滕文公聽說孟子正在離滕國不遠的地方講學,立即命使者前去禮聘孟子前來滕國講授治國之道。滕文公問孟子,滕國是個小國,夾在齊國和楚國之間,到底是歸附齊國好,還是楚國好。孟子告訴他,其實哪國都不用依附,只要將護城河挖深,城牆築牢,與百姓共同守衛國家,就是最好的辦法。滕文公聽從了孟子的建議,還切實體察百姓疾苦,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不久,滕國名聲大振,成為遠近聞名的善國,滕文公因此被稱為賢君,很多其他諸侯國的居民紛紛來滕國定居。

從此,滕國人丁興旺,民殷國富。

到了戰國中期,諸侯國間的兼併戰爭更為激烈,小諸侯國相繼被吞併,夾在齊、楚、宋、魯各大諸侯國之間的滕國,也未倖免遇難

,歷時七百餘年的滕國,終在公元前296滅國。

天下分封|週而復始、頑強生長的西周諸侯國滕國

滕文公執政期間,還效仿周文王,在滕國都城內設定了靈沼,並在沼澤上建築靈臺。因主持建造人為滕文公,因此也得名為

“文公臺”

兩千多年後,滕國舊址繁華褪盡,復歸沉寂,只留下文公古臺敘說當年的輝煌。1992年,滕州市政府對文公臺進行了重修,以追念滕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重現滕國故城的美好風光。

天下分封|週而復始、頑強生長的西周諸侯國滕國

滕姓

一脈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四子姬琇的封地滕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滕國滅亡後,其貴族後裔紛紛外逃,四處遷移,散居各方。為緬懷故土,不忘國恥,部分後裔遂以國為姓,改姓為滕,並奉滕文公為滕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