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十堰:鄖陽,十堰的後花園

鄖陽,是十堰的後花園!是漢江新城的依託!是恐龍的故鄉!是人類的老家!

地名十堰:鄖陽,十堰的後花園

鄖陽區,原名鄖縣,2014年9月9日,正式批覆撤銷鄖縣,設立十堰市鄖陽區,以原鄖縣的行政區域為鄖陽區的行政區域,鄖陽區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金沙路1號,鄖縣正式撤縣更名為鄖陽區。土地面積3863平方公里。

地名十堰:鄖陽,十堰的後花園

“鄖陽”兩字,時至今日,“陽”字,人們依據古人“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命地名的原則,而得到公認和遵循。可是,在“鄖”字上,目前還存在著9種不同說法,一說源於古代鄖字國;二說源於天上飛來的隕石,三說來源於司馬遷《史記》中一次用字假說。即:“鄖關源於‘詢關‘(旬陽),四說楚將伍子胥之字“員“命名此地以示記。“員”地由普通地域成為君主分封的縣邑,“員“右邊添了“β”(邑),由“員”而鄖;五說是衛國哀公十二年,衛侯在鄖地與吳侯相會宋皇璦於鄖;六說是《左傳·哀公十一年》太叔疾死殯於鄖,七說鄖陽府鄖縣是古時麇國之地,在春秋時稱為錫穴,在南朝劉裕為國君的宋國稱為鄖,因為有鄖山而是名;八說是古云人的姓氏演化而生鄖;九說是溳水(流經湖北安陸市的大小兩水)的“溳”字演變來的鄖。這些來自報紙雜誌和工具書上的說法,各有其理。

地名十堰:鄖陽,十堰的後花園

史料記載,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鄖鄉縣“改稱“鄖縣”,隸屬襄陽府均州。自此,“鄖縣”名稱開始使用(1277―2014年)。2014年12月17日,經批准,鄖縣劃歸為十堰市直轄的鄖陽區(掛牌日)。千古鄖縣正式更名為十堰市鄖陽區。

地域內青曲鎮彌陀寺村的“鄖縣人”古遺址、梅鋪猿人遺址和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等歷史文化遺址享譽世界。

地名十堰:鄖陽,十堰的後花園

“鄖縣人”遺址又名學堂樑子遺址,2001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和1990年,鄖縣(現鄖陽區)青曲鎮彌陀寺村學堂樑子,先後出土兩具近乎完整的直立人頭骨和伴生的哺乳動物化石、石製品,距今約100萬年曆史,一度轟動了古人類學界。著名古人類學家、中科院院士賈蘭坡稱其為“國寶”,並依據古人類命名的規則,命名為“鄖縣人”。據瞭解,在“鄖縣人”第二具頭骨化石出土時,還發現了2000餘件動物化石、3000餘件石器。如此眾多的伴生遺存一同出土,增加了“鄖縣人”遺址的學術含金量。著名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李炎賢說:“我主持過北京人遺址、貴州觀音洞遺址的發掘,還沒有遇到過儲存這麼好的遺址。”他認為,從材料的全面性、豐富程度、可能解決的學術問題等方面衡量,“鄖縣人”遺址的重要性僅次於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地名十堰:鄖陽,十堰的後花園

從完整程度及年代來看,“鄖縣人”佔據多個全國第一。周口店的“北京人”有很多頭骨都是一部分,“鄖縣人”是整個都有,藍田人只有一個小頭蓋骨,元謀人只有4顆門齒,因此“鄖縣人”遺址發掘非常重要,在全世界影響非常大。

“梅鋪猿人”遺址位於鄖陽區梅鋪鎮西寺溝口處的鄖梅公路旁,西寺河與滔河的交匯處。距滔河岸約100米,名叫“龍骨洞“。1975年,經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兩次發掘考證,屬古猿人遺址,距今約在60萬年左右,洞內發現猿人牙齒化石4顆,有人工打擊痕跡清楚的石核。

鄖陽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坐落在南水北調中線源頭的漢江之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境內,毗鄰福銀高速及209國道,距離十堰市區23公里,武當山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總面積45平方公里,是我國重要古生物化石產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A級旅遊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地名十堰:鄖陽,十堰的後花園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產地分佈於員陽斷陷盆地邊緣。分佈面積約4平方公里。青龍山一帶的恐龍蛋化石群是世界上恐龍蛋化石最集中、種類數量最多、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化石群。原地遺蹟展示園的恐龍蛋化石以數量多、密度大、埋藏淺、分佈集中、儲存完好而名噪海內外,素有“恐龍之鄉”的美譽,其中“龍蛋共存”現象舉世罕見。

作者/來源:秦楚刊號

地名十堰:鄖陽,十堰的後花園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