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著名的一次改革,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開始於宋神宗熙寧二年,結束於元豐八年,時間跨度長達16年。變法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挽救危機中的北宋江山。對於這場變法,史學界的觀點並不統一。有人認為,變法具有積極意義,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朝廷的統治。也有人認為,變法是失敗的,甚至由於改革措施不到位,直接導致了北宋亡國。到底哪種觀點更有道理一些,還是先全面瞭解一下這場變法,再由您本人得出結論。

北宋最著名的一次改革,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初入官場的時候僅僅是一個縣令。在他的治下,衙門會把穀子貸給農民,農民收穫糧食之後再把穀子還給官方。透過一借一還,官府中存糧以舊換新,也讓農民的生活得到保障。王安石把治理縣城的經驗,總結整理成“青苗法”。在變法初期,王安石的主要舉措就是推廣“青苗法”。

北宋最著名的一次改革,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的想法很好,他覺得一個縣城可以成功,就能推廣到大宋的每一寸土地。但是,他忘了一點,如果連年都有災荒,借貸的穀子經過利滾利之後,是一個一輩子都無法還乾淨的數字。這種類似於高利貸的借貸方法,相當於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如果再有貪官汙吏從中謀取私利,那麼農民的活路將被全部堵死。當時河北有一個叫韓琦的官員上奏朝廷,借錢一千要還一千三。幾年之後,借貸穀子的利息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就是說,借錢一千,要還一千五。在推廣“青苗法”的初期,本著自願的原則,到了後來發展到強迫參加,官員就是為了其中的高利息。

北宋最著名的一次改革,王安石變法

宋神宗為了抵禦周邊小國的入侵,接受了王安石的建議,推行“保甲法”。也就是,擴充士兵數量,藉此提高戰鬥力。這個想法很好,但是王安石和宋神宗都忘記了一點,如果不提高士兵的地位和待遇,誰肯給他們賣命啊!在北宋時期,重文抑武的現象十分嚴重。朝廷常常招募不到士兵,只好讓犯人進入軍隊。在王安石的建議,把大批農民抽調入伍。一方面,這些農民要面對和原有士兵的磨合,另一方農民的根本待遇沒有任何提高。有些地方,抽調入伍的農民反而感覺生活水準下降了。這些入伍的農民既要練兵又要種地,他們的生活更加艱難了。士兵的數量增加了,戰鬥力沒有什麼增長,遇到實戰還是吃虧。

北宋最著名的一次改革,王安石變法

司馬光十分反對王安石進行變法,他覺得王安石想法挺好,具體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在變法過程中,農民的積極性沒有任何提高,反而觸動了權貴階層的利益。相當於王安石承受著上下兩個階級的反對。王安石只對數字感興趣,他看見國庫的稅收增加了,看著士兵的數量增多了,唯獨沒有看見農民正在承受著怎樣的痛苦。當時很多人都認為,王安石是個好人,是個清正廉潔的人,但是他沒有宰相的能力,不足以擔負起變法的重任。

北宋最著名的一次改革,王安石變法

康震講王安石

檢視

宋神宗駕崩後,變法也隨之結束。王安石被免去宰相,司馬光成為新的宰相。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成為昨日往事。

拓展閱讀

常見的成語,你未必瞭解,聊聊“風馬牛不相及”

清代文字訓詁學權威,硯北居士段玉裁

古人對君子的要求有多高,連說話方式都有講究

有人深情款款,有人風流多情,宋詞中描寫愛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