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卑微的安祿山為何能平步青雲,起兵造反差點顛覆強盛的唐帝國

因為安祿山的政治智商極高,他非常擅長籠絡人心,右相李林浦等人,都曾受到過他的厚待,因此才會不吝美言的向唐玄宗讚美安祿山。

縱觀安祿山的發家史,其實和他的過人能力分不開。

至於身為異族的安祿山為何會得以重用,還要從安祿山其人說起。

安祿山原名軋犖山(

軋犖zhá-luò

),是突厥人,後來因在突厥內不受尊重,便帶著母親逃離了突厥,來到了大唐,由於其年少聰慧,擅長六門語言,便做起了為西域等地的胡商聯絡生意的中間人,唐時稱為“

牙郎

”。

出身卑微的安祿山為何能平步青雲,起兵造反差點顛覆強盛的唐帝國

(圖:《長安十二時辰》中的“牙郎”——崔六郎)

而自從安祿山在幽州偷羊被人抓住,並見到了幽州節度使張守珪,他的人生從此發生了驚天之變。

據正史記載,安祿山十分擅於收買人心,可謂政治智商極高的人物。從他最早跟著幽州節度張守珪開始,就表現出絕非一般的政治手段,當然我不否認,最初的安祿山的確驍勇善戰,也正因此,屢立戰功的安祿山,最終成為了張守珪的義子,任勞任怨,幫助張守珪解決了很多軍中事務。

出身卑微的安祿山為何能平步青雲,起兵造反差點顛覆強盛的唐帝國

於是開元二十八年,即公元740年,安祿山被提拔為平盧兵馬使,除了其義父身為幽州節度使的背景關係以外,還有安祿山始終圓滑處世的手段,為了能在唐玄宗面前留下好印象,安祿山借職務之便,多次行賄朝中官員,而這些官員得了安祿山的好處,但凡提到平盧節度的事務,總少不了為安祿山美言幾句,逐漸的唐玄宗也對安祿山這麼一號人物有所耳聞。

這就奠定了安祿山飛黃騰達的第一步。

到了天寶元年,平盧節度使率領已經官升中丞的安祿山進京面聖,也是在這一次,為人機敏,巧燕對答的安祿山,得到了唐玄宗的寵信。

《舊唐書》:二十八年,為平盧兵馬使。性巧黠,人多譽之。授營州都督、平盧軍使。厚賂往來者,乞為好言,玄宗益信響之。天寶元年,以平盧為節度,以祿山攝中丞為使。入朝奏事,玄宗益寵之。

此後,憑藉在朝中大肆收買人心,又由於義父張守珪的升遷與變動,安祿山一步步從兵馬使做到了平盧節度使,然而這時的安祿山雖然已是成為手掌雄兵的節度使,可依然沒有手握三鎮兵馬,直到安祿山接替裴寬當上了范陽節度使,這個時期的安祿山,由於透過在朝中運作,結識了右相李林浦在內的一眾高官,而唐玄宗也已經年逾七十,又十分信任李林浦等人,因此安祿山透過向李林浦等人示好,使得朝中多位權臣屢次向唐玄宗誇讚安祿山的忠勇無二,而安祿山本人的多次面聖,包括認楊貴妃為養母,更使得唐玄宗對安祿山愈加信任。

出身卑微的安祿山為何能平步青雲,起兵造反差點顛覆強盛的唐帝國

於是到了天寶十載,即公元751年,安祿山向唐玄宗請求擔任河東節度使,憑藉多年來數位朝中重臣,尤其是李林浦等人的不斷美言,還有安祿山在唐玄宗心裡留下的忠義印象,唐玄宗幾乎沒有任何遲疑,便將河東節度使的重任交到了安祿山的手裡,與此同時還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安祿山的長子安慶宗,此舉更表現出唐玄宗對於安祿山的寵信與厚愛,想以兩家聯姻的方式,將大唐的利益與安祿山牢牢捆綁。

所以到此問題的答案就很明朗了,唐玄宗之所以重用安祿山,一方面是安祿山在平盧擔任兵馬使時的良好表現,另一方面則是安祿山不遺餘力收買唐玄宗身邊的近臣,不斷用進獻美言的方式,一步又一步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最終甚至認楊貴妃為養母,於是在唐玄宗的眼裡,生的白白胖胖的安祿山,就是一個憨厚可愛,極為聽話的“養子”,尤其是經歷了李林浦與太子李亨鬥爭多年,朝中幾乎無人可信,且唐玄宗本人也年過古稀的情況下,便對安祿山愈發信任,從而最終將三鎮的兵馬大權交到安祿山一人手中。

出身卑微的安祿山為何能平步青雲,起兵造反差點顛覆強盛的唐帝國

究其根本,這與唐玄宗執政後期的安於享樂和盲目信任有著莫大幹系,一方面屢次聽信朝中重臣如李林浦等人的讒言,另一方面安祿山多年來的運作與表現,也使唐玄宗的防備逐漸鬆懈,疏忽了安祿山窩藏的狼子野心。第三方面,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歷史上從來沒有否認過安祿山的個人能力,對下,他擅於統兵,治軍嚴明,將邊關重鎮治理的井井有條,對上,他極為精通為官之道,透過賄賂等方式收買人心,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無所不用其極的美化自身形象,於是在李林浦與楊國忠政治鬥爭激烈,致使朝政敗壞的大唐朝廷內部,安祿山逐漸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成長為深得百官信任,同時也深得唐玄宗寵信的封疆大吏,即使他的出身是突厥人,可是前文也說了,安祿山是逃出突厥,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突厥的叛逃人員,與叛國無異,也因此,一個能夠叛國的人,足以在唐玄宗面前樹立起他寧願叛國也要投靠盛世大唐的決心。

出身卑微的安祿山為何能平步青雲,起兵造反差點顛覆強盛的唐帝國

然而,正是一個叛逃過自己國家的人,最終也照樣背叛了大唐,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這才幡然醒悟,原來自己苦心愛養多年的安祿山,其實是一頭披著溫順羊皮的狼。

無論唐玄宗狼狽逃離長安時有多麼惱怒,也是大勢已去,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