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天津衛有一道名吃叫“紫蟹”,為何它絕跡了,只因一個原因

眾所周知,清朝時期的北京城美食眾多,其中還有不少是從宮裡流傳出來的,不僅在北京城裡受歡迎,甚至還傳到了周邊地區,比如老天津衛有一種紫蟹,就是慈禧太后的御膳之一。但可惜的是,紫蟹現在都絕跡了,背後的原因也讓人心痛,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吧。

清朝的天津衛有一道名吃叫“紫蟹”,為何它絕跡了,只因一個原因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天津是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之一,自明朝建立天津衛制度以來,它在這600多年都肩負著保衛北京城的重任。在清朝時期,天津衛也和北京城一樣,各種美食讓人流連忘返,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大美味”,即銀魚,鐵雀,韭黃和紫蟹。天津城外水系發達,在河流的出海口附近有一種全身透明的小魚,故此人們稱之為“銀魚”,它長度只有4-5釐米,是製作羹湯的美味食材;還有鐵雀就是鐵爪鵐,長得很像麻雀,它雖然體型不大,但肉質鮮美,醃製後烤製出來香飄十里;還有韭黃,雖然現在韭黃很常見了,但是在當時卻是難得的一道蔬菜。

清朝的天津衛有一道名吃叫“紫蟹”,為何它絕跡了,只因一個原因

以上三種都是老天津的美食,但是真正能代表天津味道的還是紫蟹,即一種紫色的螃蟹。在天津衛郊外有一片水域,當地人都習慣性的稱之為七里海,但實際是一片洩洪湖,生長著一望無際的蘆葦和各種豐富的水草。或許是七里海的自然環境優越,這裡竟生長著一種銅錢大小的紫螃蟹,雖然食之無肉,但是用紫蟹熬湯能讓人垂涎三尺,尤其還得到宮中老太后的喜愛。

清朝的天津衛有一道名吃叫“紫蟹”,為何它絕跡了,只因一個原因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太后每年到冬天都點名要喝紫蟹湯,而這也讓原本默默無名的紫蟹登上了大雅之堂,也逐漸讓天津紫蟹成為了蟹中極品。每到三九天,七里海都被冰雪凍住,此時也是紫蟹味道最好的時候,因此很多當地漁民都不畏嚴寒,鑿冰抓蟹,有的人還光著腳在淺灘的淤泥中找紫蟹,通常一天忙活下來也只能抓到幾隻,然後由官差快馬加鞭送到京城。當然,冒著嚴寒抓蟹的漁民也能獲得豐厚的報酬,往往比他們一年的收入還多。

清朝的天津衛有一道名吃叫“紫蟹”,為何它絕跡了,只因一個原因

除了老太后愛吃紫蟹,很多王公大臣也想嚐嚐鮮,於是他們也經常派人到七里海附近找人抓紫蟹,而同樣他們也會支付銀兩作為報酬。總而言之,最後紫蟹成為了天價菜餚,一般的人別說吃了,就是看都沒機會看一眼,即便是死蟹也都能在市場上賣上好價錢。紫蟹的產量不高,但市場的需求還很大,於是就有人專門養殖紫蟹,比如七里海的漁民嘗試過在醬罈子裡養紫蟹,在一開始還獲得的成功,但後來人們還是發現養殖的紫蟹和野生的相比味道天差地別,因此養殖的紫蟹就成了不值錢的便宜貨,但不過也滿足了普通老百姓對紫蟹的渴望。

清朝的天津衛有一道名吃叫“紫蟹”,為何它絕跡了,只因一個原因

清朝覆滅之後,在民國時期紫蟹也還依然風靡一時,成為地地道道的天津味道,最關鍵的是價格也親民,不說是和白菜同價了,但也不會賣出天價,因此也逐漸走上了廣大普通百姓的餐桌,所以七里海的紫蟹就如同現在陽澄湖大閘蟹。然而,到了現代社會之後,人們卻發現紫蟹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最關鍵的是紫蟹的味道也大不如以前鮮美。經過水產專家們的研究和調查,最終確定是氣候環境變化的影響,另外還有七里海的水質和水生植物也變化了。

清朝的天津衛有一道名吃叫“紫蟹”,為何它絕跡了,只因一個原因

在清朝時期,七里海一到冬天就冰凍三尺,但隨著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現在的七里海已經很少結冰,除非是偶爾幾年的氣溫極低。此外,七里海的水質已經不如從前,因為現代的工業化生產工廠排汙超標,再加上附近村民的生活垃圾汙染,導致七里海中的植物和浮游生物死亡,而這也直接影響到了紫蟹的繁殖。總而言之,導致紫蟹減少和滅絕的罪魁禍首,還是各種環境汙染。最近幾年,當地村民和有關部門也都開始注意,透過各種技術手段恢復七里海的水質,同時也大力號召村民們愛護環境,保護七里海,希望不久的將來紫蟹還能回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津的味道也在不斷的變化,過去的“四大美味”也都成為了記憶中的天津味道。如今,如果再提到天津的美味,那莫過於麻花和煎餅果子……

參考資料:

《天津衛美食》作者:由國慶,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