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霸:沛縣縣令為何叫劉邦回來一起造反,但是又臨時反悔呢?

正在芒碭山落草的劉邦,每天除了考慮自己的出路,就是考慮自己的生計問題

雖然史書沒有記載,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幾十號兄弟除了打獵吃野味,那就只剩下下山“化緣”了

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很多下山的兄弟們不僅帶回了糧食,還陸續帶來了更多要入夥的人。

這讓劉邦一度懷疑,難道“山賊”這份職業真的這麼有前途嗎?

而陸續上山的人也告訴了劉邦許多令他振奮的訊息;比如始皇帝駕崩胡亥即位、全國各地起義軍四起狼煙遍地,這些訊息無疑給劉邦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既然天下即將大亂,自己並不孤單,那麼何不趁亂起事?只是該從何處著手,一時毫無頭緒

直到有一天,好兄弟樊噲上山帶來了一個令他震驚的好訊息,那就是沛縣縣令決定拉他回來入夥一起舉事

楚漢爭霸:沛縣縣令為何叫劉邦回來一起造反,但是又臨時反悔呢?

那為什麼縣令會主動找劉邦呢?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縣令手上沒有兵權,在當地他又沒有根基,如果除開朝廷給的紅標頭檔案,他在沛縣這個地盤跟劉邦這個地頭蛇對比沒有任何優勢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秦朝的制度使然。首先是對軍隊的控制非常嚴格,縣令要調動軍隊必須層層上報,而且能給你調動的人基本都在百人以內;

其次地方最高行政長官都是採用空降制,好處自然是大大預防了官紳勾結、防止尾大不掉欺上瞞下;當然遇到動亂只能是趕緊上報朝廷、召集現有人手緊閉城門等待救援

另外當時情勢緊急,周邊的許多郡縣都有陸續傳出百姓揭竿而起呼應陳勝吳廣的舉動,而當地縣官因此被殺害更是讓沛縣縣令寢食難安;

加之蕭何曹參等竭力主張召集劉邦和他的手下回沛縣一起舉事。

理由是劉邦不僅是當地混混頭目,深耕當地多年;而且當地百姓也對他私放徭役一事心存感激;再則他雖落草為寇,但手底下有幾百人之眾;如此非劉邦不能穩定本地局勢

於是就有了樊噲上山告知劉邦,《高祖本紀》:乃令樊噲召劉季。劉季之眾已數十百人矣

楚漢爭霸:沛縣縣令為何叫劉邦回來一起造反,但是又臨時反悔呢?

得知訊息的劉邦哪裡會猶豫,立即啟程奔赴老家沛縣。因為不管是縣令的圈套還是誠心邀請,對於劉邦目前“山賊”的身份來說都是千載難逢的良機,畢竟已經沒有下降空間了嘛

眾人一晝夜趕路終於來到沛縣,但是城門緊閉,差人叫門也沒有迴應;此時的劉邦心中涼了大半,看來多半是圈套了。等到了入夜,曹參和蕭何翻牆逃跑投奔劉邦才得知縣令是臨時變卦

那為什麼縣令會臨時反悔呢?其實這就是一個選“造反起義”還是“守舊保秦”的選擇題

在沒有上帝視角的縣令眼中,這個選擇題其實不難,換誰做當時的沛縣縣令都得這麼做

首先,如果不是情況太緊急的話,縣令是肯定不考慮引狼入室的;而提出建議的蕭何等人跟劉邦素來交情不錯,身為外地人,自己的生死他們有考慮過嗎;

其次,如果跟劉邦綁在一條賊船上,那自己的身份算什麼呢?起義軍首領嗎?殺頭大罪自己也擔不起,也沒這個能力;哪怕屈膝臣下,身為外地人且跟劉邦素無來往的縣令也不敢保證他會如何安排自己

再則,一群烏合之眾怎麼能敵得過強大的秦軍呢,估計縣令也是看到劉邦帶來的人手最多也才百十來個人,這說實話能頂什麼用?自己只要固守城門穩定百姓熬過這段時間,等秦軍平息戰亂收拾殘局才是對自己最為有利

楚漢爭霸:沛縣縣令為何叫劉邦回來一起造反,但是又臨時反悔呢?

不得不說,縣令反悔拒絕劉邦入城從機率學上來說確實是最優解,因為自古造反這種事也並不是沒有,但基本都是失敗告終,很少能夠成功;當然了判斷正確與否已經不重要了,關鍵的是他被自己“外地人”這個身份卡的死死的,因為這個身份導致大家互相都不信任從而沒有任何迴旋餘地

或許縣令可能是個好的父母官,但沒有當機立斷處理這種事情的經驗,更談不上殺伐果斷的勇氣和決心

導致蕭何以及曹參順利翻牆逃跑,而他的族人又沒能及時控制,最後的結果就是劉邦裡應外合,順利的拿下沛縣並取走他的項上人頭

回到沛縣的劉邦在眾人的推舉下擔任了起義軍的首領,號為沛公,從此真正的走上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