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絕句◆日暮獨倚欄

文‖飄雪依依

七言絕句◆日暮獨倚欄

『七言絕句◆日暮獨倚欄』

押寒韻

日暮江樓獨倚闌,斜陽歸鳥寸心酸。

十年漂泊他鄉客,夢裡思鱸夢亦難。

七言絕句◆日暮獨倚欄

日暮,傍晚;天色晚。如,唐 杜牧 《金谷園》詩:“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倚闌,憑靠在欄杆上。如,宋 周邦彥 《一落索》詞:“欲知日日倚欄愁,但問取、亭前柳。”

寸心,指心。舊時認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間,故名。如,唐 杜甫 《偶題》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七言絕句◆日暮獨倚欄

漂泊,比喻行蹤不定,居無定所或職業、生活不固定,東奔西走。如,宋 蘇軾 《與子由同遊寒溪西山》詩:“我今漂泊等鴻雁, 江南江北無常棲。”

他鄉,異鄉,家鄉以外的地方。如,唐 杜甫 《江亭王閬州筵餞蕭遂州》詩:“離亭非舊國,春色是他鄉。”

思鱸,同“思鱸蓴”,“ 思蓴鱸 ”。比喻思鄉之情、歸隱之志。典故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鑑》:“張季鷹(張翰),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七言絕句◆日暮獨倚欄

關於“思鱸”這個典故帶詩友們來賞析一下,兩位唐代大詩人經典佳作;

《長安晚秋》

唐 趙嘏

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七言絕句◆日暮獨倚欄

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而望,眼前淒冷清涼的雲霧緩緩飄遊,全城的亭臺樓閣都在腳下浮動,景象朦朧而壯闊。

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餘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尋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杆吹奏橫笛。

竹籬旁邊紫豔的菊花,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態十分閒雅靜穆;水塘裡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滿面愁容。

詩人說: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

七言絕句◆日暮獨倚欄

這首七言律詩是趙嘏於唐文宗大和六年(832)舉進士不第,寓居長安。獨在異鄉,見深秋淒涼景象,頓生懷鄉思歸之情而創作。

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了天色隨時間推移由暗而明的變化。頷頸“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是趙嘏的名句。

詩人杜牧對此讚歎不已,因稱趙嘏為“趙倚樓”。杜牧如此激賞,恐怕就是由於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七言絕句◆日暮獨倚欄

頸聯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於物,擬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厚的主觀色彩。這與李清照《聲聲慢》中“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借菊之憔悴寫人的愁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尾聯”“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下句用春秋鍾儀事,“戴南冠學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

南歸雁、東籬菊和思鄉歸隱的之情,形影相隨,詩人將這些形象融入詩中,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悽清氣氛的渲染,高樓笛韻的烘托,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

七言絕句◆日暮獨倚欄

《秋下荊門》

唐。李白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

荊門山秋來霜降,樹葉零落眼前空;秋風也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此次離家遠行不是為了口舌之貪,而是為了遊覽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這個地方。

七言絕句◆日暮獨倚欄

此詩寫於李白第一次出蜀遠遊時。詩中借景抒情,抒發了作者秋日出遊的愉悅心情,也表達了作者意欲飽覽祖國山河而不惜遠走他鄉的豪情與心志。

全詩寫景、敘事、議論各具形象,筆勢變幻靈活而又自然渾成,風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飄逸,妙用典故而不著痕跡,達到了推陳出新、活潑自然的境界。

圖片網路下載,感謝原創作者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飄雪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