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情人節根本就不是七夕,而是元宵節!

大眼

摘要:西方有個情人節,就有好事者也要給中國找個情人節,很多人以為七夕就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但是,顯然錯了,如果說中國古代也有情人節的話,那一定是元宵節。

中國古代的情人節根本就不是七夕,而是元宵節!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節。

就有好事者也要給中國找個情人節,不知怎麼搞的,很多人以為七夕就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但是,這個說法顯然錯了,如果說中國古代也有情人節的話,那肯定不是七夕,一定是元宵節!

七夕,農曆七月七日,又叫七巧節、乞巧節、女兒節等,最主要的習俗是“乞巧”。七月七是七姐的誕辰,民間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所以古代,在這一天,少女都要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女紅手藝。至於求婚姻美滿,則是小女生在乞巧的節目上很順理成章衍生出來的。

之所以會把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自然是因為民間傳說,這天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但是,牛郎織女一年才見一次面,這樣的相思之苦,哪對情侶願意?再說了,中國古代詩文中,從來就沒有把七夕作為情侶傾訴愛慕的日子。

看過紅樓夢嗎,王熙鳳的女兒就是七夕出生,劉姥姥給她起的名字是——巧姐,就應著“七巧”,而部是叫愛姐情姐。

中國古代的情人節根本就不是七夕,而是元宵節!

再來看元宵,農曆正月十五。

元宵節來歷有好幾種說法,第一種是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所以上元節要燃燈。

第二種說法是漢文帝為紀念平定諸呂之亂而設。將平定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的節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

第三種說法,漢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漢明帝為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禮佛”。從此就有了元宵放燈的習俗。

要知道,在中國古代,平時晚上是全年實行宵禁的,一般百姓是不能出門上街的。唐朝長安城是裡坊,入夜後每個坊都要閉門落鎖,百姓最多隻能在所居住的坊裡——也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小區裡走動,是不能到大街上的。

但是,元宵節要點燈,肯定是要在晚上到大街上看燈。那麼宵禁就自然要放開了。唐代是在上元前後各一日,加上元宵,一共三天開放宵禁,讓民眾觀燈遊樂。到了宋代,元宵燈會無論規模還是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多,所以,開放宵禁在十六之後再加了兩天,一前後一共五天。明代在宋代的基礎上進一步延長,從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就這樣,元宵就成了普通百姓一年中最盛大的狂歡。

中國古代的情人節根本就不是七夕,而是元宵節!

本來青年男女晚上都沒法上街,所以約會也就無從談起了。只有元宵,連著幾天的年度大假大狂歡,自然成了男女情人約會的最佳時候。

所以,如果要說中國古代有情人節,那就一定是元宵節。

不信,再看看古人的詩詞,就一目瞭然了。

寫元宵的詩詞不計其數,這裡限於篇幅,就只選取三首最著名的:

第一首,《正月十五夜》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請注意,“金吾不禁夜”,就是說開放宵禁。

中國古代的情人節根本就不是七夕,而是元宵節!

第二首,《生查子·元夕》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請注意,“人約黃昏後”說的就是男女青年的約會。

中國古代的情人節根本就不是七夕,而是元宵節!

第三首,《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太有名了,就不多說了。

所以,元宵才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元宵快樂!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