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最近在讀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一下子就著了迷。我發現他言辭犀利,卻鞭辟入裡,寥寥數語就讓人心服口服。

例如,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

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在人們的潛意識當中,善與惡是對立的,就像黑與白一樣。好人,好得純粹;壞人,壞得徹底。叔本華卻認為,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好人也會有作惡的慾望。

叔本華: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在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真實事例,比如李紳。

青年時期的李紳憐憫勞苦大眾,寫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樣的詩句。後來,他飛黃騰達,官至宰相,卻把初心忘了個一乾二淨,漸漸變成了一個大貪官。

他驕奢淫逸,魚肉百姓。相傳,他吃一頓飯要花費幾百貫甚至上千貫。他沒做官的時候,有一個叔叔幫過他。可他做了官之後,卻恩將仇報,命令人家叫他爺爺。

一前一後,一善一惡,我們很難把兩個李紳聯絡起來,但這二者又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一個人有錢、有權、得勢之後,還能保持善良,保持本真,不做越軌之事,是很難得的。

關於人性,叔本華還說過這樣的話:

我們很少想到我們有什麼,可是總想到我們缺什麼。

對已經擁有的東西,我們是漠視的。只有等到失去時,才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就像身患重病後,才明白健康第一位;靜默在家時,才懂得自由的好處。

對未曾擁有的東西,我們抱有很強的征服欲和佔有慾。我們行色匆匆,總想在名利山上攀登到一個更高的位置,卻因此忽視了沿途的風景。

其實,最寶貴的從來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你手裡擁有的東西。別總抱怨生活百無聊賴,或許你正身處幸福之中,只是不自知罷了。

叔本華: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那麼,叔本華到底是誰?

他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25歲完成博士論文,拿下耶拿大學哲學博士學位;30歲就建立了自己的哲學體系。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孤獨中度過。

他雖出身富貴,但父親早逝,長年和母親不合,一度斷絕來往數十年。在感情方面,他談過幾次戀愛,卻沒有一次成功,終身未婚。除此之外,他還歷經戰亂,飽受疾病的折磨。

1819年,叔本華完成了《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初稿。之後,開開心心出門旅行。但這部作品發行了500本,只售出100多本,餘下的被當作廢品變賣。

面對如此慘狀,叔本華並沒有灰心。他高傲地說

:“如果不是我配不上這個時代,那就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

32歲的叔本華曾在柏林大學公然挑戰黑格爾。那時,黑格爾已經年過半百,被視為哲學界的權威人物。

叔本華想借此機會擊垮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他故意讓校方把他們的課安排在同一個時段。這樣一來,學生只能二選一。

叔本華非常自信,但對戰結果相當慘烈。

黑格爾的講座,座無虛席;叔本華的學生從來沒有超過三個,甚至講到最後時,只剩空蕩蕩的教室陪著他。沒多久,叔本華就離開了柏林大學。

叔本華: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但外界的嘲諷和嫌棄,從未動搖過他對真理的追尋。他在孤獨中思考,在質疑聲中寫作。20多年後又發表了《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依舊沒有激起水花。這種狀況,直到他60多歲才得到改善。

1851年,叔本華髮表了《附錄和補遺》,這是對前兩部作品的補充說明。這一次,叔本華摒棄了天才視角,他從勞苦大眾的角度闡述自己的哲學思想,一下子就受到了廣泛關注。

1859年,他又發表了《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轟動了整個哲學界。叔本華終於迎來了他的時代。遺憾的是,第二年他就病逝了。

他在遺言中寫道:

希望愛好我哲學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獨立自主地理解我的哲學。

無可置疑,他做到了。去世五年後,他的思想就傳遍了整個歐洲。古今中外的許多名家,都深受他的影響,比如尼采、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魯迅、王國維。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直言:

叔本華是人類中最偉大的天才人物。

叔本華的文字有何魅力呢?我從《人生的智慧》中摘錄幾句,如下:

他說:“生命就是一團慾望,慾望得到了滿足就會無聊,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左右搖擺。”

他說:“人的眼界永遠不會超越自身的高度。你在自己身上看不到的部分,在他人身上也看不到;你自身的智力水平嚴格決定了你對他人的理解程度。”

叔本華的文字讀起來有點喪,但經得起反覆推敲。他孤獨憂鬱,有點小脾氣,還愛毒舌,卻總能用三言兩語揭開繁雜真相。

如果你常常感覺焦慮、迷茫,不知道怎樣過好眼下的生活,讀一讀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通俗易懂,內容涉及人生、人性、孤獨、幸福、人際關係多個層面。願你活得清醒,寧可孤獨,卻不庸俗。點選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