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官職聲望皆高於劉邦,為何要奉他為主?真相讓人不齒

在成語典故中,有一個詞叫做“蕭規曹隨”。意思是說,漢代初年,曹參當丞相的時候,完全沿襲了蕭何為相時期的舉措,並沒有什麼改動。延伸出來的含義就是按照前任的規章辦事。曹參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蕭何確實在內政管理方面遠勝於他,他沒必要做什麼更改;二是蕭何自來就是他的上司,他特別信任並敬佩蕭何。

蕭何官職聲望皆高於劉邦,為何要奉他為主?真相讓人不齒

其實蕭何不僅曾是曹參的上司,也曾是漢高祖劉邦的上司。熟知秦漢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蕭何曾在沛縣做過主管人事的功曹,而當時曹參為獄吏,劉邦為亭長。也就是說劉邦和曹參都是要受蕭何管轄的。而且蕭何無論是在學識、見識方面,還是在威望方面,都是當時沛縣任何人無法比的。

蕭何官職聲望皆高於劉邦,為何要奉他為主?真相讓人不齒

反過來再看劉邦呢?整日和屠夫、車伕、鼓手等人為伍,不僅老大不小了連個媳婦都沒有討到,而且還沒有任何一技之長。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幾乎一無是處的人,卻讓蕭何十分佩服,更甘願聽他驅使,奉他為主。更在全縣推舉沛公的時候,主動放棄了競爭的機會,非要擁立劉邦為君。儘管劉邦再三推讓,並覺得還是他蕭何比較合適,但他還是堅持己見,並故意做了手腳,使劉邦答應了稱頭。

蕭何官職聲望皆高於劉邦,為何要奉他為主?真相讓人不齒

試問天下有誰放著一把手不做,非要做個二把手呢?更何況沛縣的那幫有頭有臉的人物,早就有意讓他蕭何稱頭了,他為何非要忤逆民意,推舉劉邦呢?難道他就真的看人那麼準,覺得劉邦肯定比他強麼?要知道,那個時候劉邦已經快五十了,仍一事無成,而他蕭何早就是縣裡的二把手了。且不論劉邦是不是真的有本事,就從年齡來看,他就不怕劉邦沒等成事就死了麼?那時候的平均壽命可只有三十來歲啊!

蕭何官職聲望皆高於劉邦,為何要奉他為主?真相讓人不齒

說蕭何識人厲害,這個有點可信。畢竟後來,他為劉邦選拔了韓信等一干能人;但說他能預知天下大勢,推算人生命運,那就有點玄乎了。他之所以推選劉邦,並非是對劉邦十分的自信,而只是找了個能在亂世之中承擔責任、凝聚人心的標誌罷了。說白了,劉邦就是他豎起的一個旗子,把握旗杆的人是他蕭何,但敵軍殺過來的時候,先砍斷的肯定是旗子。

蕭何官職聲望皆高於劉邦,為何要奉他為主?真相讓人不齒

誰都知道秦國的嚴刑峻法,不通人情。做過多年功曹的蕭何自然體會更深。他雖然說不準造反能不能成功,但卻明確的知道失敗了是什麼後果。所以,他推舉劉邦為主,並非完全是信服劉邦,而是害怕承擔失敗的後果罷了。畢竟劉邦本就一無所有,而且也沒幾年可活了,沒準就能拼出個子醜寅卯來呢!如此,他既可以在失敗時候減輕責任,也可以在成功之後跟著沾光,何樂而不為呢

蕭何官職聲望皆高於劉邦,為何要奉他為主?真相讓人不齒

事實證明,蕭何這個寶不僅押對了,而且還爆了個大滿貫。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當時的舉動就是在把劉邦往“火坑”裡推,還真讓人覺得有點不齒。

【特別宣告:本文系原創首發作品,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喜歡歷史人文故事的朋友歡迎點選上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