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 第50章|虞師晉師滅夏陽(解析與典故)

古文觀止 第50章|虞師晉師滅夏陽(解析與典故)

《虞師晉師滅夏陽》

虞國地處晉、虢之間,若繞道則受阻於中條山。獻公聽從荀息之計,以重禮賄虞君,借道伐虢。虞、虢都是小國,虞賢臣宮之奇看出晉國居心不良,有各個擊破、一箭雙鵰的用意,勸諫虞君不要上當。虞君不但不聽,而且自告奮勇願出兵開路打頭陣,幫助晉國攻下了虢邑夏陽。這以後的事,《穀梁傳》所述與《左傳》有點不同。《穀梁傳》以為晉國當年就滅了虢國,五年以後又滅虞。《左傳》則以為晉拿下下陽(即夏陽)以後僅作為據點,未即滅虢。三年以後,晉師再次假道虞國,揮軍南下,滅了虢國,還師途中把虞國也滅了。虞君終於做了俘虜。

古文觀止第三卷第16篇《虞師晉師滅夏陽》穀梁傳·僖公二年

這是講晉國假道伐虢的故事,晉國曾兩次借路攻打虢國,《宮之奇諫假道》就是《左傳》記錄的,魯僖公五年晉國第二次借路發生的事情,晉獻公在覆滅虢國後順手把虞國也滅了。這一篇則是僖公二年,晉國第一次向虞國借道。

《虞師晉師滅夏陽

這一次晉國只攻取了虢國的都城夏陽,不是滅亡國家而說滅,是為了表明夏陽很重要。夏陽的夏應該是上下的下,因為下陽被攻破後虢國遷都到了上陽,晉國第二次假道伐虢就是破上陽滅虢國的。

古文觀止 第50章|虞師晉師滅夏陽(解析與典故)

▲ 下陽的位置

虞國沒有出兵,但春秋卻提到了虞國軍隊,這是為什麼呢?

非國而曰滅,重(zhòng)夏陽也。

因為他在晉國出兵前就把下陽城推到了破亡的境地,其造成後果不亞於出兵,所以不可以不提“虞師”。

虞無師,其曰師,何也?

為什麼他比晉國更早推動了夏陽被破呢?因為虞國是滅夏陽的主要責任人。

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

塞,邊塞。下陽城是虞和虢的邊境城市。

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

舉,這裡是攻克、攻取的意思。夏陽城破滅了,那麼虞國和虢國就可以攻下來了。這句話說的不太符合常識,破虞國真和攻克夏陽沒有直接,孔子看重夏陽城大概是因為攻破夏陽代表著禮制進一步被破壞。

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

為什麼說虞國是滅夏陽的主要責任人呢?

滅夏陽而虞、虢舉矣。

晉獻公要討伐虢國,畢竟晉國要擴張,而虢國又和晉國有仇。荀息就是後來荀林父和荀首的爺爺,荀息說:君上為什麼不拿出屈地的良馬和垂棘的美玉作為賄賂,來向虞國借道呢?屈和垂棘是晉國地名,都在現在的山西。

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

晉獻公有點捨不得,說:這都是晉國的寶物,如果虞國收了我們的賄賂但不借道給我們,那可怎麼辦呢?

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shèng)、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

荀息說:小國有侍奉大國的規矩,您且放寬心,他如果不借道給我們,一定不敢接受我們的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