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方寸—吳昌碩: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這一局,我勝!

很多有趣的印章,其中的故事會在邊款的記述中體現出來,而有趣的印文則是一方印成功的一半。“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即是印證。

“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見圖一)這方印中的故事,恐怕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因為關係到兩位大咖的較量。欲瞭解此印,需要先了解印文中的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彭澤令”,一個是“五十日”。

尋味方寸—吳昌碩: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這一局,我勝!

圖一 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

彭澤令,是指古時候彭澤縣的縣令。有很多名人曾做過彭澤令,比如唐代名相狄仁傑,而在眾多的彭澤令中,晉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解印歸隱,鬧出的動靜太大,所以,彭澤令又常常特指陶淵明。

這樣看來,印文就清晰明瞭,這方印章作者想表達的就是:他也曾經為官,他也曾經棄官,更重要的是,他不僅同陶淵明一樣棄官,而且還比他早了整整五十天。

《歸去來辭》中,陶淵明說自己做彭澤令八十餘天。如印作者所說,他先“彭澤令”辭官五十日,也就是說這方印的作者曾經為官月餘,正因為這個緣由,所以,他除了刻有“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外,還三刻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一月安東令”。圖二這方“一月安東令”是其中最大、也是最為雄渾的一方,並於邊款中附有長詩以明志。

尋味方寸—吳昌碩: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這一局,我勝!

圖二 一月安東令

這位“一月安東令”,就是晚清書畫家、篆刻家吳昌碩。他在五十二歲時經人保舉做了江蘇安東縣令,可是,晚清的官場詭譎腐敗,這對一身傲骨清風、不會曲意逢迎的吳昌碩來說,難以適應,在任一月便辭職不幹了,因此也促成了篆刻史上這幾方經典之作的誕生。也許,他認為在這件事情上,他是高陶淵明一籌的,並引以為傲。

古人多喜以印喻志,相信大多追求理想的文人雅士都會對陶淵明滿是豔羨的。他的才情、他的氣節、他的淡如菊,有多少人會以能及其萬一而沾沾自喜,大藝術家吳昌碩同樣如此。在這方“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中,既有一種對先賢由衷的敬意,也有閉門偷樂的沾沾自喜:終於,我也有超越你之處了。

尋味方寸—吳昌碩: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這一局,我勝!

“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印文九字,印面2。5釐米見方。這樣尺寸的印面來刻九字印,並不十分寬綽,而且刻於名貴的田黃印石上也會束縛篆刻家的手腳。吳昌碩將九字做了三列排布,完全依印文的結構而分,併為難以統一的印文加上了縱向的界格。界格的使用對吳大師來說,可謂得心應手,這樣的刻意裝飾在他的印面上常常可見。

此印印面精彩,邊款也毫不遜色,是鮮明的吳昌碩風格。“官田種秫不足求,歸來三徑松菊秋,吾早有語謝督郵。乙酉初秋,老缶”,同樣的辭官,同樣“歸去來”地一身輕鬆。除此之外,此印還有一個“聾缶”二字頂款。因田黃印章名貴,想來應是不喜舊作而磨刻,但舊款卻留了下來。吳昌碩刻有很多田黃印章,大多落款寥寥,常見“老缶”二字,有的甚至只留一字“缶”,亦是對美石愛惜之情的表現。這方印雖亦單面落款,但為四行款識,在吳氏田黃印章的落款中也算是多字的長款了。

人的一生,彈指一揮間。以“五十日”卻能夠贏得如此重要一局,可謂穩賺。相信吳昌碩刻這方印時,對於它日後會在印史上有怎樣的地位,應是不曾想過的。唯真性情與真功夫,才會讓冰冷的石頭開出最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