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476

年西哥特人奧多亞克 廢黜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洛

奧古斯都 後

佔據了義大利

雖然其宣誓效忠東羅馬帝國

但是東羅馬帝國皇帝芝諾 仍將其視為帝國的威脅。為了達到

既能禍水西引

最終消除東羅馬帝國的哥特人禍害

又可借刀殺人

平息義大利的哥特民族騷亂

的目的

澤諾說服東哥特人首領狄奧多里克 率領東哥特人進攻西哥特人。狄奧多里克於

493

年擊敗奧多亞克

成為了義大利的掌權人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之後的繼承者雖然有心收復

狄奧多里克統治的東哥特王國

但卻

由於

國內

長期的宮廷鬥爭

嚴重影響了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實力和對外戰爭

拜占庭帝國逐漸喪失了在義大利的統治權。但是

義大利本來就是羅馬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又是正統天主教徒的核心地區

所以義大利人並不滿足蠻族哥特人的統治

渴望重建昔日的輝煌。

這或許也為後來的查士丁尼一心想要收復義大利打下了一定的民眾基礎。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而在北非地區

羅馬帝國以及後來的拜占庭帝國也在一段時期內喪失了統治權。

435

年汪達爾人攻陷迦太基

並於

439

年建立了汪達爾王國

切斷了西羅馬帝國在北非的重要財政來源地

並迫使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提尼安 在

442

年承認汪達爾人對北非的統治。

455

年汪達爾人趁西羅馬帝國陷入內亂之際

洗劫了羅馬城。面對汪達爾人的咄咄逼人之勢

在拜占庭帝國皇帝利奧一世 的發起下

東、西羅馬帝國軍隊

組建了一支十萬人的大軍

以巴西利庫斯 為統帥

征討汪達爾人。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但是由於巴西利庫斯的

優柔寡斷

猶豫不決

貽誤了戰機。蓋塞裡克 以

火攻

戰術擊潰了拜占庭軍隊。拜占庭皇帝想要收復北非的願望落空了。而在利奧一世死後

拜占庭帝國因為皇位的問題不斷髮生內亂

對於汪達爾王國的進攻也就暫時擱淺了。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先是利奧一世死後

出生在伊蘇利亞地區 且為利奧一世立下赫赫戰功的芝諾試圖成為帝國的皇帝

但是由於其是

外族

的原因

未能如願。隨後拜占庭帝國最後選擇了他的幼子年僅七歲的利奧二世為皇帝。但實際上芝諾成為了攝政王。在利奧二世突然夭折後

芝諾成為了帝國的皇帝。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474

拜占庭皇帝芝諾與汪達爾王國簽訂和平協議

事實上承認了汪達爾人對北非的佔領。然而時間不久

巴西利庫斯發動軍事政變

芝諾逃亡伊蘇利亞。儘管在

476

年芝諾再次成為帝國的皇帝

但是此時的拜占庭帝國已無力去進攻汪達爾王國

拜占庭帝國也就失去了北非地區的統治權。

476

年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后

拜占庭帝國成為了羅馬帝國實際的繼任者。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然而這並不代表拜占庭帝國放棄了屬於昔日羅馬帝國的義大利以及北非地區。為了鞏固拜占庭帝國的統治

進而再次發動進攻

重新收復失去的地區。阿納斯塔修斯一世 透過完善帝國財政體系以及改革行政機構

使國庫充盈。

後來又經過查士丁一世的不斷努力

到了查士丁尼一世時期

帝國再次具備了發動戰爭的兵力和財力。拜占庭帝國試圖重新恢復昔日羅馬帝國榮光以及將義大利地區以及北非地區再次納入帝國版圖的努力再次付諸實踐。

查士丁尼作為拜占庭史上具有極大野心的皇帝之一

他為拜占庭帝國傳統確立了一種模式、一個目標

就是重新徵服西部世界

復興羅馬帝國的統一與榮耀。查士丁尼一世為了建立

一個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

的新秩序

實現重建昔日羅馬帝國的政治理想

採取了四大復興政策

收復失地

整理羅馬法

制定以軍事為基礎的經濟政策

實行宗教統一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而為了重新徵服西部世界

恢復拜占庭在這些地區的統治

查士丁尼一世將目標瞄向了佔據北非的汪達爾王國以及佔據義大利北部地區的東哥特王國。汪達爾戰爭 作為查士丁尼一世實現西部計劃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

從開始爆發到結束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戰爭的程序如此之快

恐怕連查士丁尼一世都未曾預料到。汪達爾人作為曾經屢次給拜占庭帝國帶來麻煩的民族

在查士丁尼的軍隊面前顯得毫無辦法。拜占庭以武力重新恢復了在北非地區的統治。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查士丁尼一世在擊敗了汪達爾王國後

接著組織兵力進攻東哥特王國。但是哥特戰爭的程序卻不是查士丁尼一世所預料的那樣

不但沒有迅速解決

反而持續了長達

20

年之久。汪達爾戰爭、哥特戰爭耗費了拜占庭帝國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盛極一時的查士丁尼帝國也在戰爭的消耗中逐漸坍塌。

與這兩次戰爭差不多同一時期的史學家以及後來的國內外學者對汪達爾戰爭以及哥特戰爭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尤其是給拜占庭帝國帶來相當多的麻煩的哥特戰爭

吸引了大量的史學研究者對其進行研究。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6

世紀拜占庭史學家凱撒利亞的普羅柯比 在其著作《戰爭史》中對兩次戰爭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為史學研究者研究查士丁尼時代提供了大量的史實材料。普羅柯比在其著作《秘史》中寫到在查士丁尼做皇帝期間

所有羅馬人與蠻族人的鮮血幾乎將整個地球都染紅了

當然有所誇大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查士丁尼時代戰爭的殘酷性。

6

世紀史學家約達尼斯 的著作《哥特史》儘管語言略顯晦澀

但是這本書也是瞭解哥特民族遷徙發展的重要書籍

他在書中將哥特戰爭的爆發歸結於查士丁尼對阿瑪拉松莎 被殺一事的憤怒

因為她的死在查士丁尼看來就

好像這件自己臣屬被謀殺的政治陰謀是針對他本人一般。

6

世紀史學家塞奧發尼斯在其著作《編年史》中認為蓋利默 在發動政變並廢黜對基督教徒比較親和的希爾德里克後

對於查士丁尼的警告毫無在意。而這恰恰是導致汪達爾戰爭的原因

不過對哥特戰爭爆發的原因卻未曾提及。

6

世紀的教會史學家艾瓦格里烏斯 在其

6

卷本《教會史》則寫到查士丁尼為基督徒在北非的遭遇感到同情

決定發動一次遠征來保護他們的信仰。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而幫助基督徒就必須要推翻汪達爾人的力量。堅定查士丁尼發動哥特戰爭決心的因素則是阿瑪拉松莎。她為了防範針對她的陰謀向查士丁尼派遣了使者。尤其是在阿塔拉里克 死後

後繼者狄奧達哈德 開始強調東哥特王國的主權意識

這是查士丁尼所不能容忍的。

6

世紀編年史作家馬拉拉斯 則在其著作《編年史》中寫道當查士丁尼知道蓋利默發動政變並默廢黜希爾德里克的事情後

, “

對這種行為是破口大罵

。他同時派出他的親信前往羅馬告訴東哥特國王阿塔拉里克不要接受蓋利默派遣的使者。

國外學者方面

瓦西列夫 在其著作中認為查士丁尼

試圖恢復昔日羅馬帝國領土的遠大理想

不僅僅是其一個人的想法

恐怕也與那些被蠻族所統治的居民分不開。

愛德華

·

吉本 則認為帝國東部邊境的穩定使查士丁尼能夠集中力量對付汪達爾人以及哥特人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在布瑞

看來或許恢復昔日羅馬帝國領土的願望在查士丁尼之前就已經被提出

但是不是一開始就將其作為明確的政治目標就很難說了。查士丁尼在面對能夠收復地中海失地的機會時

表現的如此迅速

以至於我們有理由懷疑即使這些沒有發生

他也會製造藉口發動戰爭。

沃爾特則在其著作中寫道當查士丁尼在他的計劃推行的如此困難的局面下

軍事上的成功勢必會增加他的威望

。穆爾黑德

則認為

與汪達爾王國因殘酷對待天主教徒而遭到進攻相比

東哥特王國遭到攻擊則是因為他們對義大利控制的削弱。

卡梅倫 認為在普羅柯比看來汪達爾戰爭由查士丁尼一手挑起的。

卡梅倫還認為在哥特戰爭期間

拜占庭士兵不僅要面對缺少支援以及物資、軍隊將領拋棄他們的困境

還要面對新的危險

儘管維提吉斯 已經投降

。布賴恩

萊瓦克 等人則指出

儘管查士丁尼擊敗北非的汪達爾王朝被證明是相當容易的事情

但在義大利的東哥特人是相當頑強的對手。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國內學者方面

陳志強教授認為查士丁尼最大的心願是恢復羅馬帝國的疆域

。而在拜占庭周邊出現的日耳曼部落中

統治原羅馬帝國高盧行省的法蘭克人、佔據北非迦太基地區的汪達爾人以及控制義大利中部和北部地區的哥特人

則是查士丁尼實現其政治目標的最大障礙。徐家玲教授認為在查士丁尼發動西征的最深層動因中

有很大的成分是基於其宗教信念的

崔豔紅博士則認為汪達爾戰爭和哥特戰爭屬於進攻性戰爭

查士丁尼不僅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還拓展了帝國的疆土

。崔豔紅博士指出查士丁尼之所以對發動汪達爾戰爭抱有必勝的信心

一方面他得到了廣大蠻族人統治下的羅馬民眾的支援

另一方面他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和一批像貝利撒留和所羅門這樣忠心耿耿的優秀將領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裔昭印認為查士丁尼抱著恢復羅馬帝國版圖的野心

發動了長期的得不償失的戰爭

並強迫人們信封同一宗教

是個專制統治者

但又肯定了他在司法、行政、建築等方面的成就

。馬鋒博士在其博士學位論文中指出拜占庭帝國透過不斷地軍事變革

到查士丁尼時代達到頂峰。而查士丁尼則是透過汪達爾戰爭、哥特戰爭等大肆征伐來檢驗拜占庭的軍事變革成就

全春花則在其碩士論文中指出汪達爾人在佔據北非後沒有完善達應有的機制體系

缺乏國土觀念

防禦意識

迷戀海外劫掠

不重視國內建設

這導致在面對拜占庭軍隊時顯得毫無措施

。曾靜海在其碩士論文中以東哥特國王維提吉斯廢黜狄奧達哈德之後向查士丁尼求和一例

來闡述東哥特人在面對查士丁尼發動的戰爭時的準備是不充分的

戰略主動權一開始就掌握在拜占庭人手中。

汪達爾戰爭與哥特戰爭作為查士丁尼時代兩場重要的戰役

歷來是史學研究者分析探究的熱點問題

然而眾多史學研究者將重點放在了兩場戰爭爆發的原因、經過、結果以及拜占庭帝國的影響等方面

對於為何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爆發

鮮有探究。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或許是因為與查士丁尼同時代的史學著作者都未曾提及

造成史料不足

或許是因為對於誰先誰後都不重要

選擇汪達爾王國作為首選物件只是一種偶然現象

並不是查士丁尼預先制定的。但是筆者認為查士丁尼之所以選擇汪達爾王國作為首選物件

而沒有選擇無論是在政治上、軍事上還是宗教上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東哥特王國

而是選擇了距離較遠的汪達爾王國作為首要目標

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筆者認為透過分析研究兩者先後順序的原因

不僅可以進一步管窺查士丁尼時代的外交政策

還可以回答

如果先爆發的是哥特戰爭

而不是汪達爾戰爭

那麼戰爭結局會怎樣

?”

以及

如果先進攻東哥特王國

那麼會不會像汪達爾戰爭那樣迅即取得勝利

?”

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527

查士丁尼一世成為拜占庭帝國的皇帝

他以

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

為奮鬥目標。就在他為之而奮鬥的過程中

, 532

年國內爆發了

尼卡起義

。儘管最後他保住了皇位

但是心理上也受到了一定的打擊

而擺在他面前的還有

在帝國的東方薩珊波斯不斷挑釁

西方

蠻族

王國林立的困難局面。國內政治形勢的動盪、外部邊境局勢的危機困擾著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或許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

鞏固自己帝位的需要

或許是為了實現帝國重新統一的美夢

進而在歷史軌跡中留下像亞歷山大、凱撒、君士坦丁等帝王的美譽

查士丁尼一世選擇了戰爭。

汪達爾戰爭與哥特戰爭作為查士丁尼一世發動的兩場戰爭

雖然發生在不同的地域

不同的時間段內

二者爆發的起因也不盡相同

但都與查士丁尼一世一心想實現的帝國美夢藕斷絲連。這兩場戰爭在爆發前

汪達爾王國和東哥特王國都在為王位繼承人的問題爭論、衝突不斷。

而這也恰恰給了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一世發兵進攻的絕佳機會。不可否認

查士丁尼在征戰過程也有著統一宗教的目的

這也為這兩次戰爭的爆發蒙上了一層宗教色彩。希爾德里克統治下的汪達爾王國和狄奧多里克統治下的東哥特王國在某種程度上

是親拜占庭帝國的。但是希爾德里克的遇刺以及狄奧多里剋死後東哥特王國的王位之爭以及阿瑪拉松莎之死

給了查士丁尼進攻的藉口。筆者認為查士丁尼一世為了實現其既定的政治目的

一些小的衝突或者看似不相關的因素都會成為查士丁尼一世發動戰爭的緣由。

汪達爾戰爭先於哥特戰爭的背景

同樣都是有由

蠻族

建立的王國

同樣都是查士丁尼實現重新統一帝國美夢的障礙

但是查士丁尼一世卻將首次大規模的西部戰爭選擇為汪達爾王國

這一現象是值得史學研究者分析探究的。

歷史允許我們提出異議

允許我們指出總是存在許多行為過程、許多存在方式。歷史為我們提供了拒絕服從的工具。

筆者結合史實

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認為查士丁尼之所以選擇將汪達爾王國作為首要攻擊物件

既有其現實性的考慮也是軍事策略的最佳選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