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一個真正出身平民的皇帝,一個不被史書接納的人!

夢歸隴原東,文史盡辰

(夢歸秋辰:第416期)

漢高祖劉邦是歷史上一個爭議比較大的皇帝,有的人認為其是雄才大略,而有的人認為其運氣好。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劉邦絕對不是地痞無賴,相反他是具有雄才偉略的。這個從兩點可以證明:一是秦始皇東巡,然後劉邦指著秦始皇說道:大丈夫應當如此。二是劉邦年輕時非常崇拜信陵君,於是跑到大梁當其門客,結果信陵君死了,於是投奔到張耳門下。

漢高祖劉邦:一個真正出身平民的皇帝,一個不被史書接納的人!

約法三章

而且劉邦僅僅比秦始皇小三歲,他起兵時已經47歲了,你想想現在很多人30歲就已經認命了。劉邦47歲卻志在天下,這也足以看出劉邦的雄才偉略,更為重要的是:他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比如進入咸陽後約法三章,這也是一個人成就大事所具備的性格和修養。

有人說:劉邦的成功是得益於張良的輔佐和韓信的運籌帷幄,那麼天下那麼多諸侯,韓信、張良、陳平等為什麼單單投奔劉邦呢?這也說明了劉邦是具有個人魅力的,看似偶然的背後其實是一種必然。項羽不採納范增的建議,不顧大臣阻攔一意孤行殺懷王、縱兵咸陽、坑殺秦軍、號稱西楚霸王。相反劉邦卻能聽從謀士的建議,這就是兩者的本質區別。

漢高祖劉邦:一個真正出身平民的皇帝,一個不被史書接納的人!

項羽

那麼歷史為什麼要抹黑劉邦呢?

一、身世。

在古代講求兩個東西:一個是品德,另一個就是身世。所以像袁紹、袁術等這些四世三公都不把曹操、劉備放在眼裡,同樣世家大族也不把平民子弟放在眼裡。因此袁紹的重臣多為世家大族或官僚子弟,比如西園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瓊。因此他們從骨子裡就看不起平民,所以在史書或者野史裡,都把劉邦描述成一個混混,就是因為運氣好當上皇帝。

漢高祖劉邦:一個真正出身平民的皇帝,一個不被史書接納的人!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而對於王朝君主而言,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肯定是要被他們所不容。他們要維持自己皇位的“正統性”,就要打壓皇帝誰都能做的輿論導向。但偏偏劉邦是一個從草根上來的皇帝,所以必然為權貴所排擠,而那時候的讀書人基本都是權貴,這也就有了此思想。

二、不拘禮法。

劉邦行事是不拘禮法的,比如項羽要殺劉邦的爹,這時候一般人肯定就蔫了。但劉邦卻對項羽說:“我們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殺的時候別忘了分我一杯羹”。所以劉邦看起來不講規矩的做法,卻是最優的解決方案,項羽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

漢高祖劉邦:一個真正出身平民的皇帝,一個不被史書接納的人!

孔子

但古代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但漢代以後的儒家思想和孔子時期的儒家不同。孔子是用儒家思想來維持社會的合理運營,但漢代以後就是成為君主的附庸。這時候只不過是打著儒家的外衣控制世人的思想,尤其是八股取士,我想儒家整理四書五經的初衷:它應該是告訴世人做人的道理,而不是透過死記硬背把你變成一個書呆子。當年孔子學徒三千,也沒讓這些人死記硬背,更多的是透過一個個事例闡述做人的道理。

三、大殺功臣。

古代的史書基本都出自上層世家,因為一般人別說讀書了,就是三餐都難以解決。而大殺功臣不就是殺他們自己麼,因此他們當然不能頌揚這樣的事,反而頌揚像杯酒釋兵權或者漢光武帝劉秀這樣的君主。這樣是避免了流血,但這些功臣分散在地方又成了世家,一個世家有成百上千人,這些人又成為一種負擔。

漢高祖劉邦:一個真正出身平民的皇帝,一個不被史書接納的人!

大殺功臣

或許這些世家第一代能夠潔身自好,那麼第二代、第三代呢?最終這些成為稱霸一方的土皇帝,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這也就是東漢末年,世家大族林立的原因。而被殺的這些功臣,大多數都是自身有問題的,比如韓信、藍玉、李善長等等。而身為一個君主,考慮的是整個江山社稷,而不是自己的人品道德。

一般在歷史上,凡是觸動權貴世家的人,都必然會受到他們的猛烈抨擊,比如商鞅、吳起、張居正等。相反,與世家大族妥協,以犧牲天下百姓換取的兩全之策,卻能名揚千古。但其實第一種是真的有利於百姓,而第二種更多的是一種甩鍋而已。

漢高祖劉邦:一個真正出身平民的皇帝,一個不被史書接納的人!

商鞅

用文化點亮生活,用歷史回顧人生。我是夢歸秋辰,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鼓勵。如果大家喜歡,請給個關注,謝謝大家!

秦始皇的求仙問藥之路:難道古人追求的長生不老,真的只是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