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的三個人才,均是各陣營的轉折點人物,兩人早逝,一人戰死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有三個人物都是相應陣營的關鍵性人物,一個人因為一戰而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定局,一個人因為失去一地而使得蜀國稱霸再無絕好機會,而最後一個人,英年早逝,令曹操無比懷念和感慨。那麼這三個人究竟是誰呢?

魏蜀吳的三個人才,均是各陣營的轉折點人物,兩人早逝,一人戰死

我們先從曹魏說起。曹魏陣營中的郭嘉,可以說是曹操陣營中頂尖的謀士。在早期,他是袁紹麾下的謀士,但是看出袁紹好謀無決,恐將來難有成就,於是就選擇離開了袁紹。荀彧知道郭嘉是個人才,就引薦給了曹操。據《三國志。郭嘉傳》記載,郭嘉見到曹操,覺得自己是遇到了伯樂,終於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了。而曹操見到郭嘉,也覺得能讓自己成就大業的一定是這個人了。

魏蜀吳的三個人才,均是各陣營的轉折點人物,兩人早逝,一人戰死

在郭嘉輔佐曹操年間,他巧設計謀,讓曹操打敗了勁敵呂布;同時,在官渡之戰中,能夠幫助曹操出奇謀,打敗了袁紹。在曹操聽說孫策要偷襲許縣時,他料到孫策這個人輕率不知防備,來許縣一定沒有太大的作為。也果不其然,孫策在去的路上被刺客殺害。可以說,郭嘉對人物的特性摸得非常清楚。

魏蜀吳的三個人才,均是各陣營的轉折點人物,兩人早逝,一人戰死

再說打敗袁紹以後,曹操想趁機到黎陽征討袁尚、袁譚,但是郭嘉卻說,這兩個人一定會相互為了勢力相互爭鬥,最後兩敗俱傷。我們如果去攻打了,反而會讓他們更團結。果然,曹操聽從郭嘉的意見後,不久,兩人就相互鬥爭,曹操最終得以坐收漁翁之利。

魏蜀吳的三個人才,均是各陣營的轉折點人物,兩人早逝,一人戰死

同時,郭嘉在曹操平定三郡和烏丸方面也提出了“兵貴神速”的建議,讓曹操大敗烏丸族。可以說,郭嘉在前期,對於曹操基業的開創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不幸的是,三十八歲的他,因病而逝。後期的赤壁之戰,是曹操擴大勢力的一個轉折點,但卻被一把火差點要了性命,逃跑時感慨,如果郭嘉在,一定不會有今天的慘敗。

可見,如果郭嘉在赤壁之戰還活著,曹操赤壁之戰就不會慘敗。那麼,三國鼎立的局面也不會形成。因為赤壁之戰,曹操有生之年再也沒有南下攻打成功的機會。可見,郭嘉對於曹魏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轉折作用。

魏蜀吳的三個人才,均是各陣營的轉折點人物,兩人早逝,一人戰死

接著,我們說一下東吳,東吳的這一位轉折人物就是周瑜。說起周瑜,我們先糾正一下許多人的看法,比如《三國演義》中的“三氣周瑜”,讓許多人都認為周瑜是個氣量很小的人。實際不然,歷史上真正的周瑜度量很大,文武雙全,是名儒將。蘇軾的《赤壁賦》中就描述過,“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個風度翩翩的英俊儒將躍然眼前。

魏蜀吳的三個人才,均是各陣營的轉折點人物,兩人早逝,一人戰死

為什麼說周瑜是東吳發展的轉折型人物呢?首先,當初孫策去世時,東吳各集團勢力不穩,大家對孫權都不服,是周瑜,堅決擁護孫權,讓孫權的位置坐穩了。主公的位置穩定了,才有東吳基業的穩定。

其次,就是上面我們說的赤壁之戰。這場戰爭主要的指揮人就是周瑜,上面蘇軾的描述也是他指揮赤壁之戰的英姿畫面。赤壁之戰能夠勝利,東吳能夠真正成為霸主,可以說都是周瑜的功勞。但是,這麼一位人物,比較可惜的是,也是英年早逝,去世時只有三十五歲。如果周瑜不死,或許蜀漢政權不會那麼容易建立,東吳或許有一統天下的可能。

魏蜀吳的三個人才,均是各陣營的轉折點人物,兩人早逝,一人戰死

最後就是蜀國的一位人物,他是我們熟悉的武將關羽。關羽之死,可以說是直接影響了《隆中對》計劃的順利實施。在先是三足鼎立、後是逐步統一的戰略部署中,荊州一直都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根據地。因為透過這個地方,可以向北攻打曹操,向東進攻孫吳。可惜的是,關羽在攻打樊城之時,被呂蒙偷襲了荊州,劉封、孟達又沒有出兵援助,最終被東吳殺害。

魏蜀吳的三個人才,均是各陣營的轉折點人物,兩人早逝,一人戰死

荊州的失去,決定了蜀漢後期的統一大業實現幾乎沒有了可能性,關羽這名武將的失去,也在軍事上大大地削弱了蜀國的實力,從此以後,蜀國想要問鼎中原,實現統一大業,就變得異常艱難了。後期諸葛亮屢次北伐,都很難有突破性的進展,其實和荊州的失去、人才後期的凋零都有著莫大的關係。

魏蜀吳的三個人才,均是各陣營的轉折點人物,兩人早逝,一人戰死

這三位人物,關羽之死,造成了統一大業的異常艱辛,以至於最終蜀漢滅亡;周瑜則是成就了東吳三分天下的局面,但是英年早逝,使得統一大業也難實現;而郭嘉如果不死,曹操就不會在赤壁之戰失敗,那麼,在那次戰役上,東吳和劉備集團也就被消滅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