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是不是昏君呢?

轉自知乎作者:風御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8472982/answer/1729256746

楊廣只看前期勉強夠到明君,算上中期暴君,總的來看,昏君都不為過。

我看了不少評論估計問題最大的這樣一個觀點:隋煬帝的功績不少,是個厲害的皇帝,只是有點急功近利了,把太多事情擱一起做了,而當時國力沒法一次性幹那麼多事,所以沒成功,如果挺過來了,他絕對也是和唐太宗齊名的任務。連

皮日休

也說:“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

論功不較多。”

但是很抱歉,說實話我認為這種觀點就是典型的初中生想法,幾乎可以說是胡說八道。

首先,哪怕他真的挺過來了,他也難進明君之列,為什麼呢?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數據在《

隋書地理志

》中提到在大業五年(509年)當時的戶數為八百九十萬戶,人口四千六百零二萬。(注意隋煬帝早期還行,這點最後會講),而唐開元年二十二年也只有八百萬戶,人口四千一百萬。你想經過

貞觀之治

貞觀遺風

,及開元盛世的部分時間,人口還沒完全恢復,大家想想隋死了多少人。(抱歉具體數字沒有但隋末人口大約只有一千萬左右,差不多少了3/4)。

你可能說隋可能有多報,唐可能有遺漏,不能完全看史書的。對,但就算如此沒有少3/4,但1/2或至少1/3肯定是有的,即便如此損失的人口也不是

小數字(

另外強調一件事,不能認為唐沒有隋人多,到最鼎盛的唐人口還是多於隋的鼎盛人口的)

在古代一個勞壯力的死亡幾乎相當與一家的死亡,這一千萬又有多少是活在水深火熱中的。雖然若真的挺過來了損失人口或許會少一些,但數量仍然不會少,就論第一次徵高句麗就死了三十多萬人。大家想想一個如此不愛惜民力之人能配稱明君。

隋煬帝是不是昏君呢?

隋煬帝

有些人回拿戰爭的急迫性來做辯護,但我並不認為徵高句麗有像漢與匈奴那樣的急迫性,更何況是

三徵。

當初太宗也徵過但因天氣等原因沒能徹底擊敗也退了,沒打持久戰。

雖然後兩次不能算輸,但耗費民力是沒得說,而且你覺得一個弄一支當時補給根本供不起的軍隊的人能有多明智,

還有人經常拿隋朝的糧食說事,說隋朝的糧食吃到唐朝都沒吃完。如果是指比較後期的糧食這在技術上確實是可能的,但某些人要是指很早的糧食,那我估摸著楊廣是見著外星人了。

再者即使拋開技術不談,這反而也說明了一件事:糧倉滿的很,百姓卻吃不飽飯。唐太宗也曾說:“如其不肖,多積倉庫,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貞觀政要辨興亡第三十四

》 )。

所以這種論調看似合理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太急了?因為他想立功,想名垂青史。說到底他做事不是為了百姓而是為了自己,這反而表明了他的自私。

總的說完了我們再看看其中的具體內容

首先就是大運河,很多人有一個誤區以為大運河就是楊廣修的,其實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我國的水利工程各朝各代都在修比如楊廣他老爸楊堅就修過。

而隋唐大運河其實最早在夫差手中就已開始,還歷經曹操,孫權等人。(雖然當時不可能叫這名字)

楊廣在位時,運河本身就已經到了十分高的水平了。

也就是說楊廣要做的,只是略作一些新規劃,把原本分離的水道連在一起,以及疏通部分河道。雖然當然不是小工程,但根本不能和完整修一條大運河相比。

不然憑當時的生產力,他在位啥也別幹就挖河都不一定幹得完。

隋煬帝是不是昏君呢?

大運河地圖

而且其實大運河的作用歷史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大,這個大運河不完全是今天我們說的

京杭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在南宋時就因河道湮塞沒什麼用了。元及之後基本是靠

忽必烈

的京杭大運河了。

隋唐大運河

在唐時確實有不小的作用,因此皮日休這樣說不無道理,但要把它作為給隋煬帝辯護的理由,說什麼功在千秋,那實在是無稽之談,頂多功在後一兩代。

再是科舉制

這點還能跟士族扯上關係我就一起說了。

首先科舉制不是楊廣首創的。查一下就知道有些事和我們平常認知是不同的,史學界甚至都不完全公認它是隋朝創的,至少相應的思想在漢就已出現。而且哪怕是隋創的,那也是他老爹的功績。

而且隋的科舉是有點水的

隋書曾載“隋雖有秀才之科,而上本無求才之意,下亦無能應詔之人,有一二,則反訝之,且嫉之矣。”

其次有人說科舉動了士族的蛋糕,

吳晗

先生曾寫過:“在明以前,士大夫是和皇家共存共治的”這個觀點具體時間點對不對我不好說但就我所瞭解到的,

士族制度

逐漸衰亡是從唐開始的,但唐時科舉都還是有些偏袒士族的,真要到某些人認為的科舉制,那得在宋擴大人數後。而且就像我上面說的,有些

歷史學

家並不認同科舉制創於隋,除了漢,也有人認為創於唐,認為隋朝仍然實行

察舉制

因此說這動了士族的蛋糕,不能說毫無道理,但理由實在不算太充足。

有關士族的另一個問題是軍隊,有人說三徵高句麗用了士族的軍隊,惹了士族的不滿,我說明一下,隋朝的兵制是府兵制,也就是

兵農合一

,平時生產,戰時打仗。在隋這樣一個環境中,其實人主要來自農民,和士族真沒啥大關係。

隋煬帝是不是昏君呢?

隋煬帝

最後一點是史書的問題,有很多人覺得唐的隋書有抹黑隋煬帝,我覺得沒有非常嚴重的抹黑

如“上好學, 善屬文,沉深嚴重,朝野屬望。”這樣的正面評價還是有一些的。

真要抹黑你可以去看看《

資治通鑑

》那個才是真的有抹黑。

最後附上我比較贊同的蒙曼老師的說法:“隋煬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業,沒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統一起來,所以才會有“巍煥無非民怨結,輝煌都是血模糊”的說法。換言之,他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關係,反而成了罪在當代、利在千秋,這才是隋煬帝最大的問題。”“他是個暴君。為了征討高句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顧客觀條件,任性妄為,把百姓和國家都拖進了災難中,所以叫暴君……他是昏君……在這第三時期,他已經不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麼,也不想履行什麼責任了,只是渾渾噩噩地混日子,所叫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