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01從納諫說起

你是李世民,擁有善於納諫的美譽,但是別人不知道的是每次魏徵這傢伙在朝堂之上公然反對你。

即使他一口一個陛下謙卑十足,你仍然想揍他一頓。

當然,為了你的人設,你只能一忍再忍。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他死了之後,因為種種原因,你推倒了他的墓碑(《新唐書·魏徵傳》),其中有沒有洩憤沒有人知道。

而世人知道的是,你之後經過一番思索,終於覺得魏徵對你的幫助遠遠大於他給你受的氣。

你重新立好魏徵墓碑,又回想起魏徵和你一起草創的一個名曰

“封駁”

的制度。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記得那時候徵兵,本來只招年滿十八歲的壯丁,但當時的尚書右僕射封德彝認為有些男子比較早熟。

十六七歲就

“驅趕壯大”

,建議你把他們也納入徵兵範圍。

你同意了,想不到詔書下到門下省之後,魏徵給你頂了回來,認為這種做法違反了兵役法。

堅決不肯在詔書上簽字,要求你重新考慮此事。在他的堅持之下。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你最終採納了他的意見,還鼓勵他以後多多封還駁正。

這種不用當眾被反對,還能廣納言路,又能體現你察納雅言人設的方式,你真是太愛了。

在此之後,你對大臣、特別是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官員們說道:

“你們要學習魏徵,朕的詔書有不對的地方,你們應當及時審查糾正!”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於是,封駁詔書慢慢制度化。你沒有想到,在你引導下開創的這個制度。

不但促進影響了

“貞觀之治”和你兒子李治日後的生平時期。

還對宋朝乃至以後的朝代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02封駁的歷史

你開始回憶歷史中的封駁制度:

其實,中國的封駁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

據文獻記載漢哀帝當時要增加寵臣董賢的封邑兩千戶。

就被當時的宰相王嘉封還了詔書(《漢書·王嘉傳》)。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當東漢的宦官與外戚勢力造成的矛盾日益突出,封駁制度已經孕育而生。

而東晉時期,門下省就有檢查皇權的職能,對於皇帝的部分命令,門下省認為不對的可以原路返還。

而直到你和魏徵兩人一唱一和,這封駁制度就算是正式確立了它的政治地位。

你不禁又想到了古時候那些敢於死諫的官員。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為什麼求忠臣必由孝子之門?《孝經》雲: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且惡。

然而從古至今,有多少官員沒有負責,慢慢將上位者慣成了昏君;

哦不對,有多少官員從上位者還沒上位,就開始想著自己的榮華富貴,於是開始種種陰謀詭計?

這樣的一個國家,又怎能不危險?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唉,在這個方面,一個巴掌拍不響。

如果上位者真能勵精圖治,有楚威王那樣的氣魄,下面有佞臣,又安敢胡作非為?

在明有諫官、文有封駁的情況下,如果君臣都沒有私心,一個王朝會有滅亡的可能嗎?

你嘆了口氣,叫旁邊的小鬼給你倒滿茶——

是的,春秋已逝,你早已萬古,但你的魂靈仍看著這中華大地。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03宋朝封駁制度的發展和其特有的封還詞頭

你看到宋朝建立起來,看到趙匡胤英明神武,不禁為中華感到欣慰。

然而趙匡胤太過仁慈,始終竟未能統一中國,這封駁制度在連年戰事之下,

難以正式確立。

雖然有部分能臣主動行使該權力,比如宋太宗時的張詠。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那一次,太宗任命的都部署張永德剛上任,就將一個犯錯的小軍校鞭刑致死。

太宗很生氣,下令要依法懲罰張永德。

張詠封還詔書,並附言:

“陛下剛委任張永德以重任,就讓他受辱,恐怕以後會軍心不服。”

雖然這一次太宗沒有同意張詠,但很快就被現實打臉,張永德營下總有控告軍校的事發生。

太宗因此更加重視張詠,也更加重視封駁制度。然而即使老趙一家子對封駁制度十分渴望。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即使大宋甚至專門設立了封駁司,但直到宋真宗恥辱的

“檀淵之盟”

後。

國家有了休養生息的環境之後,封駁制度才開始慢慢重新完善。

然而,由於封駁書多車馬慢,又加上審詳等壓力,再加上當時封駁司的封駁權並沒有根植於中央權力內部。

於是封駁司甚至對皇命的限制作用微乎其微,幾乎到了名存實亡的尷尬境地。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所以,發展出一套適合宋朝的新的封駁形式迫在眉睫。

你品了品小鬼新上的茶,覺得這茶雖同屬綠茶。

但已經換成了碧螺春,頗有新雨後的清新感覺。你心情舒適,繼續觀察著事態發展。

宋朝在封駁制度的慢慢完善之中,終於逐漸形成了其特有的封還詞頭體系。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讓你哭笑不得的是,該體系與封駁司並無太大聯絡,而名存實亡的封駁司仍然存在。

你感嘆宋朝的昏庸,但封還詞頭卻著實有其亮眼之處。

詞頭是唐宋時期文臣根據皇帝的旨意草擬的一個詞條。

一般是由宰相記錄下來的皇帝對朝政事務的處理意見,多數為人事任免方面。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人事任免方面的詞頭主要是北宋仁宗時期開始頻繁使用。

當中書舍人與給事中不同意皇帝這方面政令時,可以將皇帝的詞頭原路打回,這,

稱之為“封還詞頭”。

與傳統封駁制度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封還詞頭是在命令還未公之於眾之前,就被討論封還並加以建言。

這對皇命一言九鼎的威嚴有著更好的保護作用。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嗨,你想著,無論如何,封駁這一權力本就應該由中央權力內部執行,

你心疼了倒黴的封駁司一秒鐘。

封還詞頭真正被朝廷接受,還是在仁宗皇祐元年後。

當時,時任知制誥的胡宿拒絕草制詞頭,

仁宗認為胡宿此時的官職不應當有異議的權力。

此時宰相文彥博站了出來,說了一樁歷史公案,說道唐代袁高封駁及本朝富弼封還詞頭的例子。

仁宗才終於沒有繼續找胡宿的茬。此前,封還詞頭的使用只是針對政令。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並沒有像這次直接駁回皇命的先例。而這次胡宿

“仁者必有勇”的正義感、加上許多諫官的努力。

皇帝連同朝廷終於接受了封還詞頭的存在。

然而,這封還詞頭的制度並沒有特別完善,你本以為隨著時間的流逝。

趙家的後人應該更加重視封駁的作用,想不到還沒過一百年,宋神宗就急著給封駁制度送終。

因為王安石變法,宋神宗每天不知要接到多少封還的詞頭,搞得他焦頭爛額。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然而宋神宗上輩子受過王安石的大恩,這輩子他偏偏要玩兒命一般地支援王安石。

本來中書舍人的事兒就夠忙了,王安石變法給了中書舍人更多的雜活。

而中書舍人依舊樂此不疲地封還詞頭。

還有些時候,一些可以直接實行的詞頭也被中書舍人封還而回,這讓宋神宗更加惱火。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可是光明正大地對付中書舍人,會被其他大臣說教,

什麼不符合明君人設啦,不符合流程啦,違背祖宗之法啦……

即使宋神宗想要擁有一個比較好看的人設,但他更討厭被這些大臣拘束,何況有礙變法,

他是忍不了的。

於是擁有種種腦洞的宋神宗開始了他的神操作。

宋神宗先是開始繞過中書舍人直接下令,後來又想出更絕的方法。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就是讓那些贊同王安石變法的新人頂上來,替換掉原來的中書舍人。

剛好王安石認識許多這類人才,於是慢慢地,

宋神宗的命令下達得就越來越流暢了。

大臣們苦口婆心地勸諫,可是本就膽大包天的宋神宗已經被王安石洗了腦。

什麼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這簡直讓本就年輕氣盛的宋神宗熱血沸騰。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你暗叫不好,心中早已知道了未來的發展,你知道宋朝很快就要被這一下給玩完兒了。

——政治體制怎麼能這麼輕易地更改,牽一髮尚且動全身。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即使是英明的變法,必須要先立信立威,然後最後慢慢施行。

而王安石這個人雖然有正直的一面,然而脾氣大,又愛戴高帽子,

有時候頗有些不分好賴的能耐……唉。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你看不下去了,閉上眼睛品了一口茶。當一片茶葉闖入你的口中。

你猛地想起,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王朝若想越來越好,必須君臣上下一心,為天下著想。

無論是封還詞頭也好,乃至從古到今的封駁制度、諫官制度。

若其目的是天下,那麼君臣導向自然會向好的方向發展,而若其中任何一方動了私慾……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從古到今,大家都在說中央集權,然而,中央集權是否也是因為臣子的不努力以及臣子的私慾?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看了看還在當餓鬼的李隆基,嘆了口氣,這孩子運氣不好。

後期連李林甫那樣的奸臣都用,卻還不是因為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李白一票人的才氣用來平亂可以。

但他們並不適合當宰相,

政治有多難,只有當權者才明白。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如果手下沒有能用的人,一個皇帝是多麼的艱難,又有誰能瞭解?

你看著北宋滅亡,南宋的趙家兒郎更加不成氣候。

而封駁制度興衰的規律,則總是明君手中盛行、昏君手中衰弱。

論封還詞頭與北宋的封駁制度

唉,皇帝難當,天下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