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窮人為何不去荒郊開墾土地,甘願給地主種地?主要原因有四個

中國古代主要是農耕社會,以小農經濟為主,男耕女織的生活一直是古代家庭的常態。

封建統治時期,國家一直把農業擺在較高的地位,一直以來都有“士農工商”的說法,歷朝歷代也基本上施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古代窮人為何不去荒郊開墾土地,甘願給地主種地?主要原因有四個

在社會地位上,農民或許比工匠商人都要高。可在實際的生活水平上,農人一直處於最為低下的階段。而且,許多時候,說是農人,他們卻可能連自己的一塊地都沒有,都是在為地主階級打工。這些人被稱為“佃戶”,他們勤勤懇懇地種田,最後收穫的糧食自己卻只能得到十分之三。

許多農人一年到頭也就只能勉強獲得溫飽,而一旦有個病痛或者天災人禍什麼的,幾乎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場。

那麼,在如此苛刻和艱苦的條件下,農人為什麼不自己開墾荒地自給自足呢?

大環境不支援

許多人以為,古代人不開荒而去給地主打工,是因為國家不支援。

其實,任何朝代對於土地政策的制定都是慎之又慎的。一開始的想法肯定是既要滿足國家的需求,又要能夠保證農戶的利益的。而且對於開荒,國家的態度是鼓勵的,但是基本上只存在於王朝初立的時候,人口稀少而土地荒蕪的情況下。

古代窮人為何不去荒郊開墾土地,甘願給地主種地?主要原因有四個

商鞅變法中的“為田開阡陌封疆”,它就鼓勵農民打破井田地界開墾土地。還有“屯田制”,在許多朝代都出現過。

比如說西漢、東漢、曹魏、金朝、元朝、明初和清初等,這個制度的主要內容就是組織流民或者是軍隊來開墾荒地。這些政策都表明,國家是歡迎農民自己開荒的。這樣既可以增加國家土地,又能夠增加國家賦稅,增強國力的事情,國家當然是非常支援的。

古代窮人為何不去荒郊開墾土地,甘願給地主種地?主要原因有四個

但需要知道的是,在這些政策之下,農民自己是不願意開荒的。比如說曹魏時期的“屯田制”,就需要軍隊和流民來開墾荒田。而這些田地裡出產的糧食都要上交國家,國家再按照人口來分配糧食給這些人。但如果選擇屯田的話,這些流民就只能入軍戶了。也就是說,不打仗的時候是農民,一打仗就是軍人。

一般如果不到山窮水盡,農人是不會願意當軍戶的。一旦入了軍戶,那就代表世世代代都要當兵打仗。而農戶雖然過得苦,卻人身自由,地位只在讀書人之下。

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古代封建社會,所有的土地都是屬於皇帝的。

古代窮人為何不去荒郊開墾土地,甘願給地主種地?主要原因有四個

所以,即便是有人能夠克服種種困難來開墾荒地,從而得到良田了。那也不是屬於自己的,而是屬於國家的,國家這個時候說你一定要上交你就必須要上交。如果你辛辛苦苦忙碌了幾年,最後那田還不是你的,你還會去開荒嗎?

生產力的限制

就算是在現如今,各種農具、肥料齊全的情況下,人們耕種田地的效率也不是很高。而在古代農具簡陋,連耕牛都屬於高階勞動力的情況下,想要開墾荒田,使其成為良田的話,就更為困難了。

種田是非常辛苦的,而在古代,那麼辛苦地勞作,最後的結果也乏善可陳。據調查研究顯示,漢代在農業技術大大進步後,每畝的糧食產量也不過80-120斤。

如此少的產量,如果再碰上個乾旱、水澇、蝗蟲這些災害。再加上上交國家的賦稅,最後農民自己能夠擁有地,能夠填飽肚子就已經是萬中之幸了。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只求能夠活下來,又怎麼會去選擇開荒這個吃力而且還可能討不了好的事情呢?

上層剝削

雖然封建社會很落後,但每個朝代立朝之初,對於農民和田地都有著較好的政策。而且在賦稅上,雖然國家初立,國庫空虛。

但這個時候的國家都不會在農民身上薅羊毛,一般都選擇在商人身上做文章,來充盈國庫。所以,立國之初,農民不僅能夠安心種田,而且所得的出產也不用交出去多少。為了休養生息,這時期,賦稅一般都比較輕。官員也比較廉潔,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剝削出現。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的政策就很難落實到實際上,各地的地主豪強又開始了對於農民的剝削

比如在宋朝,實行的就是“不立田制、不兼併”政策,不再執著於將土地國有化,不再過多幹預土地私有制的發展。這種政策讓許多農民成為了自由民,能夠安心過上“男耕女織”的小日子。

但同時,允許土地私有也加大了地主豪強兼併的速度,進而讓更多的農戶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成了為上層打工的“佃戶”。

古代窮人為何不去荒郊開墾土地,甘願給地主種地?主要原因有四個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花費大力氣開墾出了良田,又有什麼作用呢?無權無勢的農民擁有再多的田地,只要上面的人開始剝削壓迫,就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自然環境

中國的版圖非常遼闊,地大物博,養育了中華兒女五千年。但其實真正適合耕種的土地並不多。

基本上,適合耕種的田地,在歷代朝廷的維護下,也就那麼多。

而沒有開墾的荒田,它既然之前沒有成為耕田,自然是有原因的。比如說自然條件惡劣,或者說沒有水資源,無法讓人安居等等。

如果開墾荒田最後送上了命,或者田地開墾出來後,人沒有辦法利用上的話,那自然也是沒有開墾的必要了。

所以說,知道古代農民為什麼窮死都不去開荒了吧?事實上,在古代開荒是有很多方面需要考慮的。

只有在朝廷給出明確法令的情況下,農民才會去開荒。歷史上的歷朝歷代,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政策出臺。但在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上層社會開始腐敗之後,這些政策就形同虛設了。

本來是益民的政策,最後反而變成害民的鍘刀。

所以,越是到王朝後期,農民就越不會去選擇開荒了,寧願跟在地主豪強門下,付出勞動然後混口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