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才華卓越,為何棄而不用?

明明才華卓越,為何棄而不用?

姜太公在齊國做國君時,有一個人叫華士的人,他立志不臣服天子不結交諸侯,人們都稱讚他賢明。姜太公多次派人請他出仕,但每次都吃了閉門羹,於是太公就下令把他殺掉。

周公姬旦不解,便問姜太公,華士是齊國一位享有聲望的賢士,你為什麼要殺了他呢?

姜太公是這麼回答的,“這種不臣服天子不結交諸侯的人,我姜太公還能指望讓他臣服與之結交嗎?既然國君都不能使他臣服、與我結交,那麼這種人就必須要遺棄。我多次召他,他都不來,那麼這種人一定是個叛逆者。如果說這種人都要表揚他,這種行為成為榜樣,那麼我當國君還有什麼用呢?”

明明才華卓越,為何棄而不用?

這就是為什麼齊國強大,沒有懶惰的人,沒有淪為弱小國家的原因。

同時代,孔子的學生常常被一個叫少正卯的講學吸引,數次離開學堂, 使學堂滿座變成了虛席。再後來孔子做了大司寇,就判處了少正卯死刑。孔子的學生子貢就向孔子進言,“少正卯是魯國非常有名望的人,老師,您殺了他是不是不妥?”

孔子說:“人有五種不可饒恕的罪惡,但卻不包含盜竊。第一種是很聰明卻為人險惡;第二種是性格怪癖,且冥頑不靈;第三種是言辭虛偽,但卻能蠱惑人心;第四種是能寫許多陰暗怪誕的事,卻能旁徵博引;第五種是支援別人做壞事並助紂為孽,認為理所當然。一般人要是有這五種罪惡的一種,就一定要被君子殺掉。況且他有著這幾種罪惡,是小人中的奸雄,絕不可不殺他。”

小人若沒有過人的才能,就不足以擾亂國家,倘若有了才能的小人肯被君子所用,也未嘗對國家沒有好處,而君子也必不會摒棄他們。少正卯煽動迷惑孔子的弟子,想壓過孔子的聲譽,那麼孔子怎麼能與他同朝共事?孔子狠心殺了他,不僅僅是為了阻止當時以口才敏捷而擾亂政局的狀況,也為杜絕以後有人打著學術的幌子,從事破壞道德的行為。

明明才華卓越,為何棄而不用?

華而不實的人徒有虛名,少正卯貌似有大用,實際不可用。恐有口才卻心術不正的小人,凡是賢明的君主都能殺他;名人或道德高尚的隱士,只有大聖人才知道他該不該殺。

以上內容引用馮夢龍《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