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想知道一種文化,將註定與壓抑沉悶為伴終生|一週新書推薦

如果只想知道一種文化,將註定與壓抑沉悶為伴終生|一週新書推薦

記者 |

徐魯青

編輯 |

黃月

1

《假裝在西貢》

王梆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2-08

作家王梆對真實事件“充滿了異乎尋常的,尋血獵犬般的熱情”。這樣的熱情在她的非虛構作品《貧窮的質感》裡,造就了對英國社會細緻入微的描繪,而在她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假裝在西貢》中,則化作對個體生命的掙扎、抗爭與堅持的持久關注。

《假裝在西貢》一書共收錄十個短篇故事,講述了不同時空中女性的孤獨、愛與倔強。她們共同秉持著一種堅韌而昂揚的姿態,

無論周遭環境如何蕪雜與齷齪,都“十分決絕,不善媚術,

從根本上,缺少某種容納父權主義的潤滑劑

”。王梆

的書寫把握住了女性主體的感受,當描述女性

髮廊妹仔渡江,被老華僑用黃手指在屁股上狠狠掐了一下

時,她寫:“就像讓一個有潔癖的人去掏糞,指縫裡因此便染上了糞便的記憶一樣。”

(《鯊齒蟹》)。在《陽光房》中,老學者把手伸進女家庭教師的裙底,乾枯的指節發出某種蟻肢碰撞的聲音。《

鉤蛇與鹿》中的安,即使遭受著各種肉體和精神懲罰,也勢必要私自外出

這些女性如同王梆所說,

身上都流動著“向上的、愛莫能助的、破壞的衝動”,“全身上下都是硌人的骨頭,觸感有如鋒利的燧石。”

《波特諾伊的怨訴》

[美] 菲利普·羅斯 著 鄒海侖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2-8

《波特諾伊的怨訴》是菲利普·

羅斯的第三部長篇小說,

1969

年甫一推出,便引起轟動並長居暢銷榜。

昆德拉曾評價羅斯是“偉大的情色史學家”,

在這本書裡,羅斯發明了

波特諾伊的怨訴

這種專有症候,指涉原始性慾與內心道德的持久衝突。“這種狀態呈現出大量的裸露癖、窺淫癖、戀物癖及自發性欲等行為。然而,由於患者的‘道德意識’,無論幻想還是行為,其結果並非真正的性滿足,而是壓倒性的羞恥感和被懲罰的恐懼,特別以去勢的形式表現出來。”

這樣的性,曾一度被認為是低賤而曖昧的:克爾凱郭爾與果戈裡都深受其折磨;弗洛伊德則將其定義為一種癮,是病態衝動促成的結果;福柯曾專門從現代自我形成的角度,研究其對人的作用。羅斯發現,這一症候

在希伯來文化中找不到任何表達詞彙,甚至連委婉語或隱晦的說法都沒有,

於是他書寫了這本

《波特諾伊的怨訴》,

用整本書的篇幅來呈現它。

《暮色將盡》

[英] 戴安娜·阿西爾 著 曾嶸 譯

後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2-7

發掘奈保爾,為阿特伍德改稿,吐槽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埃利亞斯·

卡內蒂

……

安娜

·

阿西爾是

20

世紀英國最傑出的文學出版編輯之一,也是那個時代少見的女性編輯。

當時女性面臨的職業選擇非常少,教學和護理是最常見的兩項,但對阿西爾來說,面對這兩項工作如同面對“一桶冷掉的粥”一般索然無味。二戰後,她創立了

20

世紀英國知名的獨立出版公司——安德烈·多伊奇出版公司。她有著敏銳的文學判斷力和眼光,發掘引進了波伏娃、阿特伍德、菲利普·羅斯、厄普代克等一系列傑出的作者,幫助他們寫作。

阿西爾

89

歲時,寫作了《暮色將盡》漫談自己的獨身老年生活。在自傳中,一生未婚的她瀟灑回憶幾段情史,

這些關係令人興致勃勃,但沒有一次足以傷害我。

”“

女人也能不談愛,僅僅因性就可以燃燒。

”“

如果有男人想娶我,我的感受是不屑。

她認為老後的荷爾蒙退潮讓思考更清晰、害羞窘迫的社恐症也消失了。最後,她總結自己的老年生活說:

我在一生中,從未像現在這樣舒服地、長久地享受過自己。

除了人生經驗的回顧,我們在書中也能窺見在

20

世紀動盪的歐洲,一位女性知識分子如何同世界周旋,維護自己的精神世界。

《巴爾米拉:一座失落的羅馬邊城》

[法] 保羅·韋納 著 閆素偉 譯

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7

“巴爾米拉與任何其他的帝國城邦都不一樣。”

羅馬歷史學家保羅·

韋納說

——“

不管那裡的神廟開不開窗戶,不管那裡的達官貴人穿希臘式的衣服還是阿拉伯式的衣服,不管那裡的人們講阿拉米語、阿拉伯語、希臘語,甚至在重要場合也講拉丁語。總之,我們感覺到巴爾米拉的上空吹著一股自由的風,一股不因循守舊的風,一股‘多元文化主義’的風。”

巴爾米拉,位於敘利亞大馬士革東北棕櫚環繞、兩山靜立的綠洲間。它是人們穿越敘利亞沙漠必經的補給站,在公元

1-

3

世紀中東地區最有影響力的貿易中心,通往羅馬世界的東方入口,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此處往來經商,留下多元的文化與無盡的財富,這裡的建築也是古代世界最具特色的遺蹟之一。然而在

2015

5

月,

伊斯蘭國

奪取了該地區的控制權,開始了城市摧毀和居民屠殺。

韋納在這本薄薄的《巴爾米拉》中講述了曾經的自由之城的方方面面,並從中反思當前世界所面臨的困難與危險。

為什麼一個恐怖組織要洗劫毫無冒犯之意的建築?為什麼要屠殺包括哈立德

·阿薩德(敘利亞著名考古學家,前帕爾米拉文物局長)在內的那麼多人?在書的最後,韋納寫到:

毫無疑問,如果只知道、只想知道一種文化

——

自己的文化

——

將註定與壓抑沉悶為伴終生。

《白人的工資:種族與美國工人階級的形成》

[美] 大衛·R。 羅迪格 著 郭飛 李越 譯

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8

為何美國的勞工運動不支援黑人解放和民權事業?在《白人的工資》一書中,勞工史學家大衛·R。羅迪格試圖解釋這個問題。他發現,白人勞工害怕黑人和自己競爭工作機會,會向下攻擊更底層的黑人,而不是向上攻擊最有權勢的白人,他們選擇了塑造黑人“他者”,參與白人霸權的構建。羅迪格從勞工運動的視角觀察美國的種族主義,發現它也是統治階級劃分工人的手段之一——在膚色偏見的影響下,不同膚色的工人始終無法團結起來。

黑人女作家託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曾指出,美國白人不會將自己和種族兩個字聯絡起來,種族主義相關的學術研究也常忽視其對白人的內在影響。《白人的工資》一書打破了這一研究盲點,著重分析了種族主義在19世紀白人工人階層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堪稱白人身份研究的開端之作。

《中國的風景與庭院》

[日] 後藤朝太郎 著 李復生 譯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22-7

甲午之後,頻繁到往中國的日本知識分子並不鮮見,諸如漢學家內藤湖南等人曾寫下諸多與中國有關的文字,他們的目光冷酷嚴苛,並未涉及風景園林。在上海和南京生活了十多年的日本學者井上紅梅,也曾出版《中國風俗》與《金瓶梅:中國的社會狀態》,將魯迅許多作品翻譯成了日文,但他的興趣點多聚焦於麻將、鴉片、狎妓等,擺脫不了獵奇的凝視,也不曾對中國風景庭園有所考察。

後藤朝太郎在這一批知識分子中顯得尤為特別,他被譽為日本昭和時期漢學第一人,觀察中國的視角滿懷溫暖的憧憬之情。在

1912-

1945

年的三十餘年中,後藤五十多次乘船來中國旅行,如徐霞客般親身考察中國各地,做出了大量珍貴記錄。在這本《

中國的風景與庭園》中,他談

自然風景也談園林文化,

東北華北大平原到巴山蜀水,從極富野趣的瀟湘八景到皇家的北海公園、頤和園等,均有所涉獵。透過

日本學者的視角,我們或許能看到中國人文景觀裡不一樣的細節。

《無所謂套裝》

[美] 西爾維亞·普拉斯 著 小武 繪 南丁 譯

樂府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2-8

詩人西爾維亞

·

普拉斯的生命與痛苦相伴。她

曾多次試圖自殺

成年後的大半人生歲月都被抑鬱症纏身,

30

歲時在一氧化碳毒氣裡自殺身亡。

她大多數的詩歌裡也盤桓著痛苦、黑暗與死亡的意象:

小小的罌粟花,小小的地獄之火

”、“

看,黑暗從爆裂中滲出

/

我不能容納這些,我容不了我的生命

”,或是

從灰燼中

/

我披著紅髮升起

/

像呼吸空氣般地吞噬男人

也許許多她的讀者都不知道,普拉斯還曾為孩子們寫過一個溫暖明亮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關於一套

“羊毛制的、毛茸茸的、全新的、芥末黃色的套裝”,它像黃油一樣明亮,像烤麵包一樣暖和,但人人都擔心穿上它之後“別人會怎麼說”,只有麥克斯不害怕它,穿著自信又快活,引來小鎮上所有人的關注,連小貓小狗都羨慕地跟著麥克斯的腳步,一起前往“無所謂”的冒險……在《無所謂套裝》裡,我們看到的是普拉斯留給世界的溫暖,也看到她連溫暖都如此決絕果敢,無所畏懼。

尋徑林間:關於蘑菇和悲傷》

[挪威] 龍·利特·伍恩 著 傅力 譯

商務印書館 2022-7

蘑菇和悲傷之間會有什麼關係?

丈夫的突然離世,讓挪威人類學家龍·利特·伍恩長久沉陷於悲痛之中,直到她發現了樹林裡奇妙的蘑菇世界。那一天,空中下著小雨,從奧斯陸植物園高大古樹上落下的枯葉開始發黴,伍恩和博物課老師在野外辨識蘑菇,她

認出了致命的鱗柄白鵝膏,感受到心流的到來。

蘑菇即使如此有限

——

都能讓樹林散步變成一種非常不同的體驗。突然間,我眼裡到處都是蘑菇

與蘑菇的奇妙交集讓她開始探索、學習,最終讓她成了一名認證蘑菇專家。

尋徑林間:關於蘑菇和悲傷》一書中,

伍恩書寫了蘑菇治癒喪親之痛的過程、與菇友探索自然的經歷,以及投身真菌學文獻、學習拉丁語並同專家探討蘑菇氣味和顏色等趣聞軼事。

除了這本《

尋徑林間》,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可愛的蘑菇,不妨閱讀一下《末日松茸》,從人類學家對松茸世界的觀察中,看到資本主義廢墟上的另一種可能;而在畫冊《蘑菇圖鑑》中,你則能欣賞到誕生於18-20世紀的一幅幅精美的蘑菇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