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魏延,甘寧都不合群,為何只有魏延下場悲慘?警世意義重大

三國時期名將輩出,人才濟濟,都渴望建功立業。但在征戰的同時,人設關係也變得極為重要,如張遼,魏延,甘寧三將就不善於此道,總是與同事發生口角,但三人的結局卻有很大差異,張遼,甘寧備受厚待,而魏延卻被掌權者拋棄,落得“夷滅三族”的下場,不禁令人唏噓。

張遼,魏延,甘寧都不合群,為何只有魏延下場悲慘?其實答案很簡單,寧可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

第一對冤家:張遼與李典

張遼,魏延,甘寧都不合群,為何只有魏延下場悲慘?警世意義重大

李典一向以儒雅世人,不與眾人爭攻的老實人,為何與張遼不睦呢?還要追溯到呂布時期,當時張遼在呂布手下為將,呂布曾與李典的叔父李乾發生爭鬥,派人將其誅殺。估計當時張遼就曾奉命參與行動,所以兩人便結下血海深仇。

《三國志李典傳》:呂布之亂,太祖遣乾還乘氏,慰勞諸縣。布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聽,遂殺乾。

在曹操攻取漢中之時,就曾忌憚李典與張遼不和而讓孫權有機可乘。於是親自寫木匣送到合肥前線,以此調節張遼與諸將的關係。

張遼原本在丁原手下做事,但世事難料,先後歸屬於何進,董卓,呂布。最後在下邳之戰時,選擇歸順曹操。張遼作戰勇猛,戰功赫赫,卻因降將身份以及與李典的仇怨多次被孤立。如合肥之戰時,張遼就詢問樂進的想法,誰知樂進直接表示支援李典堅守的策略。所以說張遼如果不能曉以大義,眾人不能聯合抗擊東吳大軍,合肥必定難保。

張遼,魏延,甘寧都不合群,為何只有魏延下場悲慘?警世意義重大

最終李典聽聞了張遼出擊破吳的決定說道:“這是國家的大事,要看您的計劃如何,我怎能以私廢公!”這才有了張遼八百破十萬的逍遙津之戰,值得注意的是,此戰李典也曾參與,並由樂進守城。

試想如果不是李典放下私怨,與樂進一起支援張遼出戰,張遼豈能成此大功。而世人只知張遼大名,而不聞李典,則更能說明李典是一位為人大度,公私分明的良將。

第二對冤家:甘寧與淩統

如果說李典與張遼不和,是李典認為張遼參與了呂布滅李乾的行動,有擴大恩怨的嫌疑。那甘寧與淩統的仇怨就顯得極為針對了,因為在夏口之戰,甘寧一箭射死了淩統之父凌操,這點無人不知。

張遼,魏延,甘寧都不合群,為何只有魏延下場悲慘?警世意義重大

當時年僅十五歲的淩統奮力奪父屍而還,幼小的心靈下便有了報仇的怨念。當甘寧歸順孫權後,淩統更是多次與甘寧出手,雖然被孫權,呂蒙等人勸阻,但甘寧本來就理虧,又與江東宿將打鬥,直接將自己擺在了諸將的對立面。以至於在甘寧被圍彝陵之時,周瑜,程普等人都不想率軍救援,要不是呂蒙力勸,估計甘寧就戰死沙場了。

甘寧除去得罪淩統外,還曾怒懟東吳老臣張昭,所以說甘寧實在是個不懂人設的莽夫。

《三國志甘寧傳》:張昭時在坐,難曰:"吳下業業,若軍果行,恐必致亂。"寧謂昭曰:"國家以蕭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憂亂,奚以希慕古人乎?"權舉酒屬寧曰:"興霸,今年行討,如此酒矣,決以付卿。卿但當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則卿之功,何嫌張長史之言乎。"

張遼,魏延,甘寧都不合群,為何只有魏延下場悲慘?警世意義重大

當然也說明淩統,張昭等人的大度,試想一個是江東名將之後,一個是文臣一把手,如果想算計一個降將那還不簡單。所以說甘寧之所以能在東吳存活,除去孫權,呂蒙等人的袒護外,還說明淩統,張昭等人為人君子,以國家大事為重。

第三對冤家:魏延與楊儀

魏延在正史中可不是什麼殺主獻城的投機分子,原本就是劉備的部將,並且在入川作戰時戰功赫赫,備受劉備器重。在劉備擊敗曹操,全面佔領漢中後,魏延還被破格提拔為漢中太守,成了與鎮守荊州的關羽,鎮守閬中的張飛並列的名將。在諸葛亮北伐時,甚至成了蜀軍第一名將。

張遼,魏延,甘寧都不合群,為何只有魏延下場悲慘?警世意義重大

不過諸葛亮對其的評價並不咋地,稱“憐其勇而任之”。原來魏延雖然作戰勇猛,脾氣卻很不好,與關羽“剛而自矜”相似,總是想凌駕於諸將之上。雖然眾人都不願意得罪魏延,但長史楊儀卻是個倔脾氣,總是與魏延針鋒相對,嚴重的時候一個拔劍相向,一個痛哭流涕,多虧老好人費禕在中間周旋。

《三國志魏延傳》: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將軍權交給了楊儀,命其率軍南歸。魏延平時與楊儀就不對付,認為一個長史怎能凌駕於自己這個軍事二把手之上,於是率軍燒燬棧道,來與楊儀奪權。最終結局大家都很瞭解,魏延被王平擊敗後,楊儀又派馬岱從後面趕上將其斬殺。當馬岱帶著魏延的人頭向楊儀覆命時,誰知楊儀用腳踩著魏延的頭顱大叫:“庸奴,看你還怎麼作惡!”隨後下令誅殺魏延三族。

張遼,魏延,甘寧都不合群,為何只有魏延下場悲慘?警世意義重大

當楊儀率軍趕回成都後,一心認為自己應該成為繼承丞相衣缽的第一人,誰知後主劉禪命蔣琬繼任,將楊儀曬在了一邊。而楊儀不滿現狀,多次在大庭廣眾之下抱怨,甚至向費禕說後悔當初沒有率軍北降曹魏。最終楊儀被費禕打了小報告,慘遭流放,最後死於他地。

由此可見,蜀國諸將一心為權,而魏延之所以被害,除去自己爭強好勝外,對手楊儀等人也是個個陰險。楊儀小人得志,不僅殺了魏延,還將其滅族,其殘忍程度令人髮指。

總結:

張遼,甘寧,魏延都是三國中難得的人才,個個戰功顯赫。但這三人行事魯莽備受同事忌憚,至於張遼,甘寧為何得以善終。除去掌權者的庇護外,更重要的是對手個個為人忠厚,不願以私廢公。至於魏延之死,除去不懂政治外,遇到的對手楊儀更是狠毒,而蔣琬費禕等人為了自保地位又接連陷害導致。所以三人的結局足可警示後人:寧可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

以上資料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