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出現個狠人,已掌控外東北,如能照此下去,哪有俄國人啥事!

(接上文)據說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有一個鐵律,就是每一個朝代都過不了300年,而萬曆皇帝死的時候,明朝已經是252年了,明朝國祚一共是276年,萬曆死後24年,明朝就滅亡了,所以,後人說在萬曆朝就已經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禍根。要說這大明王朝剛建立時,也是一個意氣風發的王朝,歷經洪武之治,到了永樂盛世。永樂帝朱棣,絕對是一個狠角色,要說伊凡四世狠,朱棣絕不輸給他,朱棣皇位得來不正,是篡權奪位,不僅如此,還手上沾滿了鮮血,大肆屠戮,有人說他暴虐成性、殺人如麻;也有人說他心裡扭曲、人格分裂。而朱棣開疆擴土等方面的表現也一點不比伊凡四世差。

朱棣作為帝王,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更是偉大的,他開創了讓後人津津樂道的永樂盛世。他的一系列治國操作,使得明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呈現了社會繁榮,國勢昌盛,四方來朝的局面。

永樂時代的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國,他派鄭和六下西洋,開疆拓土,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朱棣遷都北京,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朱棣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傳奇一頁。他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機構,疏通漕運,保證北方糧食與物資供需,一時間,國家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明朝出現個狠人,已掌控外東北,如能照此下去,哪有俄國人啥事!

永樂帝是個狠人,漠北動亂,他御駕親征,他一生共五次北征蒙古,64歲那年,死在了北征的路上。康熙曾經評價這位永樂大帝“遠邁漢唐”。

永樂帝在東北做的兩件大事,一個是在吉林造船,一個是設立奴兒干都司。東北地廣人稀,草原廣袤,森林密佈,河流縱橫,最好的交通就是騎馬,草原上沒的說,進入林區可不行,但東北的水路暢通,松花江、黑龍江相連,根據這種情況,明朝政府就在現今的吉林市設定造船基地,就地取材,用木船來加強遼東都司與奴爾幹都司的聯絡,透過水運,可以直接到達黑龍江的出海口,直達庫頁島 。

奴兒干都司也是朱棣設立的,其管轄範圍西起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和圖們江上游,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至庫頁島的廣大地區。大致包括了現在的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東北部分及以俄羅斯東部的部分地區、烏蘇里江以東、外興安嶺及以北。永樂七年(1409年),明朝政府設定奴兒干都司,朱棣以東寧衛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千戶王肇舟等為都指揮僉事。至此,努爾幹都司正式成立,之後,太監亦失哈等領官軍千餘、巨船二十五艘,護送康旺等官員至特林,正式開設奴兒干都司,是為明朝政府管轄黑龍江口、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朱棣還一再強調黑龍江流域是“鎖鑰之地”,亦失哈曾奉命九上特林。明朝政府恢復了奴兒干通往內地的驛傳,密切了奴兒干同明廷的政治聯絡、經濟往來和各族之間的友好關係,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明朝出現個狠人,已掌控外東北,如能照此下去,哪有俄國人啥事!

然而,朱棣去世後,繼任者對奴兒干都司的把控能力開始下降,有明一代,奴兒干都司賴以存在的條件,唯有永樂時完全俱備,

明宣宗朱瞻基死前決定:“凡採捕造船運糧等事,悉皆停止,凡帶去物件,悉於遼東官庫內寄放;其差去內外官員人等俱令回京, 官軍人等各回衛所著役”。這道遺命,旨在停止奴兒干都司的活動,今天看來,有不可惜。

再說說明朝的“九邊”,所謂九邊,就是九個重鎮,各負責一段長城,也稱九鎮,每鎮設一個總兵,相當於現在的軍區總司令。由東往西依次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固原鎮,寧夏鎮,甘肅鎮。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至晚明時又稱九邊十一鎮或十三鎮,這就是“九邊”的由來。設九邊沒問題,但退守到九邊就有問題了,就是九邊之外都不要了,也就是說在東北,又退回到了秦朝,燕國以北都不管了。這就是歷代中國王朝一直都沒有佔領西伯利亞地區的根本原因,說的明白點,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明朝出現個狠人,已掌控外東北,如能照此下去,哪有俄國人啥事!

然而,中國歷史上一直存在著這樣的一個駁論,就是中原王朝不想東北方的這塊苦寒之地,但中原王朝真正的威脅又恰恰來自北方,特別是明朝,歷經遼、金、元各朝,主要是元朝,蒙古族曾經征服全國,絕對的前車之鑑。如果能認真分析,找出規侓性的東西,採取針對性措施,問題完全可以解決。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這片苦寒之地,不是沒有人,而是中原王朝不承認他們是自己的人,這就給自己造就了所謂的敵人,這些人要生存,自己不產糧食和棉花,甚至沒有食鹽,他們只能去搶,就像動物世界裡的食肉動物一樣,不捕殺其他動物,自己就不能生存,如果明朝繼承永樂帝的遺志,堅持富國強兵,堅持對外東北的統治和管理,堅持改善外東北的民生,堅持將中國文化在努爾乾地區廣泛傳播,堅持開闢東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結果就會大大不同。第一個不同就是不會出現努爾哈赤和後金政權,整個女真人都會成為大明子民,第二個不同就是不會讓俄國人找到機會,更不會讓俄國人得到大片土地。

明朝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中國封建社會的頑固性,極大的抑制了資本主義產生的萌芽,從這一點上看,中國和西方的競爭最後敗下陣來,一點兒都不奇怪。也正是因為中國沒有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就沒有先進思想做武裝,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先進的造船技術,鄭和又七下西洋,但沒有去搞征服,沒有用來開疆擴土,而西方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都是透過航海,發現新大陸,搞殖民掠奪,成為世界強國,即使是後發國家的俄國,也趕上了末班車,只有中國,這個在明朝還是世界第一的國家,慢慢的沉淪了下來,到了崇禎帝時代,先有李自成,後有滿洲人,在後面就是俄國人,上演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大戲。

此時的俄國,伊凡四世去世了,又經過兩任沙皇,到1605年國家出現動亂,國外勢力也藉機計劃瓜分俄國,但幾年後,開啟了羅曼諾夫王朝時代。羅曼諾夫王朝,1613年到1917年,是俄國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俄國曆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俄國由東歐一個閉塞的小國擴充套件為世界範圍的強國。同一時期,中國是清朝,1636年到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兩個王朝一直在較量,結果是清朝徹底失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