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關南下後,南明還有沒有機會翻盤?

豈止是有,機會還很多,南明王朝至少有四五個大的關鍵節點可以翻盤,如果再細分的話,差不多有將近十個機會,只要抓住一兩個,從南往北反推回去也不是難題。

可惜,南明一個也沒抓住。

南明究竟擺爛到何等程度程度,是真的破罐子破摔嗎?有翻盤哪怕是劃江而治的機會也不去抓?

實際上滿清入關之後,其核心兵力並不多,順治九年的時候八旗兵只剩了六萬,還要全國範圍內駐防,而全面反攻的時候劉文秀攻打保寧就帶了將近五萬人。

順治十八年夔東十三家即將走上末路的時候,李來亨等七家也能合兵五萬準備向四川突圍,還都是精銳部隊老營級別的。五萬精兵彙集一處,足可以爆發一場大型防守甚至反擊的戰役了。

細分的話有以下多次:

第一:

1644年河北、山東起義不斷,大順軍扼守山西,這時候北方不穩,誰也不是真正立穩腳跟的。

這時候南明應當趁滿清立足未穩,且主力無法南下之時沿運河北上奪取山東,或一舉收復因大順軍撤離而倒戈的河南等地。

然而福王政權並未出師,坐視當地反清武裝被剿滅,也不出兵施以援手。甚至提出“聯虜平寇”這種荒唐的主張,這是最大、最為不可饒恕的錯誤。戰略戰術錯誤皆可補救,國策不能錯。

誰是必須痛揍的敵人?誰是可以暫時聯合的盟友,誰是可以信賴的基柱?這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

有的人不能妥協,有的人可以暫時聯合,有的人則可以依賴。

滿清一旦入關,就成了最危險的敵人,至於農民軍,可以暫時聯合對抗清軍,而地方上掀起的反清武裝,更是需要收攏起來歸大明所擁有,但是,不知道福王集團在發什麼楞,錯失了聯合反清勢力的大好機會。

原本可以趁清軍立足未穩將他們趕回關寧一線,至少可以聯合北方大順軍和地方武裝,最大化的消耗清軍的兵力。可是南明朝廷什麼舉措都沒有做。

第二:

1645年清軍南下時,史可法死守揚州,結果揚州失陷,江北藩鎮除黃得功外望風而降。

弘光皇帝本應守南京等待黃得功來救卻出逃被俘,潞王猶如宋欽宗附體一般,主動出降。

而同時期江浙皖均在反清抵抗,本應當收攏各路兵力、聯絡各地官軍義軍共同抗清,藉助水網阻滯清軍迫使在城下進行消耗戰。原本可以在南京一帶“中心開花”,內外夾攻,把南下的多鐸包了餃子。

滿清入關南下後,南明還有沒有機會翻盤?

江南水鄉,水道縱橫,本可以層層阻擊清軍,對方的的騎兵優勢不復存在,如果蒙元南下南宋時。可惜的是,地形優勢也沒有利用到,淮水防線崩潰,武漢防線不戰自潰。各位皇帝王爺大臣們嚇破了膽,十幾萬大軍沒直接潰退放棄。

第三:

李自成在九宮山兵敗身亡之後,大順軍東西兩路並未合兵,缺乏統一指揮,此時南明王朝應當應盡力收編共同抗清,兵力擴充成了核心兵力之後,應真正重用而非打壓。

結果1646年在荊州戰役被何騰蛟坑了一把,未能打通湖北中北部,喪失了聯合江西義軍、與鄭家合圍南京機會。湖北、江西、浙江這幾省未能形成合圍打擊,兵力分散,各自為戰,形不成有效的打擊力量。

第四:

隆武帝離開鄭家跑到江西,未得到何騰蛟支援而使贛州失陷,結果於汀州戰敗身死。從事後諸葛亮觀點來看,江西在當時屬於四戰之地,很容易遭到四面圍攻。

贛州戰役的失利,導致南明失去了最後一個有能力的近藩。如果隆武帝能進入湖廣,進可攻退可守,大不了撤到兩廣一帶,這樣戰局情況會大不相同。

第五:

1648年金聲桓、王得仁、李成棟、姜瓖、吳勝兆先後反正,山東謝遷、陝北王永強、甘肅丁國棟等人等紛紛起義。

這時候是南明光復反攻時候底盤最廣的時候,整個西南地區到處插滿了大明旗幟,連滿清佔據的北方都不穩定了。這個機會抓住,就可以大機率翻盤,因為機動防禦的空間大多了。

後續更是收復了廣東全省、江西、山西大半。然而結果還是因為未能南北聯通、得不到永曆集團的物質和軍事支援,而被各個擊破。

第六:

1651年湘、桂、川全面大反攻,名將李定國取得桂林、衡州大捷名震天下,陣斬了親王尼堪和孔有德,震動了整個西南,幾乎奪回了整個湖南。

然而未能守住廣西、又未攻入廣東境內,劉文秀保寧之戰失敗應經略成都。孫可望解除其兵權,又故意拆臺李定國,使其被迫放棄湖南。這次是南明最大規模的反擊,戰果輝煌但卻還是以失敗告終。

第七:

1653-1654李定國進軍廣東攻打肇慶、新會不下,這時候急需援兵,如果鄭成功從東南進攻兩線夾擊肇慶,則肇慶必被攻克。

但鄭成功不知道在觀望什麼,遲遲未按計劃出兵配合,錯失大好良機,否則廣東全境都會被光復。

第八:

1643-1654年,張名振、張煌言三入長江之戰,欲東西合進直取江南,西軍這邊劉文秀正在監視準備篡位稱帝的孫可望,導致無法出兵而失敗,這一次東西合擊,兩軍會師的計劃再度終止。

第九:

1656年三王內訌,最終孫可望帶著地圖降清,並且提供了南明永曆集團的詳細勢力分佈,孫可望的背叛,簡直是插了一刀,令形勢急轉直下,這下雲貴地區的兵力分佈盡數被滿清獲知。

而李定國此時也猶豫了一下,沒有當機立斷,未能及時接收孫可望的全部兵馬充實,也未能入川會同夔東十三家,導致自己孤軍作戰,西南明軍的實力再不復從前。

第十:

1659年鄭成功長江之戰,取得鎮江大捷後,趁清軍大敗,江蘇空虛之際,但卻停滯不前,未能直取南京結果被擊敗。由此鄭家的方向轉向海上力量,再不能投入到大陸上。

第十一:

永曆皇帝膽子過小,倉促棄國逃亡到入緬。這一來相當於放棄了還在雲南苦苦抵抗的將士,這對士氣造成的影響是無法估算的。就算不親征,但是頭頭都跑了,將士們怎麼想。李定國幾次派人去接永曆帝,都嚇得不敢回來。

從此命運被緬人操控,這位爺你不明白麼?要跑也應該往泰國跑吧,不知道泰國是大明鐵桿粉絲嗎?緬人其實很不可靠的,結果也正印證了,吳三桂一打過來,立刻把人交出去了。

南明最大的問題在於內部一盤散沙,甚至從君主開始,就抱著苟且之心,這一點除了下限沒那麼低以外,本質上和靖康時的宋廷沒有區別,無論是有再好的運氣,再好的基本盤都沒用。

而南宋能頂得住,是因為金兵的思維與滿清不同,金兵南下以劫掠為主,搶了金銀財寶就走,所以意志並不堅決。

但是滿清入關就不同了,人家可以打定主意要取代明朝的。南明面對生死局面,還要抱著妥協的幻想嗎?

滿清入關南下後,南明還有沒有機會翻盤?

滿清入關的機遇

還有人認為,反倒是滿清入關就是南明的一個機會!沒看錯,滿清反倒是客觀上幫南明,為什麼?因為李自成即將攻入京城時,大明王朝已經氣數已盡了,假如大明勳貴們如吳三桂這些人,都改投李自成,而滿清沒機會入關的話,估計大明就真的沒機會了,關內完全將會成了大順和大西的天下。

因為其結果必然是,李自成穩住北方,之後一路南下,南明打不過滿清,估計也鬥不過李自成,老百姓自然不會幫著南明小朝廷。

大明的苛捐雜稅,導致大家都等著換個新朝廷重新過日子。如果清軍不入關,李自成整明白北方後勢必南下,就南明那幫臭魚爛蝦能有啥作為?

然而清軍入關,李自成猝不及防被擊潰,而這時南明得以有喘息之機,若弘光帝真能奮發圖治,就應該抓緊時間整合內部,反倒是可以趁著滿清和大順軍打架的機會,發育自己,總動員也好,收攏將領也好,這樣趁機把大順和滿清都收拾了。此時的大順軍一路走低,而滿清恰好不是會拉攏人心的皇太極,而是多爾袞當權。

因為滿清因為多爾袞這個笨蛋的剃髮易服命令,使得江南和北方都人心不服,反抗此起彼伏,正好給了南明機會,而大順軍在連吃敗仗之後,也不復從前了。

這兩大集團面對著的局面,其實一點都不好過:一方集團面對著百姓抵抗,一方集團面對著自身的兵力日漸單薄。反倒是南明可以收攏大順餘部,合擊滿清,改善苛捐雜稅籠絡百姓,利用反對剃髮令這一良機對抗滿清南下,這是動員全民抗敵的大好機會。

可惜他也就是酒色之徒,一年之中毫無作為,南明依然是一群臭魚爛蝦,清軍收拾完李自成一南下就投了。

懷慶戰役的機遇

大順與滿清在北方逐鹿時還有個機會,那就是懷慶戰役,大順發起懷慶戰役,伏擊清軍取得了大捷。

多爾袞入關後知道時不我待,立刻發西路阿濟格,南路多鐸兩路大軍分別征討大順和南明,前面說了,南明小朝廷還一腦袋漿糊呢,哪能受得到多鐸一擊,多鐸一路南下勢如破竹直逼淮河流域。

結果李自成銳意反擊,在懷慶大破清軍,反而把多爾袞的注意力都拉倒了自己這邊,於是多鐸轉頭向西,與阿濟格合力南北夾攻李自成,分別擊破延安和潼關,李自成無奈分路突圍,失去了大本營陝西。

而這個時候南明一樣有了喘息之機,此時趁著北方空虛,若能北上收復河南山東,滿清腹背受敵定不敢全力進攻李自成,則滿清據河北,李自成據西北,張獻忠據川中,南明獨佔河南,這樣的極限拉扯之下,江南穩固防禦之勢可成。

可是南明在幹啥呢?想著聯虜禦寇,安心過江南國主的太平日子呢。結果清廷收拾完李自成南明也就離完蛋不遠了。

聯合義軍的機會

後來的一個意外,也是好機會,那就是李自成在九宮山意外身亡,當然連帶著還有後來張獻忠之死(也是比較陰差陽錯)。

這兩個農民軍領袖死後,原有的部眾群龍無首,於是先後放棄大順,大西的旗幟,願意歸順到南明之下,這對於已經病入膏肓的南明來說完全相當於一劑強心針。

後來兩撅名王的李定國就出自大西,還是張獻忠手下重要的將領。一直堅持抗清到最後的夔東十三家也是出自大順,李來亨是李過的兒子。

若南明能正確的整合這些力量,合兵一處,驅逐滿清大業必能有改觀。可惜南明最不會的就是整合,所謂的“聯寇御虜”說一套做一套,實際上還是視農民軍為大敵,屢屢拆臺,專坑自己人,愚蠢到無可救藥的程度,最終一事無成。

“剃髮易服”

剃髮易服則是南明的第四個機會。說實話,以南明之糜爛,清廷本不過數年即可掃平,可是剃髮令一下,不僅漢人民眾,連不少前明降將都深感侮辱,心中反意頓起。清廷破壞了一種政治默契,把民族矛盾赤裸裸的擺上了檯面。

這個機會其實是深入到社會層面和民族層面的,是多爾袞的愚蠢送來的機會,也是南明有可能借此機會搞出全民總動員,在這種程度的動員之下,八旗兵十萬不到的兵力根本不夠看。

這個時候南明已經不再是一個政權,而是所有有骨氣的漢人心中的燈塔了。這本是收割民心,東山再起最好的機會。

可是南明在這個過程中基本全靠隊友上,自己還時不時內訌,互相吵架,還時不時賣個隊友,江南地區人民的自發鬥爭基本都孤立無援地被血腥鎮壓,後來一些反正的降將也有不少首鼠兩端,難堪大用。結果就是掀起一波小的反清高潮後立刻就被不斷增兵的清廷壓制。

大西軍的餘部來投,則是南明最後的機會。這段史料還有相關的主角其實大家都很清楚了,儘管李定國轉戰西南,指揮有方,連斬兩位滿清王爺。但結果還是跟之前一樣,取得些許勝利後就開始內訌,最終被人趕出國土去流亡海外了。

滿清入關南下後,南明還有沒有機會翻盤?

應該說,滿清的幸運在於對手是南明集團。

但凡農民軍幾個領袖沒有意外身亡,能夠組織起一支力量,並且整合所有盟友勢力,南方的地區的抗爭,估計滿清不僅平定不下來,搞不好還會被反推出關外。

這就是為什麼《明朝那些事》的作者當年明月,不願意再繼續寫後面南明時期的事情,因為讀過的話真的會把人氣死。

南明:內鬥就要亡國,亡國也要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