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其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

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的一個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但宋金榷場貿易似乎更加罷復無常,北宋與遼在簽訂和平協議後維持了百餘年的和平,榷場貿易也隨之穩定。但南宋與金在簽訂和平協議之後還爆發了幾次大型戰爭,而宋金榷場貿易也就隨之取消。

“熙宗皇統二年(

1142

年)五月,許宋人之請,遂各置於兩界

……

尋伐宋,亦罷之”。宋金在

1207

年議和後,“章宗宋界諸場,以

伐宋皆罷。泰和八年八月,以與宋和,宋人請如舊置之,遂復置於唐、鄧、壽、駟、息州及秦、鳳之地

”。由此可見,宋金榷場貿易更加罷復無常。

但宋金榷場貿易又有不同的民族間交往特徵,宋金榷場貿易並不完全受宋金關係影響,即使在和平年間,金也對榷場貿易的內容進行控制,最為明顯的就是禁茶令的多次頒佈,在金境內試種茶樹,由早期的茶馬交易變更為以金銀絲絹買茶,限制金代馬匹透過榷場貿易到南宋。

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其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

(一)金代禁茶令與繪畫中少見的“茶”,

金代繁峙巖山寺(

1158

年)南壁畫中的飲茶活動、賣茶小販,都應該是有一定的現實原型的。《金史》中記載“農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屬”,顯示出茶葉在章宗時期確實成為了金代普通百姓非常喜愛且能夠享用的飲品。

雖然有學者認為巖山寺南壁的世俗場景是畫家對理想生活的一種想象,並非真實的金代中京地區的現實生活。但傅熹年先生在《山西省繁峙縣巖山寺南殿金代壁畫中所繪建築的初步分析》中,透過對壁畫中宮殿的佈局、工字殿、闕等建築物的考證分析,提出此畫

“大量反映金代宮廷建築特點”。所以,即使這幅畫有畫家主觀的想象與誇張,也不能完全否定此畫與金代現實生活的聯絡。

因此,認為金代繁峙巖山寺南壁壁畫反映了金代中京地區的市井生活、經濟狀態,其中飲茶的場景可以作為分析宋金經濟交往的影象資料。所以對宋金榷場貿易的探討選擇了巖山寺南壁壁畫的影象線索。

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其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

表現茶飲題材的作品在金代極少,這種現象的成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就經濟角度而言,宋金榷場貿易的特殊性應該是其中之一。

在金代,茶葉除了透過南宋每年進貢外,幾乎都是透過宋金榷場貿而來,

“茶,自宋人歲供之外,皆貿易於宋界之榷場”。金代也曾嘗試種植、製做茶葉,但以失敗告終,最後不得不繼續採取與南宋進行榷場貿易獲得茶葉。

金代不願意透過榷場貿易獲得茶葉的原因之一,便是認為南宋能從榷場貿易中獲得很多經濟利益壯大起來,但金卻在此過程中被削弱。金從宋貿易而來的茶葉數量很大:

“泗州場歲供進新茶千胯”,曾有金代官員上奏稱用絲絹貿易茶葉是

“以有用之物而易無用之物也”,“奈何以吾有用之貨而資敵乎”。即使是提倡與宋和平相處的金章宗,也認為榷場是資助敵人的貿易方式,“章宗承安三年八月,以謂費國用而資敵,遂命設官制之”。

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其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

金章宗嘗試在金種植茶葉,不曾想種金茶售金茶的舉措卻因處理不當引起了民怨。商旅不願意運送販賣、官員強迫百姓購買的原因也很簡單,金代自種茶葉茶味不佳價格卻與南宋一樣(“上謂宰臣曰:‘朕嘗新茶,味雖不嘉,亦豈不可食也。’”)。金章宗平息了這件因茶而起的民怨後,卻仍沒有放棄在金種茶的想法:“五年春,罷造茶之坊。三月,上論省臣曰

‘今雖不造茶,其勿伐其樹,其地則恣民耕樵。’六年,河南茶數槁者,命補植之。”

基於對榷場貿易

“資助敵國”的認識,金代多次頒佈禁茶令。金章宗泰和六年

1206

),依尚書省啟奏下令禁茶“遂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許食茶,仍不得賣及饋獻”,後來“更定食茶制”,又廢除禁茶令。金宣宗時期,再興禁茶令:“元光二年(

1224

)三月

乃制親王、公主及見任五品以上官,素蓄者存之,禁不得賣、饋,餘人並禁之。犯者徙五年,告者賞寶泉一萬貫。

”隨著禁令的頒佈,茶葉再次變為只有王公貴族、權臣高官等少數人才可以享用的飲品了。

所以在金代,民間茶葉走私屢禁不止,自金世宗朝便有懲治走私茶葉的法制措施:“世宗大定十六年,以多私販,乃更定香,茶罪賞格”。金章宗朝還記錄了一則官方查辦走私茶葉的事件:“以尚書省令史承德郎劉成往河南視宮造者,以不親嘗其味,但採民言謂為溫柔,實非茶也,還即白上。上以為不幹,杖七十,罷之。”

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其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

雖然宋金之間同樣透過榷場貿易茶葉,但相較於遼代繪畫,金代繪畫對飲茶場景的表現並沒有隨著榷場貿易的穩定而增多。即使榷場如常設定,茶葉也因金代的貿易管控、禁茶令的頒佈、金代統治集團對榷場貿易的片面認識,無法長期而穩定地成為金代百姓飲品。

而金代巖山寺南壁壁畫剛好出現在宋金榷場貿易穩定期間,並且此期間金代沒有對百姓飲茶設限,所以繪畫有了可以表現的現實物件。但在榷場貿易罷復無常的時期,茶葉貿易受到管控的時期,普通百姓沒有飲用茶葉的資格,繪畫又從何描繪呢?

(二)宋與女真族經濟交往形式的變化,

政治實力、軍事實力發生變化之時,民族間經濟交往形式也會發生變化。彼此間是遵循朝貢貿易還是榷場貿易,又或是沒有經濟交往,很大程度上都不取決於經濟利益。

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其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

北宋與女真族最初的經濟交往始於太祖年間女真族向北宋進貢寶馬,北宋很快便意識到,北宋可以向女真族大量購買馬匹,宋太祖甚至下詔鼓勵女真族的貿易的積極性,女真族非常希望能與北宋維持朝貢貿易的經濟交往形式。

宋與女真族的朝貢貿易並沒有隨著宋金的接壤繼續,而是在宋的請求下開展了榷場貿易。曾經主動與北宋取得經濟交往的女真族,如今

“許宋人之請,遂各置於兩界。”隨著女真族對經濟交往話語權的掌握,雙方經濟交往的具體形式也變為榷場貿易。

除了經濟形式的變化,貿易內容也發生了改變。雖然曾經的馬匹交易推動了女真族的經濟發展,但如今對金代統治集團而言即使

“歲之所獲亦大有助於經用焉”,榷場貿易內容對政治、軍事方面的影響更重要。所以金不但不向宋賣馬,不用馬易茶,還嚴厲禁止民間的賣馬行為:“(

1026

)詔禁賣馬入外境,但至界欲賣而為所捕即論死。”並禁止對南宋輸出馬匹等一系列帶有軍事作用的物品:“熙宗

七年,禁秦州場不得賣米麵、及羊豚之臘、並可作軍器之物入外界。

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其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

隨著宋金政治關係的改變,女真族與中原的經濟交往形式也由朝貢貿易變為了榷場貿易。可見政治因素對該時期民族間經濟交往的影響,不僅僅是在交易量、交易內容方面,也對具體的經濟交往形式有影響。

(三)茶葉對金代商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葛金芳先生曾說:

“如果我們只看到各種力量在同一東亞文明圈內的角逐與重灌所造成的社會動盪,而看不到當時社會經濟關係的深層正悄悄發生結構性變化,似將失之膚淺。”榷場貿易所提高的不僅僅是百姓的物質生活,它的繁榮也促進了這一時期市場流通網路、經濟變革的發展,更為後期各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巖山寺壁畫中西壁的世俗化傾向、對金現實生活的反映已經在學界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也成為許多研究金代城市化經濟發展的學者所運用的影象資料。從

“農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屬”可見巖山寺壁畫所繪非虛,茶葉確實成為了金代普通百姓喜愛的飲品,也成為深受金代市井商販追捧的熱銷商品。

在北宋,隨著商品構成的不斷豐富、商業力量的興盛,都市商業也有了顯著的發展,城市化程序加快。北宋李嵩的《貨郎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都是展現北宋繁榮貿易的繪畫作品。這些畫卷都具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商品種類豐富,且所賣之物大多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南宋畫家李嵩有四幅現存於世的《貨郎圖》,雖然尺幅構圖有所不同,但是所表現的內容基本相似。

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其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

一位貨郎肩挑著兩筐的各式各樣的貨物,引來婦女帶著很多孩童圍觀和購買。貨郎的貨物種類非常多,比如有鋤頭、耙子等農具,還有扇子、草帽、瓶罐等日常的生活必需品,有撥浪鼓,小燈籠,小風車等玩具雜貨,以及典型的商業行為

——招幌。《貨郎圖》顯示出宋朝物資生產的豐富和商品流通的發達,兩宋繁茂的經濟活動與商品構成的豐富可見一斑。

“商業不再是為少數富人服務,而變成供應廣大人民的大規模商業。這在性質上是一種革命性變化。”金代巖山寺壁畫顯示出金代山西繁峙縣已經出現了這樣的結構性變化,從古籍文獻看,繁峙縣確實有發生大規模商業活動的可能性。繁峙縣隸屬於今山西忻州市,為通往五臺山的要道,大同等地常年絡繹不絕的香客南往五臺山的必經處。

(金)趙秉文曾如此描述位於忻州市旁的泉陽地區“樓枕古榆關,下建十丈旗子。袤以五筵,廣三之二。窗闥軒豁,俯瞰閻閭道京師而來者,歷汾、晉,接秦、隴,走雲、代,商旅絡繹,使驛旁午,車摧馬括,日不半舍,使人目寒而足慄,悽然有去國之悲。”由此,可以推測繁峙縣的繁華。

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其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

因為從文獻看,宋金議和之後,金在壽、蔡、泗、唐、鄧、秦、鞏、洮、鳳翔等地設定榷場,宋在光州、棗陽、安東軍、花靨鎮、盱眙軍設立榷場。這其中,宋方經常開放的榷場是盱眙軍,金方則是泗州。可見,山西繁峙縣的西南、南、東南都有榷場,這在地理條件上形成了易於獲取多地榷場貿易物資的優勢。

所以,對於繁峙縣的商販而言,茶葉並非難以獲取且只能向小部分人群銷售的商品,而是能透過金境內多條通道獲取,且能向平民百姓大量銷售的商品。金代的經濟結構、商品種類在與南宋的榷場貿易中得到了很大的豐富,茶葉只是金代眾多舶來品中的一樣,此外還有香藥、繒帛、瓷器、粳糯等。

“都市化程序的實質性內涵是傳統的政治性城市向經濟性城市加速轉變”,如果說“貨郎”題材的出現是經濟結構繼唐至宋後發生改變的表徵,那麼茶葉的出現也是金代都市商業化發展的體現。

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其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

茶葉透過榷場貿易入金,而後又以消費品的形式出現在金代的城市商業活動中,它既與百姓息息相關,又是百姓有能力消費的商品,所以起到了提高城市的商業性、拉動城市的消費特徵的作用。而隨著商業也就不斷地參與到百姓生活中,城市的商業性比重也逐步提高,金代的城市便不僅僅具有行政功能。

金熙宗與宋高宗於

1141

年才簽訂紹興和議,宋金之間的榷場貿易也大概於這個時期趨於穩定,位於宋金交界處飽受戰火之苦的城市也開始逐步恢復城市的商業活動。金境內的山西繁峙縣的巖山寺著名壁畫《西壁閣樓圖》透過題字可知創作於金大定七年(

1167

),原本經濟結構非常單一、城市化程序緩慢的女真族,在數十年間發展出如此繁華的城市景象,與商品構成得到豐富不無聯絡。

宋金榷場貿易與宋遼榷場貿易,其共同點是都深受政治關係的影響

特別是以茶葉為代表的舶來品,既與百姓息息相關,又是百姓能夠消費的物品,使金代的城市在發展中凸顯出消費性城市特徵,促進了民族地區的城市化程序。

此外,由南宋輸入金代的茶葉並不只是在都市貿易中展現出它的商業作用。茶葉能夠在市井酒肆賣給金代百姓,當然也能夠賣給西夏。

金南下侵掠佔領了原本屬於北宋的大片甘肅土地後,宋與西夏在地域上不再毗鄰,南宋的茶葉只能透過與金的榷場貿易輾轉獲得:

“先是,夏使至金,許帶貨物與富商交易。”而西夏為了維持與金代的友好貿易關係,曾表示“至如殊方異域朝覲天闕,合經當過道路,亦不阻節”。茶葉搖身一變,成為了金代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促進了金代的商業發展。

早在北宋時期,茶葉的商業價值就已經遠超前朝。《宋會要輯稿

·食貨二九》中詳細記錄了賣茶額、賣茶價,顯示出茶葉在該時期的交易狀況、價格變化都受到了密切關注。該時期由茶葉創造的經濟收入十分可觀,投放到市場上的茶葉總值相當於東南漕糧的

1/3

左右。

此外,在北宋茶葉展現出強烈的商業性,從黑水城出土的榷場貿易文書看,金夏貿易應該也為金創造了不少經濟利益,而茶葉應該是其中重要的外銷商品。因此,茶葉從推進城市化程序、嚮往輸出兩方面促進了金代的商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