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兇猛的“食鐵獸”到賣萌為生,大熊貓究竟經歷了什麼?

大熊貓是自然界中最“萌”的動物之一,再加上它“活化石”的身份,所以才成為了我國的“國寶”。但是,早在幾百萬年前,大熊貓非但不萌,還是兇猛的以肉食為主的動物,到了我國古代,大熊貓甚至有了“食鐵獸”的稱號。那麼,從食肉動物到食鐵獸再到“賣萌為生”,大熊貓究竟經歷了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從兇猛的“食鐵獸”到賣萌為生,大熊貓究竟經歷了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大熊貓“食鐵獸”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

提到“食鐵獸”,許多小夥伴第一反應就是“蚩尤的坐騎”,民間傳說,蚩尤正是當時看中了大熊貓兇猛的性格以及可以視鐵如食物的習性選擇了它。當然,這個說法純屬杜撰,因為我國的冶鐵技術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500年,而蚩尤在傳說中是生活在公元前2500多年前的神話人物(參考逐鹿之戰)。也就是說,當時我國還沒有鐵,蚩尤也不可能看到大熊貓吃鐵。

關於大熊貓吃鐵最早的記載出現在漢代東方朔撰寫的神話志怪小說集《神異經》中:南方有獸,名曰齧鐵。到了晉朝,郭璞在《爾雅·釋獸》中寫道:似熊、小頭、痺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

到了明代,袁牧在《新齊諧初集》中更是詳細地描述了大熊貓:房縣有貘獸,好食銅鐵而不傷人,凡民間犁鋤刀斧之類,見則涎流,食之如腐。城門上所包鐵皮,盡為所啖。而大熊貓“食鐵獸”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了四川的《北川縣誌》中。

從兇猛的“食鐵獸”到賣萌為生,大熊貓究竟經歷了什麼?

既然從漢代開始,大一直到明代,甚至是現代的動物園中,人們都發現了大熊貓會吃鐵,那麼,大熊貓這個“食鐵獸”的稱號應該是實錘了。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上看,大熊貓與其他熊科動物的消化系統一樣,消化個植物還有肉是問題不大,但是消化鐵就有點費勁了,而且生吃鐵,也不能補鐵(補鐵要二價鐵)。那麼,大熊貓為什麼要費勁地去啃鐵呢?

這個問題其實科學家們早已經給出了答案,首先,大熊貓吃鐵並非常態,因為在自然環境下,大熊貓生活在高海拔的竹林中,這裡是沒有鐵的(即便有鐵礦,它也不會挖)。所以,這些觀察到大熊貓吃鐵的都是進入了人類生活區覓食或者動物園中的大熊貓,這些大熊貓在覓食時,會找到鐵具,因為通常鐵具要麼是盛飯的,要麼是做飯的,但是在進食時,大熊貓的犬齒較長,咬合力較大,會毀壞這些鐵具,慢慢的人們以為是它們喜歡吃鐵,才有了“食鐵獸”這個名字。

從兇猛的“食鐵獸”到賣萌為生,大熊貓究竟經歷了什麼?

從“食鐵獸”到靠賣萌為生,大熊貓經歷了什麼?

大熊貓在1988年,被我國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是因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野外調查中,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已經不足1000只,再加上大熊貓是我國獨有的動物,所以大熊貓不僅僅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當時還是瀕危物種。從大熊貓被保護以來,大熊貓的數量逐年遞增,到了2016年,大熊貓的數量增加到了接近2000只(16年沒有調查,參考2013年普查結果1861只),此時,大熊貓的保護級別由瀕危調整為易危。從大熊貓的數量變化上看,它確實是靠人類的保護才擺脫了瀕危的困境。

但是,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而大熊貓從兇猛的食肉動物到靠人保護,並非表面上看這麼簡單。

從兇猛的“食鐵獸”到賣萌為生,大熊貓究竟經歷了什麼?

首先,大熊貓的演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約800萬年前,此時人類的祖先都還沒有出現,不過在這時期,大熊貓的祖先有另一個名字:始熊貓。始熊貓是一種體型如狐狸大小的動物,科學家們根據其牙齒的磨損程度看,此時的它們應該是主要以肉食為食的動物。但是,在當時,正值貓科動物演化的高峰期,此時的劍齒虎遍佈亞洲各地,體型較小又吃肉的始熊貓並沒有競爭優勢。因此,為了減少競爭,始熊貓做出了讓步,它開始像山上遷移,並且改變了食物的構成,一部分植物性食物代替了肉食。這使得,始熊貓躲過了與當時佔據主要生態位的食肉動物的爭鬥。

從兇猛的“食鐵獸”到賣萌為生,大熊貓究竟經歷了什麼?

雖然食物結構的改變,到了距今約300萬年前,始熊貓演化成了小種大熊貓。此時的它們牙齒磨損嚴重,再加上化石所處的環境有大量的竹子,推測食物中已經有了相當部分的竹子。隨著食性的改變,小種大熊貓的食物得到了保障,此時它們的體型慢慢增大,到了距今約60萬年前,小種大熊貓演化成為了巴氏大熊貓。巴氏大熊貓是大熊貓演化過程中體型最大的時期,此時的它們身長平均2米左右,肩高超過了1米。

當然,隨著竹子在食物中的佔比越來越高,雖然大熊貓沒有了食物的競爭者以及其他動物的威脅(高山竹林環境中缺少食肉動物),但是粗纖維的竹子還是將巴氏大熊貓的體型慢慢的縮小,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大熊貓。

從兇猛的“食鐵獸”到賣萌為生,大熊貓究竟經歷了什麼?

因此,大熊貓從始熊貓開始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的生存環境(從平原到高山)和食性(竹子比例的逐漸提高)才躲過了競爭,成功的生存了下來。所以,食性的改變,並不是墮落,而是自救,事實也證明,大熊貓的選擇是正確的。

從兇猛的“食鐵獸”到賣萌為生,大熊貓究竟經歷了什麼?

大熊貓的“賣萌之路”?

有許多人說大熊貓是靠賣萌活到了今天,不可否認,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畢竟是科學家們將瀕危的大熊貓拉了回來。但是,這個說法很片面,因為大熊貓從800萬年前活到了今天,並不是靠賣萌,也不是靠人幫助,而是它們自己尋找了一條出路。

而它們之所以在近代淪為“瀕危物種”,也不是攻擊性差,也不是吃竹子的鍋,而是人為的。因為大熊貓的數量驟減是從18世紀開始的,與大熊貓的減少相對的是人口數量的增加,人類活動範圍的增加以及耕地的增加。正是因為人多了,佔據了大熊貓的棲息地,而且耕地的交錯,使得大熊貓的分佈開始碎片化,一旦棲息地碎片化,就要面臨繁殖困難、近親繁殖等負面因素。因此,從表面上看,雖然大熊貓是被人拯救回來的,但其實是人把它們逼入絕境的。

從兇猛的“食鐵獸”到賣萌為生,大熊貓究竟經歷了什麼?

總結

從食肉動物到主要以竹子為生,大熊貓躲過了環境的變化(冰河時期)、躲過了與其他動物的競爭,成功的生存至今,由此可見,大熊貓的選擇是正確的。而如今靠“賣萌”,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人類的活動,它們的棲息地減少和碎片化嚴重,因此變為了瀕危物種,又因為人類的保護,它們成功了躲過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