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凡被除名阿里合夥人,阿里創始元老只剩下1人,是馬雲太無情?

蔣凡最近成了網路的一大焦點。他突然爆出了一則新聞,說他涉嫌出軌。他的夫人在微博上公開喊話,一時間圍觀了很多的吃瓜群眾。

蔣凡被除名阿里合夥人,阿里創始元老只剩下1人,是馬雲太無情?

1999年也就是20年前,馬雲在湖畔花園自己的家裡開始創辦阿里巴巴,當時客廳裡坐了18個人也就是傳說中的18羅漢。這18羅漢今天都去哪裡了呢?至今阿里元老只剩下一人,古代有狡兔死走狗烹,杯酒釋兵權,是馬雲太無情嗎?

蔣凡被除名阿里合夥人,阿里創始元老只剩下1人,是馬雲太無情?

這18個人並不是選拔的結果,而是各種的風雲際會他們聚到了一起。他們有兩個共同之處:第一,他們相信馬雲的那個“縹緲”的夢想;第二,他們願意每個月只拿500塊的工資,跟著馬雲創業。隨著阿里巴巴事業的壯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阿里,十八羅漢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也一次一次地發生微妙的調整。

蔣凡被除名阿里合夥人,阿里創始元老只剩下1人,是馬雲太無情?

到了創業後的十年,也就是2009年,當時阿里巴巴的高階管理團隊中18羅漢只剩下六個人了。去年2019馬雲和蔡崇信退休新組成了一個阿里巴巴的最高管理機構,叫做經濟體發展執行委員會。這個機構中13個人,當年的18羅漢只剩下一個叫戴維的女士。

這時你或許會問,說好大家出門共同打天下,如同當年陳勝吳廣起義“苟富貴勿相忘”。為什麼20年後,阿里巴巴越來越壯大,那些創始者離開了最高的管理機構?是馬雲太無情,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其實,一家企業,創始成員的升遷聚散是因為這4個落差造成的。第一,能力落差。企業的發展需要配置戰略管理、資本、市場、產品、技術、財務和公共事務等多方面的專業人才,而在不同的階段,他對人才的能力需求有很大的差異。而大部分的創始成員,無法伴隨企業的成長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新的血液輸入勢在必行。這種能力淘汰,從企業進入青春期後就已經開始了,而在壯年期會達到非常激烈的程度。

蔣凡被除名阿里合夥人,阿里創始元老只剩下1人,是馬雲太無情?

第二,認知落差。一家創業企業,一般有三到五個人是核心管理層,他們因為共同的願景而走到了一起。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外部市場的變化,出發時的目標和路徑可能發生極大的改變。在這個時候,如果創始成員,在發展戰略上發生嚴重的分歧,那麼就可能導致分道揚鑣。

蔣凡被除名阿里合夥人,阿里創始元老只剩下1人,是馬雲太無情?

第三,利益落差。創始公司在初創的時候,它的股權構成往往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隨意性,特別是按出資金額作為分配標準的架構,在後來的經營發展中,會隨著能力和作用的大小出現不對等。

蔣凡被除名阿里合夥人,阿里創始元老只剩下1人,是馬雲太無情?

第四,心理落差。在創業之初,大家同鍋吃飯一碗喝酒,很少有等級上的差別。但是隨著公司的壯大,創始人的威權越來越重,企業日漸形成了科層的管理體系。當年一個戰壕裡的小夥伴,分成了三六九等。如果,有些成

蔣凡被除名阿里合夥人,阿里創始元老只剩下1人,是馬雲太無情?

員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心態,那麼,就可能出現不和諧,乃至極其尷尬的情況。

這四種落差的出現,都帶有很大的不可避免性,出現在任何一個組織,無論是政治軍事組織還是商業組織中。有些落差可以透過制度的調整完成,但有些的確難以調和,它極大地考驗著創業者們的心智成熟程度。

一家公司的成敗,除了產品之外。就本質而言,最重要的是他的組織能力的成敗,所以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經歷20年的高速發展,他的高管持續淘汰,以及當年18羅漢的各自命運,都是這個組織不斷進化膨脹過程中必然發生的景象。

2013 年,正值阿里提出“All in無線”戰略,張勇將蔣凡託付給了時任淘寶總裁的張建鋒,讓蔣凡負責手機淘寶。在 2014 年蔣凡正式負責手機淘寶業務之後的兩年中,手機淘寶日活使用者從 3000 萬飆升超過 1億,淘寶的無線交易佔比也從百分之十幾增長至 80% 以上。2018 年,33歲的蔣凡成為了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此時,他在阿里剛好5年。(成為阿里合夥人條件非常苛刻,需要加入公司 5 年,75% 的投票透過率。)

蔣凡因家事嚴重影響了公司的聲譽,他真的不應該,他應該認真反思並道歉。無論是誰都應該遵商業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