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tly釋出“元廣告”,誓要把套娃玩到底了

Oatly釋出“元廣告”,誓要把套娃玩到底了

Facebook宣佈改名為“Meta”、各大品牌紛紛加入了“元宇宙”的賽道,關於“元”的討論,眾說紛紜。以直白、古怪、不走尋常路的營銷方式而聞名的燕麥飲料品牌Oatly,自然也不能錯過這個熱點,最近推出了一支“元廣告”(Meta Ad),意思就是“關於廣告的廣告”——套娃警告!

數一數,短短1分鐘的廣告其實包含了9種廣告形式——公交站廣告牌、輪船廣告牌、社交媒體廣告、戶外大型廣告牌、短影片廣告、貨車廣告、報紙廣告、牆面廣告……欸?怎麼少了一種?別忘了,以內部影片會議的形式釋出在instagram上的影片,也是一層套娃一種廣告。

把廣告詞單獨挑出來看,由代詞“which”和“that”引導的長從句簡直是學英語時會遇到的長句噩夢:

「A mural in Amsterdam which happens to feature an Oatly newspaper ad which is about an Oatly mobile truck ad which is depicting a woman playing the organ in front of an Oatly billboard that happens to show an Oatly Instagram post that features a photo of our recent floating billboard which shows the start of this whole campaign: a bus stop ad trying to sell oat drink。 」

Oatly釋出“元廣告”,誓要把套娃玩到底了

Oatly的內部創意團隊,又名“Oatly的精神控制部門”,主導了這支廣告的策劃與製作。最終,這支廣告以藝術總監Oskar向創意總監Michael透過影片會議進行提案的形式,釋出在Oatly的官網instagram賬號上,從網友的反應看來,大家是喜歡得不得了,嘴上說“禁止套娃”,卻看得津津有味,甚至稱這是“Oatly遇上了《盜夢空間》啊!”

可以預見,“元廣告”會成為下一個流行的廣告玩法,但其實這早已不是新鮮事了。“元廣告”的本質就像上文提到的“套娃”,出自於社交媒體博主的一種玩法:可以是多層轉發,可以是模仿他人行為,也可以是影片反覆套用素材等,以達到一種惡搞、幽默的效果。

因此,我似乎從Oatly這支“元廣告”中(過度)解讀出了諷刺一些品牌盲目地到處投放廣告的意味,不就是套娃行為嗎?但這也確實是品牌的一種困境,如何提升廣告的傳播度、認知度,並讓人們覺得廣告也是喜聞樂見的,不妨可以參考一下Oatly的各種非傳統另類方法,說不定能有一些新鮮的靈感。

©️ TOPYS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轉載必究。

推  閱

薦  讀

「獨家專訪 」

「品牌商業」

「創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