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射箭比賽是奧運會上一個觀賞性非常強的專案,而且也非常愛出美女。

比如今年會代表哥倫比亞參賽的選手瓦倫蒂娜。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與槍相比,弓箭是種更古老的遠端兵器,無論是戰爭還是狩獵,始終伴隨著人類成長。

但在現代奧運會中,它卻並不像射擊比賽那樣受重視。無論是出現在奧運賽場上的時間,還是成為正式專案的時間,無論是參賽的隊伍的規模、還是參賽運動員的數量,都無法和射擊比賽相比。

而這項古老的運動,也並不是我們的傳統優勢專案。儘管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古代中國有著更長時間、以及更巔峰的冷兵器使用歷史。

相反,在冷兵器時代長期處於附庸狀態的韓國,確在射箭這個專案上佔據著無可撼動的統治級地位。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為什麼韓國隊這麼強?我們之間的差距又在哪?

弓箭這種古老兵器有著哪些有趣的故事?奧運會射箭比賽又有著怎麼樣的發展歷程呢?

今天的奧運故事,為你講述。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相信大家都聽過“十八般武藝”(十八般兵器)這個詞,到底都有哪十八般,說法非常的多。最常見的版本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撾、柺子、流星。

這個貫口不錯吧。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宋時華嶽所著的一本名叫《翠微北征錄》的書中。

華嶽是宋寧宗時期的武舉,文武雙全。明朝有一個叫佘翹的人,是個有名的戲曲作家,與湯顯祖交情很深。他對華嶽的評價是:“論事似晁錯,諳兵似孫武”非常高的評價。

華嶽在《翠微北征錄》中寫道:“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翠微北征錄》 卷七

在這本書中,除了第一次提出“十八般武藝”這個概念外,還特別強調了弓的重要性。無論是作為兵器、還是一種戰鬥技巧,在戰爭中都非常的重要。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無獨有偶,西方人對於弓箭的評價也非常的高。

恩格斯,就是馬克思親密戰友的那個恩格斯。他也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提到:“弓箭對於矇昧時代,正如鐵劍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更不要說各國神話中那些和弓箭有關的故事了,比如我們有射太陽的羿;西方也有靠射箭讓人們相愛或憎惡的丘位元。

可見中西方對於弓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地位的認知,是高度一致的。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但是,到了近代,隨著槍械的發展和普及,弓箭就慢慢從人類的戰爭場景中退了出來。

不過最初槍取代弓箭,可並不是因為更好用。最早的槍都是前裝滑膛槍,無論是南宋時就已經出現的突火槍,還是後來歐洲人大規模使用的火繩槍和燧發槍,都是前裝滑膛槍。這種槍的特點就是——不準。

如果一個滑膛槍手和一個弓箭手單兵對戰的話,那可能有效射程、精準度、“上彈”速度比不上弓箭手。

那為什麼弓箭還會被取代呢?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前面說的滑膛槍手和弓箭手單兵作戰弓箭手更有優勢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這個弓箭手是一個經過非常長時間訓練的成手。

或者說,每一個能被稱作弓箭手的人,訓練週期都非常長。而這種訓練,除了射箭的技巧外,力量訓練也是不可少的,畢竟要保證長時間、高頻、多發、精準、遠端命中目標,沒有非常強的力量和耐力是做不到的。

所以,一個成熟弓箭手的訓練週期可能會高達一兩年,甚至數年。

但教會一個人用槍,幾周,甚至幾天就夠了。尤其是那種不要求個體精度的滑膛槍。

而且,面對冷兵器時代的金屬鎧甲,槍顯然作用更大。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這時候人們突然發現,一批只受過簡單訓練的農民(特指歐洲和日本那種特有的階層),就可以輕鬆打敗一支受過多年訓練,武藝精湛、裝備精良的重甲部隊。

這些被打敗的專業士兵,在歐洲可能是騎士階級的貴族,在日本可能是不事生產的武士。

無論你有著數十年勤修的武藝,還是身著名家工匠精心打造的昂貴鎧甲,這些原本凌駕於普通百姓之上的階級,在火槍面前,完全不堪一擊。

湯姆克魯斯2003年的《最後的武士》就很好的呈現了這麼一番景象。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到了1838年,法國軍官德爾文發明第一支現代步槍。這種槍除了在槍管中加裝膛線外,還把子彈由之前普遍使用的球形改成了橢圓形。這種改進大大提高了槍支的精度和射程,現代槍支的雛形就此出現。1867年那種拉大栓的毛瑟槍也出現了,裝彈速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此時的弓箭,在戰場上已經完全沒有作用可言了。更不要說那漫長的訓練週期,以及製作弓箭所需的非常苛刻的材料要求。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所有,當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到來的時候,已經沒什麼人想得起弓箭了。

到了1900年第二屆奧運會時,射箭才被當做表演專案在奧運會上出現。當時只有法國、比利時和荷蘭三個國家派出了隊伍。

1904年的聖路易斯奧運會,射箭同樣也做作為表演賽出現。且只有主辦國美國自己派了人參與。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弓箭雖然已經告別了戰場,但作為一項運動,在部分地區還是很流行的。比如擁有過著名弓箭武裝部隊——英格蘭長弓兵的英國人就酷愛射箭。

早在1673年,他們就舉辦了名為方斯科頓銀箭賽的射箭比賽,1787年甚至還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射箭組織——皇家射箭協會。而這時,射箭運動也已經傳入了和他們同根同源的美國,在英國人成立第一個射箭協會的約40年後,1828年美國人也有了自己的組織——費城射箭聯合會。這也是1904年奧運會,哪怕只有美國人自己參與,也要搞個射箭表演賽的原因。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所以,當1908年第四屆奧運會在英國倫敦舉行時,英國人就迫不及待的把射箭列為了正式比賽專案。正如本屆奧運會,日本隊也把自己國家傳統的空手道第一次列為了正式專案一樣。

最終,主辦國英國成為最大贏家,他們派出了41名選手,斬獲了2金2銀1銅的;法國的15名選手則包攬了其中一個整專案(男子大陸式單輪)的前三名獲得1金1銀1銅;和英國同樣熱愛射箭的美國雖然只派出了一名女選手,但也將一枚銅牌收入囊中。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另外,和射擊運動到了1984年才有正式的女子獨立專案不同,首屆有正式射箭比賽的奧運會就設定了一個女子組的比賽。

之後的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運會上,射箭並沒有被列為正式專案,也不是表演賽。畢竟瑞典人不玩這個。而1916年原定在德國柏林舉辦的奧運會也因為一戰的爆發取消了。

到了1920年,奧運會來到了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比利時人又把射箭比賽搞了回來。因為是自己主辦,專案和規則也都是根據自己設定的。在只有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個國家參與的情況下,比利時以8金4銀2銅的成績成為最大贏家。

說到這大家可能也發現了,此時的射箭,基本上是大家各玩各的。規則混亂不說,每屆奧運會的專案,包括正賽和表演賽,區別都非常大。所以,從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開始,射箭比賽就從奧運的賽場上消失了,直到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才正式迴歸。

迴歸後的射箭比賽只有男女個人共兩個專案的比賽,有射箭傳統的美國隊包攬兩金。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又到了神奇的1984年。射擊那邊實現了中國隊男女金牌0的突破,射箭這邊也不惶多讓,女子運動員李玲娟斬獲了一枚銀牌,這不單是中國隊在射箭專案上的第一枚獎牌,此次比賽也是中國隊參加的第一屆奧運射箭比賽。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1984年奧運會也是韓國首次派隊參加射箭比賽,並在女子個人專案中斬獲了1金1銅。至此,韓國射箭隊的黃金時代開始了。

1988年,在漢城舉辦的奧運會中,本土作戰的韓國隊將自己的優勢專案射箭增加到了4個小項,同時他們也斬獲了3金2銀1銅的成績,4個專案全部登上領獎臺,成為最大贏家。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之後的每一屆,韓國在射箭專案上都會摘金,尤其是女子比賽,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幾乎從未讓冠軍旁落過。除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選手張娟娟力壓一眾韓國選手摘得金牌。

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隊獲得的唯一一枚奧運射箭金牌。

再之後的倫敦和里約,韓國隊繼續霸佔著女子射箭的金牌榜。尤其是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男女四個專案的金牌全部歸屬了韓國隊。

而在今年奧運會已經結束的三項射箭比賽中,韓國隊也不出意外的包攬了全部金牌。這也是整個韓國奧運代表隊目前為止獲得的全部金牌,都來自射箭。

如果算上剛剛產生的這三枚金牌,韓國在奧運會射箭專案上已經獲得26枚金牌,超過了第二的美國(14)和第三的比利時(11)之和。

可以說,是目前這個領域當之無愧世界第一。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那為什麼韓國的射箭這麼強?很簡單,因為他們將非常大的精力放在這個專案上搞舉國體制。

你們能想象嗎?在韓國,射箭比賽甚至有小學組嗎?

僅2013年,韓國註冊的青少年射箭隊伍就有296支,也就是說。韓國那麼大點個地方,小、初、高三級教育體系,就有約300所學校擁有自己的射箭隊。以開展最好的京畿道為例,光著一個“省”就有13所小學、13所初中、8所高中共計34所學校擁有自己的專業射箭隊。

而韓國每年註冊的小學生射箭運動員,能始終能保持在600-700人。這一切的一切,給他們源源不斷的提供在這個專案上的高水平後備力量。

比如韓國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奪得女子個人賽和團體賽金牌的金水寧,就是在這個體系下成長起來的。她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接觸射箭,參加這屆奧運會時只有17歲還在上高中。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而我們的基層培養體系,還是以業餘體校+個別射箭重點學校為主。

培養途徑單一、運動員與教育體系脫節、各地區之間缺少比賽實戰與交流,都是我們在這個專案上落後的一些原因。

客觀說,任何體育專案,從校園發展,都是最科學也最有效的。

但像射箭這種小眾運動,對裝備和場地還有更高的要求,也確實需要舉國體制來培養。

兩種模式相結合,然後再經年累月的發展,就成了如今韓國在射箭這個專案上佔有統治地位的主要原因。

從十八般武藝之首,到長期無緣奧運,射箭專案都有著哪些故事?

同理,我們的乒乓球也是如此。

下期,我們來聊個我們的優勢專案吧。

來聊聊被稱為國球的乒乓,都有著哪些故事。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射箭史研究》 陳新華

《韓國射箭運動後備人才培養研究》 房曉偉/逄濤

《中、韓射箭專案青少年培養體系的比較分析》 房曉偉/李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