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沒有政治顏色?體育從來不曾“獨立”

體育當然不應該和政治攪和在一起,這是人類的共同認知。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籠罩在國際奧委會頭頂的政治陰霾始終都存在。奧林匹克的獨立之路,依然漫長,崎嶇。

2016年在里約,阿爾德哈尼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奪得金牌的“奧林匹克獨立運動員”。當時許多人就斷言——只要國際奧委會沒有實現真正的“獨立”,孤獨的槍手阿爾德哈尼就不會是歷史上最後一位。

東京奧運會沒有政治顏色?體育從來不曾“獨立”

今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當晚,“難民代表團”和“俄羅斯奧委會代表隊”的出現,讓不少看熱鬧的體育小白懵圈。當然,還有煙花落寞處喊啞了嗓子的抗議人群。很快,領獎臺上也被塗抹上了政治的色彩——25歲的非裔美籍田徑選手桑德斯在8月1日女子鉛球比賽獲得銀牌後,在頒獎典禮上用雙臂擺出一個“X”的手勢。是的,她在聲援

LGBT。

東京奧運會沒有政治顏色?體育從來不曾“獨立”

政治,無論它打扮成什麼模樣(左中右),一直都像蒼蠅一般縈繞在奧運會周圍。

事實上,一向標榜“獨立”“以運動員為本”的國際奧委會,從來就不是一個獨立於政治之外的機構。1936年柏林奧運會,在希特勒淫威下亦步亦趨的是國際奧委會;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在美、蘇兩大陣營夾縫中委曲求全的還是國際奧委會……在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國際奧委會主席一職從來都被歐洲人壟斷——僅有的例外,也是一位美國人(布倫戴奇,1952年至1972年在任)。

國際奧委會信奉的“既不干涉政治,同時反對政治干涉體育”原則,實際上也是一條充滿“彈性”執法的原則。對於服軟的物件(如印度、伊拉克),禁令可以解除;對於不服軟的物件(如俄羅斯),禁令也可以解除。與其說這是一條“彈性”原則,倒不如說是一條“看臉”的原則——弱小而馴服的臉,胡蘿蔔對待;弱小而強硬的臉,棍棒對待;強大而強硬的臉,落荒而逃……

體育當然不應該和政治攪和在一起,這是人類的共同認知。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籠罩在國際奧委會頭頂的政治陰霾始終都存在。奧林匹克的獨立之路,依然漫長,崎嶇。

(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