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歌中的詩化和生活化表現丨王人天

雲南人民自古以來都發揚著吃苦耐勞、堅強拼搏、努力創造、關愛自然、關愛民生的精神。雲南民歌是雲南民間最重要的一種民間藝術表現形式,它的表現形式、內容及傳播方式都體現著雲南人的精神內涵,把雲南內在的東西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傳流千秋萬代,影響千千萬萬的人。那麼,雲南民歌中的詩化和生活化有什麼表現呢?

一、雲南民歌中的詩化表現

雲南是個多民族的省份,所以雲南民歌包括了26個民族的民歌。這些民歌以不同的形式抒發和表現著精神核心的詩化。雲南是多姿多彩的雲南,雲南的民歌也是多姿多彩的,譬如山歌、孝歌、酒歌、兒歌、苗族史歌、彝族畢摩歌、民間史詩等都以不同的形式抒發著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家園的美好願望,把自己的心靈淨化,提升熱情蓬勃的創造情懷,歌出了自己的特點和價值,歌出了自己的天地。中國曆來都把民歌看成中國人民內在精神的一種表現。在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詩經》就是從民間採集來的民歌,這些民歌代表了當時的一種風尚,代表了人們內心的嚮往,換句話說也就是當時人們心靈的詩化表現。至今,寫詩幾乎沒有不讀《詩經》的。為什麼寫詩的人有那麼多人去閱讀《詩經》?就因為《詩經》傳達出了一種精神,傳達出了藝術上內在的美。這種美經過了千年之後,越發醇香,讓我們後人著迷,換句話說也就是民歌傳達出的美讓我們著迷,雲南民歌也一樣,它透過歌唱傳達出了生活至高無上的詩化美。

1。 雲南民歌的詩化語言表現

在雲南民歌中,詩化語言處處皆是,體現著詩的特點。

首先在雲南民歌中,無論是山歌、小調、孝歌、敘事長詩,還是酒歌、送財神春貼辭,大多繼承著中國古詩的特點,大多采用七字句、五字句等形式,只有極少數採用長短句,但是無論哪種形式,大多秉承了古詩押韻的方式。譬如山歌中的七字句:“生不丟來死不丟,抓把冷飯順河丟,抓把冷飯順河撒,冷飯發芽妹才丟。”,又如小調《插秧調》:“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底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孝歌《說唱譜來講唱譜》:“說唱譜來講唱譜,老龍吟經動靜乎,張三說給紅靈猜,圈頭跑馬喂小豬。”,酒歌《十二杯酒》:“六杯酒,汗淋淋,十字街前接手巾;左手遞來揩揩汗,右手遞來情意深。”等這些民歌,不但繼承中國古詩絕句的四句五言或四句七言式,還都押韻。句中“丟”字、“田、天、前”字、“譜、乎、豬”字、“淋、巾、深”等字,都在押韻的韻腳上,這些字的押韻使民歌更朗朗上口,便於唱誦,從而具有詩歌的韻律美感。

再從語言上看,譬如山歌:“相思樹上畫眉叫,等妹不到好心焦。眼中流出相思淚,手巾擦爛幾多條。”由相思樹引出相思淚,這純屬於詩歌寫作中的諧音聯想手法,由此及彼引出深意,又由心焦而導致流出的淚水都擦爛了多條手巾,這些都純粹是詩歌的寫作手法,意象美好,意義深厚,感情真摯,毫無疑問就是一首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好詩。再如“妹妹心中早想儂,不然趕早就開嚨。如今相思生命短,春天花謝滿坡紅。”“苦蕎撒在苦竹林,一般苦來一樣心,苦蕎不怕苦竹苦,苦竹莫丟苦蕎情。”這些句子都是詩的語言,乾淨利索。又如民俗歌中的《南陔詩》“循彼南陔,言採其蘭,彼其之子,往懷遊盤,眷戀庭帷,心不惶安,寢爾夕膳,潔爾晨餐。”直接就是《詩經》裡的句子。所以說,很多民歌可以說就是詩的通俗版,所不同的只是詩是詩人寫的,而民歌是大眾創作的,是更接地氣的詩歌。

2。雲南民歌對美好家園的謳歌

雲南民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對美好家園的熱情歌頌。實質上這種歌頌就是詩化的表現。

雲南美麗富饒,氣候適宜,號稱“動物王國”和“植物王國”,昆明又被稱為四季如春的春城,可想見其具有著特別的地理優勢,西雙版納、大理、石林、宜良九鄉相繼成為世界旅遊者的旅遊勝地,更何況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使這裡產生了許多著名的土特產品和特別風物,於是雲南的民歌在眾多的體裁之中產生了大量的對本地風物家鄉的讚美,譬如西雙版納讚美孔雀、宣威民歌讚美宣威火腿等。我就曾聽到過很多首讚美宣威火腿的山歌,譬如,“雞蛋黃來雞蛋光,妹嘴更比火腿香;心想和妹親個嘴,還想喝碗火腿湯。”這些山歌使用對比、譬喻、擬人等手法來進行宣傳歌頌,民間歌手說:“沒有比喻,就不能唱出很好的民歌。”生活是民歌的巢,比喻就是民歌的蛋,只有這些“蛋”才能孵化出金鳳凰,換句話說也就是比喻創造了優秀的民歌。

從這些手法和表達的意境來看,民歌對家園的歌頌是詩化了的,充滿著美好的嚮往和憧憬。他們世代生活在這裡,對腳下的這片紅土充滿了感情、充滿了幻想,以自己最真摯的情感和純潔的心靈對美好家園進行描繪歌頌。我們可以從這些民歌中探視這個地方人們的情懷及他們心靈內涵的美。他們珍愛自己的家園,他們美化自己的家園,他們按自己心中所想描繪和創造著這個家園,總想把這個家園描繪和創造成心中最美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瑰麗家園。這樣的家園只能是詩化了的,是心中唯美的表現。在民歌《大板橋的姑娘》,其中那個留著長辮子的姑娘是不是很吸引人呢?那首歌傳遍了整個全中國,全中國人都知道“大板橋的姑娘,辮子長呀”,難道別處就沒有長辮子的姑娘了嗎?否也。別處的美女同樣很多,但是大板橋的姑娘是具有云南特色的,是對本地姑娘的讚美,同時反映出的也是一種熱愛家鄉的精神內涵,自然和別處不一樣。雲南自有云南人的一種內涵美,是雲南人自然而然反映出的一種內在的傳統的精神美德,讚美和謳歌家園是雲南民歌中一個主要的詩化主題。

美好的生活不是無緣無故來的,而是靠人們內心的取捨和創造得來。由於這些取捨和創造便昇華了生活的主題,換句話說也就是鑑賞力的提高。雲南民歌是根深蒂固於雲南人民內心的一種內在精神表現,它把雲南人對家鄉的熱愛透過民歌的形式抒發出來,在山歌、孝歌、酒歌、兒歌、敘事史歌等不同體裁中,透過大量豐富的民歌表達出來,等我們回頭翻閱的時候,竟發現它是精神詩化的表現。譬如酒歌《金邊瓷碗》中:“金邊的瓷碗繡上那底花呀/又裝酒來又裝呀的茶呀/酒在那壺中是斟不呀的盡呀/茶在那樹上是放旺呀的花呀。”就用詩一般的語言歌頌了他們的創造,歌頌了家鄉的酒和茶,歌頌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能說不是對家園美好生活熱情詩化的謳歌和讚頌嗎?

3。雲南民歌對幸福生活、美滿愛情的謳歌

愛情是人生的一大主題,自古以來都成為文學表現的重大內容,極盡抒情和謳歌。在雲南民歌中,我們發現對於愛情的龐大內容和豐富的表現形式成為雲南民歌表現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山歌、小調和民間敘事長詩中表現尤為突出,極盡能事歌唱愛情,似乎只有愛情才是最幸福的事。

這裡先說敘事長詩,譬如該樣式中的《白話張四姐》《阿詩瑪》《金鈴記》等等,邊說邊唱,講述極為珍貴的愛情故事。

《白話張四姐》選段:“文瑞正在口叫苦,口口聲聲叫神靈,水牢今日遭冤枉,不見我妻看我身,說甚夫妻同命鳥,遇難之時誰看成,高堂在家不知曉,哭壞文瑞姓崔人。四姐蟬叫微微笑,當初何不聽我雲。四姐突然來相見,倒把文瑞著一驚,仔細睜眼用目看,真是同床共枕人,尊聲賢妻快救我,搭救你夫出獄門。四姐回言尊夫主,特來救你轉回程。四姐念動真言咒,鐵鏈一應不見形,眾人一見慌忙了,哪來這個女佳人?又見文瑞掙開了,莫非神女救他身,牢中罪犯齊聲叫,天仙姑娘救我們。四姐見著心不忍,口唸真言救眾生,朝往南方吹口氣,三十小鬼到來臨,不到半杯茶時候,監中放出眾犯人。四姐放出無情火,眾犯趁勢來逃生,男監女監都燒了,一時衙門化灰塵。大小官員來救火,不知放火是何人?”

整個故事講述的是天仙下凡的張四姐與秀才崔文瑞的美好愛情故事。崔文瑞本是一個貧窮秀才,但是路遇天仙下凡的張四姐,結為夫婦,王員外見財起意、見色生貪,巧設計謀暗害崔文瑞,張四姐不懼權勢,與王員外、巡撫等相鬥,救回丈夫崔文瑞,懲治貪官汙吏和黑惡勢力,彰顯了正義和美好聖潔的愛情。

再來說山歌。山歌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內容是反映情愛的,這些內容極盡讚美愛情,描寫活靈活現,以身邊物、身邊事隨口而出,現編現唱,利用比擬、借喻、明喻等手法表達心中情愛。無論勞作,還是休息時候,都可以隨口歌唱,常常是以男女對唱形式出現,正所謂“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對美好愛情的憧憬,使他們充滿了力量。譬如:“豆軍糧來開白花,情妹愛我我愛她,情妹愛我好人才,我愛情妹一枝花。”“情郎約妹去趕街,心疼妹子崴爛鞋。崴爛鞋子妹會做。問哥怎樣去趕街?”“高山木葉張對張,哥吹木葉妹心慌;木葉好比金絲線,牽妹來和哥成雙。”這些歌語言真切,富有詩意,情感真摯,具有強烈的詩意化表現,極具藝術感,給美好的愛情塑造了強烈的藝術張力。

接下來再來看小調。譬如《瞧親調》《瞧郎調》,都是講述愛情的調子,《瞧郎調》:“初三早上去瞧郎,打馬三鞭問藥房,三步拿當兩步走,兩步拿當一步行,誰人醫得小郎好,槽中大馬由你挑,槽中大馬都不算,手上戒指抹二雙……”其中敘述的是對愛情的真心實意,令人關注,令人叫好。愛情是人生的主題,一點沒錯,雲南民歌對愛情的歌頌可謂是徹徹底底,山歌小調可以說是愛情的主旋律,十句唱腔八句是,把愛情唱進了各個角落,不摻半點含糊。走到山野,走到田間,那些悠揚的旋律和歌聲可以說就是愛情的海洋,無處不泛著愛的浪花。

4。雲南民歌對道德禮儀、美好傳統的謳歌

在雲南民歌中,宣傳道德禮儀等美好傳統文化仍然是其重要的主題,無論是哪種民歌中都具有這種成分,特別是在孝歌、送財神春貼辭、民俗生活歌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譬如孝歌中“:孝家門前一棵麻,一對鳴蟬往上爬,我問鳴蟬爬什麼,亡人昇天要披麻。”披麻戴孝是對亡人的一種禮儀,也是孝子必須做的,孝歌中切實地體現了這種風俗。又如“說古文來講古文,古人留下勸世文,別的一個也不勸,單單勸她姊妹二三人,趕場什夥大嫂去,鍋頭灶裡二嫂行,只有三妹年紀輕,做個挑水洗菜人,缸頭無水挑兩擔,櫃頭無米舂兩升。”這是對一個大家庭人員的規劃和進行職責的分工,孝歌中勸人互相尊重,各理其事,那麼也就不會存在爭吵,大的做大的事,小的做小的事,家和萬事興,和諧才是最重要的。再譬如孝歌《說天堂來講天堂》:“說天堂來講天堂,天堂桌子擺八張,一張桌子坐八個,八八六十四個坐滿堂。”便說出了宴會的禮儀擺放規矩。

送財神春貼辭裡不但講述了各行業的祖師爺,更講述了各行業的規矩和技術,譬如《贊木匠》:“行了一彎又一彎/來到貴府參魯班/魯班本是魯國人/公輸名班是他身/魯班生在甲戌年/五月初七午時生/地名叫做雪花山/吳氏夫人生魯班/吳氏夫人魯班娘/所生兒女共一雙/男名叫做公輸班/女兒秀英小姑娘/秀英生來多靈巧/墨斗曲尺般般曉/魯班生得更聰明/做出木馬騎得人/方圓尺寸依法行/三腳行走不差分/樹彎他用墨線牽/心是魯班度真傳/長的木料五尺量/彎木要用墨線彈/四方物件曲尺靠/拐角尺寸要記牢/斧頭砍過推刨推/光滑物件做成了/師傅手藝真正強/四面八方美名揚/不是遊春誇海口/不放定錢不接手/師傅今年時運好/一年四季做不贏/時運通達手藝精/能工巧匠你最行/贊到這裡暫停音/要請師傅賜封銀。”把木匠祖師爺的歷史及使用工具的用法都講述出來,這就是知識,也是文化傳承,當然其中更蘊含著對祖師爺的尊敬。祖師爺是每一個行業的佼佼者,其取得的成就毫無疑問應該受到後人尊敬。

再看散花歌《嘆子字》:“男勸女人縫袍子/打扮成個美女子/女勸男人縫褂子/打扮成個美男子/互相謙讓等會子/勤儉節約過日子/有錢想到苦日子/首先孝敬孃老子/顯出道德美樣子/互敬互愛一輩子/儲蓄存款好法子/湊少成多壯膽子/三思而行少亂子/嚴防災荒餓肚子……”這首歌中講的是傳統美德文化,宣傳道德禮儀,告訴人們在生活中需遵循一些規則才能過上好日子,換句話說也就是過上幸福生活。又如《數九古今歌》:“三九數來二十七/韶關走脫伍子胥/善惡到頭終有報/鞭抽楚王屍身體//四九數來三十六/楊廣觀花在揚州/貪戀酒色亂朝政/錦繡江山付東流。”歌中反映的是堅持正義善良,反對不好的行為,以文學的說法就是宣揚真善美,貶斥假醜惡,伍子胥走脫終報仇,楊廣貪戀酒色敗江山,字字句句警醒人們,起到規劃生活秩序的作用。再如《金玉良言》:“天下要數忠孝善/人間能有幾個賢/只要記得賢人話/勝過桃源洞裡仙/勸人應該把氣散/會把官非也要錢/在家只說江湖好/出外方知做客難/不如務農勤辛苦/半年辛苦半年閒/我在世間幾十年/人死人生在眼前/或有或無心莫怨/家貧家富是自然/賢子賢女敬父母/好兄好弟久團圓/世人都望家富貴/養兒養女教育難/家中沒有讀書子/欲求富貴上青天/深山樹木有長短/人間有富有貧寒/不可作惡只行善/勤儉自然有福源/高山平地出黃金/總怕懶惰不找錢/作客為官也是難/不如教子學耕田/稻米煮熟白如雪/糯米舂餈軟如棉。”等等。這些民歌無不說明雲南民歌對道德禮儀美好傳統的熱情謳歌。

二、雲南民歌中的生活化表現

雲南民歌是在生活裡產生並化身的藝術,存在於民間,生活於民間。無論是山歌小調,還是酒歌、孝歌及苗族彝族史歌等等,都來自於生活,表現生活。特別是那些掛紅詞、開財門、端公辭、送財神春貼詞、散花歌等等,既體現了民俗風情,又表達著生活的需要,解決人們生活裡的禮儀秩序,宣傳優良傳統文化,把道德、倫理、情操、正義、仁愛、孝道等涵蓋其中,在發揚樂觀主義精神的同時達到教化育人的功用,並給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

1。以身邊事物入歌宣傳家鄉精神

對於以身邊事物入歌,在中國山歌之鄉,除了那些在活動中進行的民俗歌之外,最突出的體現就是山歌和送財神春貼辭。

那些民俗歌常常伴隨著活動進行,本身內容和形式就是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道的是眼前物,說的是眼前事,現場感強烈。譬如酒歌、祭祀歌及各種活動產生的歌曲。比如,木匠上樑的《上樑辭》:“紫梁,紫梁/山中樹王/一晚山中搖頭擺尾/一天出來當風朝陽/今日落在師傅手/師傅拿你做紫梁/上樑頭/主家做諸侯/上樑尾/應文應武出紀委/紫梁到柱口/大發富貴代代有/應一聲/子子孫孫做督軍/應二聲/榮華富貴萬萬春/應三聲/狀元才子滿堂興/紫梁應好了/主家發的早/大發大富萬般好。”《上樑辭》不僅僅這麼一段,不同的木匠會掌握不一樣的《上樑辭》,關鍵是看從師傅手裡得到的傳承是怎麼樣的,他們繼承了師傅的說辭,或許之後便伴隨他們一生,只要有這樣的活動進行,他們都會進行同樣的演唱。這樣的演唱伴隨著眼前的活動程序及事物的變化進行,不打折扣,嚴肅認真,有著非常嚴肅的儀式感。當然,相比下來,酒歌則顯得活潑多了,沒有那麼嚴肅,但是儀式感還是有的,譬如划拳歌(民間亦稱唱拳)裡,開頭總是兩人的手一碰,二人就開始唱同一首歌,唱完前面的內容,二人才開始比畫手指,一邊比畫一邊唱,起的作用是喝酒助興,渲染喜慶熱鬧氣氛,娛樂成分較高,圖的是歡樂而已。

在送財神春貼辭裡,內容也很龐大廣泛,常常是跟隨著遊春之人的活動進行,遊春人見到什麼演唱什麼,完全根據眼前景物變化,見到抽菸的演唱抽菸內容,見到壽星演唱壽星內容,就是見到一張畫或者是一個老者,再或者是見到打牌、打毛線、打鐵等手藝及各種活動,都得演唱相對應的內容。當然,這些內容有的是上輩傳承下來的,有固定形式,有的則是現編現唱,無論如何,演唱的都是眼前景眼前物。譬如見打毛線的,演唱《見打毛線的》:“一邊走來一邊念/見到大姐打毛線/打的毛衣真不錯/打的式樣好新鮮/貨又真 價又廉/二十幾元一大件/打的毛衣又好穿/可惜我就沒有錢/君有錢 買一點/拜請大姐打一件/穿在身上好溫暖/時時刻刻口中念/新春佳節出門玩/才跟大姐見一面/出門之人好為難/厚著臉皮要點錢/或多或少幫一點/我也不來再討厭/說你今年多順利/腰中票子永不斷。”這些內容通俗易懂,簡單直白,多為讚美之詞或是道出行業的根來古往,誰說這又不是一種美好呢?其實,要做好一個遊春也是不簡單的,必須見識廣闊,反應靈敏,見啥唱啥,還不能遠離眼前景物,讓聽者由衷讚歎。

至於說山歌,那更是有針對性的了,常常是對唱雙方就眼前事物現編現唱,說情說景說愛說事物,借喻比喻巧喻,各種修辭手法均可應用,但無論如何都得唱了讓對方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從而被對方折服。其實,山歌就是打動對方之心的藝術,只不過是以演唱的方式而已,抒情演唱,獲取對方芳心。這裡就不再舉例,相信大家都對山歌有所瞭解,知道其內容實質,大多是在田野山林演唱的以情愛為主的民歌。

這些民歌演唱的都是身邊事物,其內容所蘊含的精神卻是在宣傳家鄉。因為他們的演唱是眼前景眼前物,本地真理和風俗習慣,並不是遠處的,於是在演唱的同時,就無意間宣傳了本地精神,由此而宣傳了家鄉,也因此而得到人們的喜愛,長久不衰。

2。在歌唱民歌時,從不脫離生活實際

民歌生產於民間,存在於民間,可以說是一種最原生態的,也是最接地氣的一種藝術形式。數十年來,我研究民歌,幾近於痴迷的程度,在這些研究中,我發現民歌無論是演唱形式,還是演唱的內容,都非常接地氣,與生活緊密相連,從不脫離生活實際。

從形式上說,這些民歌的演唱在基層,在田間地頭,在山林四野,在人們的勞動中或勞動間歇,在民俗活動及生產勞作中,起到的作用不僅僅是娛樂,也不僅僅是緩解勞動的疲乏,甚至有的就是勞動的一部分,譬如拉縴號子、開山撬石頭的號子,需要這些號子來統一調動人們勞動,換句話說,這就如同軍隊的鼓號,起到了一種指揮作用。那些民俗活動中的歌唱,本身就是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形式上來說是為了推進活動程序,一步一步往下進行,最終達成勞動的完工,譬如酒坊歌、上樑歌,所有程序都是在師傅的帶領下唱著歌完成的。

民俗是民間的,民歌在民俗中演唱,其蘊含的是一種民俗精神,也是一種勞動精神,既有對先輩精神的敬仰,也有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更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所有的這些是及物的,有現場感的,而並不是虛空的捏造,也不是為娛樂而娛樂。換句話說,這些民歌的精神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植根,是一種世代相傳的蘊含,也是一種內在精神的體現。歌聲到達的地方或者有歌聲產生的地方,就證明了有人存在,有人在勞動,有人在為生命拼搏,有人在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辛勤耕耘。當然,所有的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場合就有不同的創造,包括祭祀、勞作等,這些都是多樣化的,由此也就更好地解釋了民歌的多種創作樣式,也由此而產生了不同的創作目的。祭祀只為祭奠先輩功績及人物典範,而《祭龍樹》《祈雨文》則具有一種祈願的目的。萬物歸統,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為了文明的前進。

當然,有的民歌也僅僅是為了娛樂,但在娛樂的同時,卻傳承了先輩的光榮傳統及世代相傳的知識文化。因為那些民間文化都是民間先輩知識的積累,也是根深歲月的沉澱,代表的不僅僅是歌聲,還有歲月,還有風霜雨雪,還有歷史與文明的程序。知識不斷,傳承不斷,文化就一直推動文明前進。

再從內容上看,民歌的內容都是反映廣大群眾的心願,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無論情愛也好,還是祭祀也好,再或者是勞動中的吶喊,那些都是群眾的心跳和律動,不像古代皇宮中的靡靡之音不及物。這些民歌從內容上闡釋著人們內心的需要,及物而具有現場感,譬如山歌,青年小夥面對姣好的姑娘,那他就唱出心中所愛和心中所想:“哥為妹來妹為哥,鳥為青山魚為何?妹愛哥來哥愛妹,魚為清水死在河。”“高山嶺頂種黃豆,黃豆生來青幽幽;黃豆開花哥來看,黃豆結果妹來收。”面對著真實的人,唱出真摯的情歌,實在令人感動。就是那些民俗活動中的民俗歌,也是面對真實的事件和人,歌唱內容也是表達符合該場景的內容,譬如孝歌歌唱是為了悼念亡人,勸喻人們孝道。比如,“孝家門前一棵柳,一對鳴蟬往上走,我問鳴蟬走什麼,亡人昇天要祭酒。”講的都是亡人昇天祭悼的事,實實在在,很及物。再如散花歌中的《考物件》《學摸包》。

《考物件》:“十八歲的小夥子不結婚/團轉有人要總成/總成你去講那一個/去講支家支發群/腰條身段生得好/嘴又會講人又聰明/我馬上指你望一望/看合心不合心/小夥子你是望我不是/你是望我我擺個白話給你聽/前天有七八個人來望我/昨天又來了一大群/全是一些瘴倒鬼/我擺他們目前我兩三年不嫁人/小夥子你伸你的頭給我望一望/看你是農民是居民/你曉得哪天是雨水/曉得哪天是春分/曉得哪天是清明/曉得哪天是小滿/只要你曉得這幾個季節/你就是莊稼人/小夥子你站起來我望你一望/我準備與你結婚/你來管家務/我管外務/我們兩個去早早的請個人/前花未盡/後花爭春/再有好花/請君散來。找物件考物件是人生必須經過的事,很現實,而《考物件》中考的內容更是結合農民生產知識應用,現實而真實,讓人佩服。

《學摸包》:“隔壁有個仁大娘/生下一對好兒郎/長到十八歲/準備等他學個夯八啷/大兒名叫仁來仁去/二兒子叫做仁義長/大兒子安排他去背罈罈罐罐賣/二兒子會摸包他去趕轉轉場/摸得錢來/一家人吃得哈哈大笑/拿到的時候/幾大腳踢得眼淚汪汪/照胸幾定子/屎尿屙得一褲襠/自從這回教乖你/二回不趕轉轉場/花文不盡花又逢春/再有好花/請君散來。”

這首《學摸包》講的是一個老大娘有兩個兒子,一個去背罈罈罐罐賣,一個不學好而去學摸包,後來被人家逮到,結果打得很悽慘。摸包即當小偷。在農村,這種故事司空見慣,也很真實,又富有教育意義,完全可以說就是生活真實的寫照。這樣的歌唱不但完成了生活民俗的程序,也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生活該怎樣過?人生道路該怎樣走?接地氣的歌講述了最簡單的道理,教會了普通人樸素的道理。

總之,這些內容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非常接地氣的生活實事,不脫離生活實際,亦是雲南民歌的一個重要特色。

3。以優良傳統鼓舞人心,鞭策、激勵人們奮勇前進

在雲南民歌中,內容多為堅持正義、仁愛、真情、善良、孝道等,充滿正能量,很大部分都在宣揚優秀傳統文化,完全符合文學“宣傳真善美,鞭笞假醜惡”的創作原則,特別是在孝歌、送財神春貼辭、苗族史歌、彝族畢摩歌及許多民俗活動歌中,更是以宣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不吝筆墨和辭藻進行宣傳,發揚光大。當然,其中有的更是以歷史上的優秀故事和優秀人物作為例子來進行示範講解,說理宣講,以使人們明白世俗道理,融理於情,融情於故事,鼓舞人心,鞭策、激勵人們奮勇前進。

譬如散花歌中《大定下來路穿巖》:“大定下來路穿巖/巖腳有個小街街/街上坐家烏家/名字叫做烏秀才/生下一個兒子/小夥子像蔥苔/撫在學堂去讀書/早上送去/晚上接來/讀了七八年/算來丟了一串錢/兒子在外面讀高階學校/老者老奶在家當長年/讀得上去就讀上去/讀不上去就回家來犁土打田/兒子摻媳婦有文化在半邊過日子/老者老奶在半邊活造孽/兒子要打斤酒給老子喝/要等媳婦發言/媳婦不發言/你打這斤酒喝了/我摻你鬧到一年。”這就是對不盡孝的批駁。又如《珍惜少年》:“散花要散時時新/要合理來要合情/春有牡丹與芍藥/夏有荷花和水仙/秋有黃菊怕霜降/冬有臘梅開過年/花逢時節各開放/人無往時再少年/花謝花枝來年放/人死一去不回還/人生在世莫恍惚/必然注意少年間/玩玩耍耍就混過/混混光陰又一年/光陰似箭催人老/人老不能轉少年/記得紅顏又滿面/一時鬍鬚到嘴邊/鬍鬚發白黑難染/耳聾要聽高聲語/眼睛不好觀書卷/牙齒不好食難餐/酒席場中不敢去/鼻涕口水討人嫌/青山綠水懶去看/一心只想得個閒/奉勸世間諸君子/要找錢來趁少年。”這首則直接是勸人們珍惜光陰。

再如兒歌《添飯謠》:“吃完飯,忙接碗/鬆鬆添,莫太滿/叫菜湯,就捧盤/雙手遞,滿面歡。”教育娃娃從小學會禮儀。《懶漢原地轉》:“當官怕麻煩/不如去化緣/化緣挨狗咬/不如來割草/割草鐮刀鈍/不如去挖糞/挖糞腰桿酸/不如來做官。”形容懶漢做啥都做不成。又如山歌:“有心摘花莫亂丟/棒打鴛鴦莫單遊/花落莫用腳去踩/妹與阿哥到白頭。”等等,這些歌都有鞭策教育作用的,引導人們從積極意義方面前進。

總之,雲南民歌有著優良的傳統內容。

雲南民歌是中國民歌中的一枝奇葩,是一方地域文化的精髓,其內涵精神廣泛,特別是在詩化與生活化的表現上尤為突出,令人讚歎。當然,我為身為雲南人感到驕傲,對雲南充滿這樣的民歌感到欣慰。研究和蒐集整理這些民歌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時代的責任。願中國傳統文化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