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不要低估馬拉松,不要高估你自己。

撰文

/燈芯絨

編輯

/燈芯絨

出品

/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在現在這個人浮於事的社會,堅持跑步的人,身上總會有這樣幾個標籤:自律、堅持、有毅力,等等。

像大家早已熟知的村上春樹,他每天都要跑上10公里甚至更長的距離,以此來磨鍊自己的意志力。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這是長跑者的思維方式”;

“連這麼一丁點事兒(出去跑1小時)也不肯做,可要遭天罰呀”;

“在暑天思考炎熱,在冬天思考寒冷。在默默奮鬥的日子裡,就比平常更長久一些,更艱苦一些,多跑上一圈”。

這些說的都是跑者的自律與毅力。

時值馬拉松賽季高潮期,賽事暫停幾個月,跑者閉關幾個月,早已經憋壞,隨之而來的就是不少人選擇報復性參賽。

但,42。195公里的距離,比起日常慢跑,無疑更加要求毅力去堅持。

最近一段時間,馬拉松賽場上又發生了不少悲劇。4月5日眉山仁壽半馬,一名女選手猝倒,所幸經過搶救後成功脫險。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4月24日的眉山東坡馬拉松,由於高溫,賽道上有不下兩位數的跑友暈倒上了救護車,救援人員忙的不可開交。多位跑友在當地ICU接受治療,令人痛心。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在42。195的超長距離裡,每一個細節,幾乎都對結果有著巨大的影響。但有些人,卻偏偏認為,堅持和毅力才是跑馬拉松的必備品質。

別人退賽了,我卻還在堅持,想想都能感動自己。日常慢跑,這樣的堅持值得鼓勵,但放到馬拉松賽場,比起毅力,更需要的還是帶著“腦子”跑。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盲目跑馬,只會遭遇傷病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要對馬拉松有敬畏之心”,這是一句實實在在的大實話。相比於跑步,跑一場馬拉松,對於人體的要求可就高得多了。

對於入坑跑步時間不長的人來說,不要輕易去跑一場馬拉松。對於職業運動員或準備充分的大神來說,馬拉松,可能僅僅是一次訓練罷了。

但如果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就去跑,等待你的,一定是傷病與折磨。比如以下這些容易在馬拉松賽場出現的傷病:

1.膝蓋傷痛

在我們跑步時,膝蓋所承受的重量大概是我們體重的8倍,如此大的壓力,如果你的訓練沒有到位,盲目跑馬就會讓你的膝蓋中了一箭。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2.跟腱炎

跟腱是連線小腿和腳後跟的兩塊主要肌肉的肌腱。單次跑步距離過長,沒有循序漸進,就會導致跟腱炎的發生。發生傷痛後,如果你還在堅持比賽,疼痛就會加劇,甚至會造成腳後跟的腫脹。

3.膕繩肌拉傷

膕繩肌的拉傷通常是由於腿筋和其他腿部肌肉的平衡不良造成的。膕繩肌拉傷的最顯著特點就是大腿後側疼痛,並且會隨著跑步的持續而惡化。

4.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通常發生在足部生物力學差的人身上,比如扁平足。如果出現了足底筋膜炎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停跑,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傷病。

5.應力性骨折

應力性骨折是由於重複的壓力或衝擊在骨骼中形成的一種細微裂縫。對於跑者來說,應力性骨折通常發生在腳跟以及小腿。

經過治療後,應力性骨折需要6-8周的時間才能恢復,甚至需要佩戴一段時間的護具。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6.足踝扭傷

腳踝扭傷是由於腿部和腳踝之間的韌帶過度拉伸引起的。這也是由於跑者的肌肉耐力迅速下降所導致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跑一場馬拉松,不妨先審視一下自己。你的身體,做好準備了嗎?

踏上馬拉松的賽道並不難,但想要安全完賽的話,就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汗水。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跑馬的危險性,你有全面的認識嗎?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以上說的那些傷病,還可以透過治療和靜養來恢復,但還有一些未知因素,更加可怕。

根據美國部分學者的調查,2000-2010年間,馬拉松猝死率為0。39/10萬。而根據國內的統計,

在2012-2016年,國內馬拉松猝死率達到了0.47/10萬。

這個數字看上去雖然很小,但放到每一個個體身上,就是100%的機率了。

根據對這些馬拉松猝死者的調查發現,大部分猝死者都是男性非職業選手,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比賽經驗,不懂得合理分配體力,從而導致心肌血流急劇增加,引起心肌缺氧,導致猝死。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此外,一個在2017年的研究表明,在2014-2016年,發生在最後4公里內的猝死者共有11例,到達終點後猝死有3例,其餘4例則發生在比賽途中。

這主要是由於參賽者在比賽中出現“極點”,心臟迴圈負擔加重導致猝死。要知道,猝死雖然可怕,但也是有先兆的。

如果能夠早一些發現身體異樣,及時停下,而不是盲目靠毅力支撐,這些人或許就能擺脫不幸的悲劇。

而且,猝死在賽前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去醫院做一些相關檢查,就可以極大的降低猝死的風險。

所以,跑馬拉松,腦子比毅力更加重要。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想要保持健康?跑步就行了,不必跑馬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世界衛生組織的《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早已指出,成年人每週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150分鐘的較高強度有氧運動,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健康收益。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中等強度是怎樣的?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配速8:20的快走,就已經算是中等強度了。配速6:15的跑步,就已經算是極大強度活動。所以你看,如果你的目標是維持健康或改善亞健康,那麼僅僅是快走和慢跑,就足以讓你達到這個目標。

跑馬拉松,真的不需要。

跑步是為了健康,跑馬拉松也要以安全為前提。對所有業餘跑者來說,馬拉松都是對自我極限的一次大挑戰。

在沒有準備充足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小瞧了這42。195公里的路程。它可以讓你獲得巨大無比的成就感,但也可以瞬間就讓你失去一切。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當然,馬拉松的危險與否,從來都是因人而異的。你可能會經常看到一些大神,隔三差五參加馬拉松,就認為跑馬也是一件很簡單,人人都能完成的事,但是你可曾想過他們背後無數次的訓練積累。

傷病與危險全部可以避免。正確的跑姿,合理的訓練計劃,充足的休息,都可以幫助你安全完賽。

但如果你不願意花時間去付出,只想著靠艱苦奮鬥的精神去跑馬,那麼對不起,馬拉松真的不適合你。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怎樣才能安全的跑一場馬拉松?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跑步是一個宏大的體系,備戰一場馬拉松,更是要做得面面俱到。

1.確保足夠的訓練量

要想從零基礎到跑完一場全馬,至少需要6個月的準備時間。月跑量達到120-150,跑15-16公里沒有什麼太多的身體反應,那麼你可以去跑一個半馬。

月跑量積累到200-250以上,跑25-30公里沒有太明顯的身體反應,有差不多半年左右訓練,挑戰全馬是沒有大問題的。達不到上述要求都可以視作準備不太充分。

2.瞭解自己的身體

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想要安全完賽,必須足夠了解自己的身體。比賽前應該去醫院做一份詳細的檢查,特別是心肺功能的評估以及心血管疾病檢測。

確保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健康的,這樣,跑馬的安全性就高了很多。

3.一定要無傷參賽

職業運動員遇到傷病都不會咬牙堅持參賽,大眾跑者更應該如此。

不少人在賽前就遭遇了傷病,但是不捨得棄賽,堅持帶傷完賽,結果傷上加傷。不少人因為傷病長期不能恢復,而放棄了跑步。

跑馬拉松,靠的不是毅力,而是腦子

4.做好健康的飲食計劃

一個嚴格的馬拉松訓練計劃,必然包含一份專業的營養補充計劃。這些營養計劃能夠幫助你在運動時精力充沛,同時還能夠減掉多餘的脂肪,讓你在參加長距離跑步時體能分配更加合理。

5.確保高質量的睡眠

睡眠,可以對我們的身體機能產生重要的影響,高質量的睡眠也是健康的保證。如果你經常熬夜,或者在賽前幾天出現睡眠質量下降,請不要輕易去冒險。

6.不用蠻力,懂得及時停下

就算你是一個平時訓練有素的高手,也請對馬拉松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不能想當然地就認為自己一定不會出事,因為每一次站上起跑線,都是對身體極大的一次考驗。

在比賽中,如果身體出現任何異樣,都應該及時停下。不要以為訓練有素就是自己的萬能護身符。

所以,永遠不要小看馬拉松。如果你真的想跑,請確保自己已經準備好了。

有人說,馬拉松對人體的損害太大了。錯,對人造成損害的並不是馬拉松,而是傲慢、自大,以及對健康和生命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