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喜歡劉禹錫的詩,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才情,劉禹錫被稱為“詩豪”,他的詩中有一股倔強向上的“豪氣”。這種豪氣來自於他性格的硬朗強健,也來自於他精神世界的樂觀曠達。別人的秋天都是離愁別恨,只有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他的“豪”也體現在他的為人上,一生坎坷數次被貶,卻堅強樂觀,桀驁不馴。……

當他垂垂老矣,並患有足疾、眼疾,看書、行動多有不方便的時候,同齡好友白居易和他同病相憐,產生了一種消沉、悲觀的心情,就寫了一首《詠老贈夢得》: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

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

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於故人重,跡共少年疏。

唯是閒談興,相逢尚有餘。

莫道桑榆晚

劉禹錫看出白居易對年老的苦楚和無奈,雖然處境身體都類似,但是卻是不一樣的心境。回詩一首,安慰了老友也抒發自己對老年的看法,詩的最後兩句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莫道桑榆晚

的確是到了老年確實身體愈發不如從前了,不過閱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接觸瞭解的人越多調查起來愈加一望而知。老有老的好,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痛快無掛也無牽。

最後,劉禹錫作了一個類比,最後二句直抒胸臆說“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最美不過夕陽紅,意境優美,不要說太陽抵達桑榆之間已近黃昏,它的霞光餘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