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浮釣底釣行程,浮漂應該怎麼選?

一、 釣行程

其實,所有的浮漂都有行程的效能在裡面,只不過專門用來釣行程的漂更加突出這部分功能。所謂的行程浮漂就是;透過漂尾的加長來減緩鉤墜行進的速度,增加鉤餌在釣層的滯留時間。理解了這句話,就知道了,即使是7目甚至3目的漂,都存在這個減緩的過程。只是時間的長短不同而已。行程漂身一般都是比較短的。一般的規律是:半水用的,釣全層的身都相對粗短。而釣底部的則會相對細。短的目的是為增加阻力,增加在釣層的滯留時間,讓魚能追得到餌,也便於看到準確訊號。漂身相對長些的,這主要是為釣底部行程,注重的是破水效能。漂肩一般是緩收肩的,這樣對看託餌等魚訊效果比較明顯。

釣浮釣底釣行程,浮漂應該怎麼選?

從行程漂的漂身上,我們也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短身可以更好的增加餌的滯空時間,釣定層很適合。長身則針對底層離底的魚更適合。這類漂的最大特點都體現在那長尾上。一般都是11-15目的長尾,長度都在20釐米以上,具體的目數,這和做漂人的思想有一定的關係。比如,現在釣鯉魚的漂或叫釣混養的,在設計目時,1、2、3目都要比後面長些,這是因為我們釣這樣的魚,一般都是用比較長的竿子,把這幾目加長了,在守釣時看漂更清楚。而前面的目短則為了更好的看到餌擺落過程時的介面、截口、衝餌等資訊。在我做的類似的漂中也都是採用這樣的設計。還有個技巧就是新增不一樣的比較鮮亮的對比顏色,當然也是為了看漂走水時魚訊更方便些了。關於漂腳主要是為了配合那長尾,都會相對長,或粗。只要配比合理就可以,就不多說了。

釣浮釣底釣行程,浮漂應該怎麼選?

二、底釣漂

特點很突出;長身、短尾、短腳。因為只是為守底而設計的,所以一般都不會做很長的尾,7目就足夠了。翻身,到釣目,動作簡潔,乾脆。魚在底或想把魚壓到底來釣,訊號穩重,中魚率高,是這樣的漂突出特性。底釣漂尾;比較經典的是7目軟尾,但還是有些區別的,同樣的軟尾,就有0。5~0。8毫米粗之分。這裡就不說剩餘浮力、上牽力等東西了,咱說實際的;大家只要記住;尾越粗漂就月頓,就越適合釣老滑亂口魚。相反細的則會出口更大;因此;也有短硬尾底釣漂,也可以是7目硬尾,就是來彌補軟尾不能做得更細的。漂身;一般都是細而長的,減少上下動作的阻力,增強魚口資訊。從材質上來說;

釣浮釣底釣行程,浮漂應該怎麼選?

三、 浮釣漂

在魚浮起來時,釣浮是唯一選擇。所有的漂都可以用來釣浮,也都可以用來釣底。專門用來釣浮的漂有水皮、上浮、中浮、底浮之分。從上到下,飄身會逐漸變長,變細。尾也會由短到長。為了折中,有的設計了短身,7~9目的釣浮的漂,這樣的漂完全可以釣變各個水層。尾;浮釣漂的尾可以很粗,也可以相對細,主要目的就是載餌,一般都不會很長,3~9目,釣的水層越淺尾就越短。浮釣漂身;特點很突出就一個字—短。